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资本的驱动下,艺术行业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近日某艺术品拍卖平台低调推出了一款“赞助”功能的产品。对此,小编有些疑问,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大家对艺术史上的“赞助”一定都不陌生,早期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这两个字。从宗教头领到城邦领主,从大家贵族到市井富豪,赞助人的烙印深深地刻印在艺术品之上。这里提到的产品,同样与赞助有关,但有其外壳而失其灵魂。
赞助还是人情绑架?
这款功能的大意为,参拍人在提交参拍保证金后,即可向微信发送赞助募集链接,点击链接出现不同额度档位供点选,赞助人可向参拍人提供不同金额的现金赞助。在拍卖过程中加入“众筹”的元素,将一个人的竞拍行为变为朋友圈的“众筹”行为。仅从体验上说,用小花费支持朋友的艺术品购买,倒是也无伤大雅。不过,这种赤裸裸地“求赞助”也在某种程度是否构成了“人情绑架”。
记者采访到一位使用了该功能的用户,该用户称:“给朋友一个面子,支持一下也无所谓。”当记者问到,如果十个甚至更多朋友求赞助的时候又如何呢,还会支持么?该用户坦言:“费用不大,支持一下也行”随后又加了一句“主要是面子问题”。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被“面子”支撑起来的功能,是否会带着设计者最美好的祝福成长起来?
利器还是绣花枕头?
从市场交易角度看,新功能的推出归根到底需要为交易服务。那么此 “赞助”功能是否能真实有效地促进交易?
我们都知道艺术作品的成交或者说价格通常有几个指标:作品本身的品质、作品进入市场后的经历(有的有,有的没有)、创作者的水准和名气、市场环境的好坏、购买人员的财务状况等。而该“赞助”功能是否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很难预料。因为某些朋友(仅“友好的认同”)的支持态度而下决心为作品买单的例子还少出现。此功能是否会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被标榜为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暂时不便断言。单从影响市场交易的各因素来看,并没有明显优势。
艺术品电商近年来发展很快,逐渐冲击着传统艺术行业。长远来看,这个行业的确需要新血液新功能带来一些变化。从实际效果角度看,这些变化否有价值,是否能够真正推动行业进步,还有待时间的验证。毕竟行业的变革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成功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