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此次专场甄选22位艺术家的24件精品油画,从二十世纪的前辈艺术家、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青年群体,覆盖中国油画史上的核心流派及关键节点。 其中不乏吴大羽《飞羽》、石冲《欣慰中的年青人》、刘小东《大雨》、尚扬《诊断-6》等数件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
对本专场艺术家名单的设置,则从艺术史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分析,最终确立了以兼具“中国的”、“现代性的”艺术为嘉德“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的学术标准。架构了涵括早期艺术家吴大羽、卫天霖、丁衍庸、关良、常书鸿、刘海粟;学院绘画体系的先锋人物石冲、刘小东、赵半狄、范勃;当代艺术领域一线的名家尚扬、何多苓、刘炜、毛焰;以及新绘画艺术中最具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张恩利、王音、段建宇、屠宏涛、韦佳等强大的艺术家名单。
这些艺术家集中展示了贯穿于中国美术史的一条隐形的发展脉略——“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生、发展, 以及向当代艺术的悄然过渡。
中国20世纪油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西方现代主义“走向 “中国式现代主义”的发展史。 从20世纪初年,第一批艺术精英怀着中土式的“ 爱国激情 ”跨洋学习西方绘画之时,正值西方建构起现代主义成熟的美术体系理论,走向自我确定的黄金时期。前辈艺术家门身处印象派、新印象派、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的艺术之巢,与西方现代主义大师亦师亦友,同场技艺。而难得可贵的在于,他们浸淫于现代艺术的洪流,却并未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而是力将作为中国艺术家特有的民族气质,融入到各自的艺术创作之中,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吴大羽为例,其师从法国立体主义大师布尔德尔,深谐现代艺术之精髓。而在其后的艺术生涯中,吴大羽竭毕生精力,将中国“儒释道”之精神内核,,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学”,化身西方绘画中的形与色,实现他对中国古代哲学观的反哺。
刘海粟更是开中国“人体”艺术之先河,直接将还未经新文化洗礼的观众带到西方艺术的最前沿;追随日本著名画家藤岛武二学习油画的卫天霖,将印象派技法与带有中国民间美术特征的造型和色彩相结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的丁衍庸则将现代艺术的形式色彩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蕴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总的来说,中国早期的前辈艺术家在民族艺术风格和个人面貌上另辟蹊径,他们的作品最好地呈现出了中国美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美术进入“现代主义”的初步形态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1949年之后,现代主义以“现实主义”为内容、以“油画民族化”为方式,开始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同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第一代艺术先驱为改变中国绘画的原有形态而开山劈水,此时的艺术家必须用最为通俗的手法及题材,完成艺术服务大众的审美功能。
然而,艺术形式上的受制,并未消磨他们在艺术创造上的能力。以董希文、艾中信、罗工柳、何孔德等第二代、及第三代艺术家为主力,在特定的时代及艺术环境中,进行了更为隐蔽却更为深刻的的探索和创新。他们对于“油画民族化”的实践,直接为之后中国写实绘画的全面革新铺平了道路。
80年代,全球文化语境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为自由和全面的传播,大量可供借鉴及参考的现代主义理论及创作得以进入中国,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土壤。“星星美展”实现了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第一次致敬,而“’85新潮运动”则昭示了中国官方对“中国现代主义”艺术正式认可的曙光。
至90年代,“现代主义“的审美原仍强烈地影响了国内的艺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中国艺术界的兴起,都说明了这个现象。学院艺术系统中最早出现的先锋,多以“新表现主义”为依托,较为肯定的开启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初步探索。“表现主义”绘画关注人的本质,注重人的精神信仰和尊严,强调对现实的批判和理想超越。而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反抗扩充了艺术的精神领域,从而使中国的当代油画在精神层面上真正的进入了现代。
尚扬、何多苓、刘炜、毛焰等一批艺术家最早将“现代性”、“批判性”的绘画精神引入自身创作,并在“中国式”的创作题材、及“本土化”的绘画语言上做出了成功的糅合。
尚扬自1990年之后,便致力于“在画面中紧紧拽住自己心中的’中国的东西’”,又将它镶嵌进去,而且又不使它变成浅浮的图示化”。同时在内容上,他的绘画题材开始出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新认识,艺术家将自己个人的经历转化为社会经历。他的《诊断》系列,就是对这种思考的阐释。
石冲创作中的现代观念,源自其作品中隐藏的许多难以琢磨并具有隐喻性的东西。他用极端的写实(如(欣慰中的青年人》)使表现对象呈现出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转换了油画的传统观念,以鲜明的形象符号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强烈关注。
迄今,无论是西方抑或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可以说均未跳离“现代主义”的辐射。当代艺术家们无不站在“现代主义”的巨人之肩上,试图通过解构“现代主义”的诸多创作潮流,架构起新的艺术标准和艺术形式,贴合当代社会之境,为“当下的”、“当代的”社会文明造像。
王音通过对二十世纪早期艺术家的绘画风格的模仿作为创作手段,一方面谨慎的遵循着模仿对象的古典主义味道,一方面加入自身的尝试及思考,深入地表达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对中国古典哲学的文化情感。
段建宇则对“中国典型性的社会学符号”进行了二次创造,并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文本性”结构建构全新的、富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此外,张恩力、王兴伟、仇小飞、屠宏涛等人也均在“文化认同”及“个人表达”上作了较为成功的实践。
当代艺术尚在路上,它的未来不可预知,但可以断定的是,坚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情愫,以及开阔的世界美术史视野,以”现代主义“美术思想之灵魂,表现民族气质及根基的艺术家一定会被美术史所铭记。“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竭力捡拾艺术史之珍颉,铺设一条坚实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路,眷眷之情,望助藏家攀走收藏之阶。
另, 《‘85新潮三十年纪念专场》将在《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后正式举槌。耿建翌名作《1985年夏季的清洗》、毛旭辉早期作品三联作《大家长》等重要作品届时将会现身拍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