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广东藏家再熟视无睹,岭南书画的精品就要‘跑’了。”在刚刚结束的香港秋拍中,岭南书画成交稳定,未曾大热的广东画家4尺作品拍出70万~80万元,久被忽略的李研山手卷成交价近200万元。
业内人士透露,这与外省买家再度发力有关,而北方买家近期更频频出现,“搜罗”岭南书画,且只求精,不求大名,也不看年代,令广东行家对广东市场信心大增的同时也担忧被他人抢得先机。
现象:外地买家关注岭南精品
香港拍卖市场的书画板块中,不小的比例是岭南书画,本次秋拍也不例外,成交情况稳定,价格也符合行情,其中最为热门的画家是学术地位广受认可但作品行情未曾大热的, 4尺作品成交价在70万~80万元,小尺幅作品也能拍出10万元左右。
一直以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李研山,去年秋拍一件双勾竹子在香港苏富比拍出200多万元,今年的没骨手卷成交价接近200万元,小尺幅的立轴价格也可达40万~50万元。
有市场人士认为,香港作为国际拍卖市场具有国际视野,这些广东画家能拍出高价,证明已经开始得到市场的承认。
据了解,本次出现在香港秋拍的买家中,很大比例来自广东以外的内地买家。而近期北方买家频频露面广东,对岭南书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个经营书画多年的画商刘老板告诉记者,不少外地买家叮嘱他帮忙找货,有的指定要岭南四家的精品,有的表示不管名头大小,只要是精品即可,还有的买家连年代也不限。
事实上,在2011年前后的时候,外地买家也曾蜂拥而至,有的拍卖行甚至向记者透露自己主要面对外地买家。然而,随着整体市场的回落,外地买家也趋向保守。而这一次为何又“卷土重来”?
精诚所至总经理陈绮雯透露:“这些买家跟以前的不是同一拨。” 她发现,当时“来袭”的买家们带着很强的投机性质,认为市场正好,无论买什么艺术品都能赚钱,所以操作的模式是“波浪式”的:“当做的行情时,就一味地买,然后出货,下一波就换做杨善深的行情了。而现在的目标很明确,理念也不一样,只收精品,无论作者是谁,无论作者名头大小,也不论古今。”
业内分析:广东买家应及时把握机会
在刘老板眼中,岭南书画目前的成交远未到火爆,因此尚存巨大商机:“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广东藏家对自己的好东西熟视无睹,那就不能怪给其他地方的藏家‘抢’走了,以后空留悔恨。”
虽然生长在北方,藏家周先生却对岭南书画情有独钟:“古代尤其是清代的岭南书画在全国的影响很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绝不比其他区域的差,只是风格不同而已,但有些广东藏家有点‘妄自菲薄’了。”
他认为,这跟北方做市场更有胆量和气魄有关:“北方市场能一下子把艺术家的价格从三五万元拉到三四十万元,广东市场就很谨慎,慢慢上,6万元、7万元、8万元,慢慢地到11万元、12万元,就不敢了,停了下来。”他认为,这并非鼓励过度炒作,因为市场确实需要运作和持续的关注,才能把艺术的价值最大化:“时代的更新换代太快了,艺术品市场也要跟着时代的脚步,采用非常规的手法,让大众对艺术家的成就和自己的投资更有信心。”
周先生强调,虽然北京有地域上的高度,但广州的艺术家一样有自己的高度,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艺术成就。他举例,像月初在香港举行的某个北方工笔画家展览上,作品价格可达40万元一平尺,而反观广东同等学术地位的工笔画家作品,价格最多在7万~8万元/平尺之间,有四五倍的价差。
“市场调整的时候,正是我们回过头来,反思本土文化,并做回顾、梳理和发掘的时候。”陈绮雯说,收藏的乐趣就是发现别人没发现的好,如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的只是普通的追随者,而发现好的艺术家、发现美的艺术都需要收藏者不断练习,才能实现收藏的真谛。
北方买家重返市场,她认为对广东市场是好事情:“我们因此对自己更加有信心,而与此同时也清楚认识到,我们不把握机会,机会可能就不属于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