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上海嘉禾2015秋季暨五周年庆艺术品拍卖会《禾风》夜场第8025号拍品潘天寿《鹰石图》,这是潘老晚年顶峰时期代表中的精品佳作,大约作於1961至1962年。潘先生丈二、丈六的作品多数为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浙江博物馆、黑龙江博物馆等馆收藏,私人藏家手中巨帧极少。这幅大画在民间流传,实属罕见。
潘天寿先生擅长大写意中国画,以山水花鸟画名世,位列20世纪借古开今的中国画四大家,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齐名。他又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者。他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中国画要以特长取胜。他自己的画特别注重意境、格调等精神性品质。“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这是他的至理名言。对於画材的选择潘先生有自己严格的要求,决不随波逐流。
8025潘天寿(1897-1971) 鹰石图 设色纸本 镜片
题识:雷婆头峰寿。
钤印:潘天寿印、阿寿、一味霸悍
出版:《潘天寿全集》第二卷P298-29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10×300 cm 约30.0平尺
RMB: 62,000,000-80,000,000
★此件拍品需要专属号牌(需缴纳保证金RMB300万元整方可竞投)
2014年3月20日下午,潘公凯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见到此《鹰石图》后,大加赞赏,并言:“民间存有父亲晚年如此巨制,实属罕见。”
潘公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之子。曾先后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有专著《潘天寿评传》、《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主编《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编撰《中国绘画史》。
魏辉先生和章津才先生在《鹰石图》前合影于北京。章津才先生见到此作赞道:“动静相兼,形神皆备”。
章津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从事书画鉴定37年,长期参加国家主持的书画鉴定评审及教学,对近现代名家鉴定极具权威,曾先后赴欧、亚等国家鉴定书画及教学。
卢炘先生自述:虽然本人观瞻前身体小恙,但见此《鹰石图》巨制顷刻则精神为之一振。
再谈潘天寿先生画鹰
—读巨幅《鹰石图》有感
卢炘
有朋友持《潘天寿全集》二卷第298页收录的巨幅《鹰石图》原作展示在我面前,丈二的横卷气势恢宏,寒舍顿时蓬荜生辉。据我所知此幅从未在展览中露过面,虽然本人观瞻前身体小恙,顷刻则精神为之一振。
早在二十几岁安吉孝丰任教期间,潘老与青年书法家沈遂贞举办书画联展,他出展的作品就有山鹰、鱼鹰之类;后来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他看到了比一般雄鹰更强悍的秃鹫,就开始画秃鹫,表示出一种对空中霸主的力的赞美。1932年《白社画集》上刊登的指画《穷海秃鹫图》为那时的代表作。以后雄鹰秃鹫之作不断创作,诸如《灵鹫》《老鹫》《小憩》《雄视图》等等,多数是指墨画,遂成品牌。画秃鹫的同时,鱼鹰(鹚鸟)亦间有佳作问世。
此幅《鹰石图》画的就是鱼鹰,观其主要区别在於鱼鹰脚掌带蹼,相对於鹫鹰,这种鱼鹰潘先生家乡就常见,除了凶猛有别以外,展翅健翮同样十分有力,形貌不是那么丑陋,也就亲切了许多,或许更为一般观众所接受。现存北京画院的巨幅《鹰石图》(212×300cm)与眼前这幅《鹰石图》(110×300cm)一样画了四只鱼鹰,虽然没有落款时间,从风格特点看都应该是1959年至1960年左右所作。值得注意的是此幅左数的第二只鱼鹰,与潘先生存世鱼鹰图中的鱼鹰都不一样。该鹰背向观众,低着头(可能正在清洁胸部羽毛)所以头和颈部都被身体遮住看不到了,非常特别。过去画马画象(《垂杨系马图》、《济公与象》)都有背影之态,但多少露一点头角。只有群鸟栖息中偶有类似情况,可那是小鸟。(赠叔亮的《欲雪图》五只鸟中有一只背向看不到头和颈。)
追踪此画来由,或云语焉不详。我想起了1962年的“潘天寿画展”。其时在北京、上海、杭州举行时颇为轰动。共有91幅作品,在京展出时仅减少一幅。香港方面来邀请时,通过对外文委与浙江美协协商,让潘老一定要有一些出售品,无奈之下选出三十馀件,分别标明甲乙丙,价格则让香港方面去定,谁知展览结束展品寄回,所选售品均告已售,有的被香港藏家购得,也有的被外贸公司截留。此幅丈二巨帧,窃以为当是其中之一,其时正当潘天寿创作旺期。图中印章除了潘天寿名章外,还有“一味霸悍”及“阿寿”章。
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先生见到潘天寿巨制《鹰石图》表示:这是一个时代的重要符号。
