-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7月,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等四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正式公开(以下简称“统计年报”)。《统计年报》对截至2014年12月31日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全国所有396家具备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进行调研,并对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所有文物艺术品拍卖经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得出了这份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具有指标性价值的年度统计报告,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它对未来拍卖市场的指导性意义。
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特点
在大经济背景的影响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2年进入调整期后,2013年企稳略有回升,而让人期待的2014年随着大环境进入了“新常态”。
新旧常态交替下的中国经济以增速放缓、集约发展为特征。对于拍卖产业来讲也不例外,市场规模、行情持续走实,而市场结构不断发生合理优化,并显现诸多亮点和突破。
A.市场规模量额齐减
2014年度,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未能给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带来有利条件,尤其是流动资金匮乏导致了消费和投资需求下滑(据有关统计,2014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3%),加上人们普遍对市场预期信心不足,出手谨慎、出价偏低,年度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量额均呈下降态势。
年度内上拍拍品701977件(套),成交拍品327928件(套),相比2013年,上拍量减少9988件(套),成交量减少32413件(套),并且由于成交量的大幅减少直接导致整体成交率下行3.9个百分点,仅有46.71%,为近年来最低。
在此情况下,2014年度的成交额、实收拍品款及佣金收入同样出现连带下调,成交额较上年减少35.48亿元,降幅10.11%。实收拍品款较上年减少26.57亿元,降幅13.37%,并其结算进度(率)也降低了2.06个百分点。而实收买卖佣金款下降幅度最高,达15.22%,较上年减少了4.77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在市场下行时,拍后拖欠货款、违约的现象,以及行业内竞争压力更加凸显。
B.市场结构三层优化
对于市场结构来讲,品类热点多元化、价位结构平衡化、购买需求合理化在2014年愈加明显,这便是新常态下拍卖市场“减量提质”的重要特征,也是拍卖业态自我优化的过程。
拍品结构:纵观各拍品门类,我们发现,市场长期倚重的中国书画门类出现小幅下降,珠宝玉石、宫廷艺术、文房清供、佛教艺术、古典家具等在年度内各有增长,个别增长幅度甚至超过50%。而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新兴门类成为了市场热点,比如名人信札、石器艺术、青铜礼器、艺术设计、织绣艺术等均获得有益的尝试。
2014年十家公司新兴门类拍卖情况
价档结构:2011年至今,拍品价档结构持续出现变化,可从下列三组数据得出结论。首先,拍品均价下调,2014年度拍品均价是9.62万元/件(套),比上年度的9.74万元/件(套)再度下降。其次,投资性高价拍品数量减少,2014年度内仅有5件拍品上五千元,其中1件上亿元;再次,大众化艺术消费品逐渐增多,50万元以下成交作品占比达95.86%,比上年增加0.33个百分点。
2011年来1000万元以上成交拍品量额趋势
需求结构:事实上,无论是拍品结构,还是价档结构的调整,究其原因是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恢复发展的头十年,是一个以收藏为需求主导的市场,市场表现较为稳定和单纯,且随着收藏群体规模和资金实力的扩充而逐步增长。2002年后,随着艺术品“财富”功能开始凸显,以当代中国书画为驱动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收藏”与“礼品”共需的新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后,金融资本寻找新的投资渠道,纷纷介入艺术市场,并且以2009年秋拍亿元拍品的诞生为标志,投资性资本占据了整个艺术市场的重要部分。2012年后,受经济环境影响,金融资本大量退潮,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回归到原本的刚性需求;然而,伴随着市场的深入调整,消费性需求却逐渐凸显,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大众精神文明消费时代正在来临。
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取得的新成绩
2014年,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及其艺委会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继续带领行业谋篇布局,规划未来:对内提升企业质量,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对外多方面促进交流,搭建国际“空间站”;就短期发展尽力改善经营环境,广开资源渠道;就长远发展铺设规则,引导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经过一年努力,行业未来发展基础、模式和思路逐渐显现。
巩固行业自身诚信,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制定指导规范,完善行业规范体系:2014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在《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体系框架下,制定并发布了《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知道规范》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此系列规范直指从业人员执业道德和拍品审定、保管两个核心操作环节,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三项规范发布后,艺委会立即开展宣贯工作,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按照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企业员工职业守则和企业有关内部操作制度,为拍卖企业专业业务操作标准建设方面预先进行铺垫。
认证达标企业,确保行业规范发展:在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评定的成果和经验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于2014年秋拍期间进行了第二届达标评定工作,评定工作包括对老一批44家企业开展自查、抽查和对新一批26家企业的申报资料、营业场所、拍卖现场核评等工作,最终通过56家达标企业名单。媒体评论认为,达标企业已成为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的主流队伍,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正面形象。
坚持自律工作,维护《公约》权威:本年度内,全国186家《自律公约》成员企业基本保持诚信守法经营,自觉维护《公约》权威和行业正面形象。年度公约执行机构接到的对公约成员企业的举报仅有一件,对非公约成员的投诉一件。公约执行机构均通过调查、取证、约谈等程序确认后立即下达“监督指导意见”,限期整改,维护《公约》权威。随着行业自律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拍卖企业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意识的不断提高,拍卖行业得到较大地净化。然后,市场中违法违规行为却明显向业外转移,中拍协针对频频接到反映和媒体曝光的有关非拍卖企业从事欺诈性拍卖活动的行为及时发表声明,澄清事实,维护行业声誉,并强烈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手整治。
行业学术化软实力迅速提升
文物艺术品本身的属性决定拍卖学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个文化行业或企业来说,在规范化、成熟化以后,决定其是否能够长远发展,是否能够保持强有力核心竞争力,是否形成自身文化品位,即在于其专业能力、学术水平。2014年度内,拍卖活动学术化趋势愈加明显,至少表现在(1)对专场拍卖的学术策划;(2)对拍品的严格把关和拍品背后深层次文化价值研究;(3)逐步建立以学术宣传、引导赢得交易的营销模式;(4)更多地承担了文化教育和宣传的社会责任。
比如:北京保利日常持续不断的各类学术性展览,甚至联合有关机构开展鉴证备案、青年艺术家评选等活动,以及其在三十年来当代水墨发展上所做的回顾和梳理等。中国嘉德“大观-齐家万象”专场,并非以“以价论事”,而是从学术的角度,梳理了齐白石各个时期、多题材的绘画作品,选取多位重要人士旧藏佳作。北京匡时精心打造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活动“艺术体验季”,为藏友搭建一个突显互动性和文化性的交流平台,以一个新的、文化视角展开战略性营销。西泠拍卖将代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青铜礼器推出市场,其对文化传承和促进回流的意义远比成交数据更大。北京荣宝的“王铎诗文稿墨迹专场”将王铎晚期创作的涉及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等事件诗文呈现社会,是探究明末清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诸如此类具有学术构思的拍卖活动在本年度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