叶尚青先生、郑竹三先生等在《鹰石图》前合影于西湖之滨
“一味霸悍”
——叶尚青
展读此画,毫无疑问,这是潘老的晚年之作,大约作於1961至1962年。右下方的闲章“一味霸悍”可以佐证(据查证余任天先生在1961年6月为潘先生刻“一味霸悍”一印)。这幅大画在民间流传,实属罕见。画的主题为鱼鹰,这种鸟类为鹗的通称,又称鸬鹚,或称“木老鸦”,栖水边,善捕鱼,体羽黑色,有金属光泽。经渔民驯化成为潜水捉鱼的好帮手。这里的几只鱼鹰在野外生活,伫立於石矶(或江渚、或小山坡)上,待鱼状、活生生,画得出神入化。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山坡中的山花野卉、杂草丛篁,都来自前潘先生家乡和雁荡山一带生活素材,如野菊花、箬竹、蕨类植物、芦苇(或茅草)杂草等,都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大自然景象。是“搜秒创真”师法造化的感受。构图上以山坡的倾斜打破了画面的平衡,姿态各异的鸬鹚显得很醒目,突出了主题。山坡上不画大块墨色也不用皴法,以浓淡、疏密、参差等各种大小混点,表现了山石的凹凸起伏变化,如高山坠石、点簇有序,以点带皴,别出心裁,并运用方笔侧锋的粗线描绘山石的嶙峋状貌,设色简洁整体,使山坡与主题有了明显的对比,远处画有大块的空白的水和淡赭远景的江岸,作者苦心经营的构图和画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一群栩栩如生的鱼鹰布置在山坡上,使主题与景物互相呼应,主题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画面空旷,意境壮阔,气局恢宏,言简意赅,给观者回味无穷,心旷神怡之感。
《鹰石图》是潘老先生晚年的典型的精品佳作,其艺术特点可归纳如下四方面:
第一,又新又美。
第二,笔墨雄强。
第三,画风强烈。
第四,大气磅礴。
总的来说,此作笔墨好,精绝老辣,笔墨随时代;造意好,气局开阔,意趣高华,动静张力,画外有画;构图好,置陈布势雄健,有造险破险的意味。画境高,开拓创新,外师造化,摆脱了旧文人画的束缚。
(作者系潘天寿大师入室弟子,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学学会名誉会长。)
郑竹三先生正在深切解读潘画之王《鹰石图》
正大气象《鹰石图》
——郑竹三
“艺术家的使命是在形式中注入生命”,宗白华在《美学散步》的这句名言,正是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作的丈二《鹰石图》的注释之一。因为潘老的博大之画是廿世纪中最注重构筑形式美的大师。这便是大平面中的立体构成。由是他进入了传统的现代,注入了现代人审美的出新,构建出博大雄浑的现代气象。有着开颜,有了创新,有着飞跃,才谓之有着生命。而这个艺术生命的新图、新像,乃是新形势的空前之诞生与独曛,即——大平面、大对比、大虚实。这是潘天寿先生审视古今艺术之道、之变、之成的又一历史文脉中的艺术觉醒与文化新坐标。
苏东坡有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何谓出新意,笔者认定乃是潘天寿先生以他的学识、敏锐地独醒到必须要振兴浙派!而浙派之源头即为南宋艺术大师马远及马远的“马一角”(以少胜多,以占空间为主导)美学。于是乎潘天寿运用马远的“马一角”之构成原理及法度,予以花鸟画中的艺术实验,并以全新的大平面含以大立体之构成,获得了全新的法度中的新意,以此完成了潘氏振兴“浙派”的历史使命。
我们品鉴这幅大气磅礴的《鹰石图》,正是南宋马远艺术美学的时代演绎及成就。
这幅具有大文脉、大气象、大新颖的《鹰石图》,第二个重要的美学特征乃是题款的艺术。笔者始终认为,题款作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只有二位大师完美之:一为八大,二为潘天寿。
我们再鉴以此正大气象的《鹰石图》之题款,是简得不能再简的“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在左下方还有另一个美学之征,乃是破以大三角平面之构成。因为造险、破险之美学,是潘天寿先生在美术图像中一以贯之的法则。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此图者,亦如是也。潘天寿先生者,乃进入大平面、大时空、大构成之近代大师也。
2015.7.11
(作者系浙江美术报首席评论家、书画家、作家。)
“一味霸悍”朱文印为余任天先生於辛丑(1961)年夏所制,由此可见此巨制创作于1961年夏日之后,“一味霸悍”为潘老晚年艺术创作巅峰时期用印,通常用于潘老得意之巨作。此巨制可谓潘老创作顶峰时期代表作之代表。
南京巡展现场,谢定琨、宋玉麟先生等在《鹰石图》前合影留念
南京巡展现场,魏辉先生和张桂平先生在《鹰石图》前合影留念
徐州巡展现场,公司领导和徐州艺术馆领导在《鹰石图》前合影留念
青岛巡展现场,藏友们在《鹰石图》前合影于金石博物馆
泉州巡展现场,藏友们在《鹰石图》前合影于门里博物馆
上海嘉禾2015秋季暨五周年庆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5年12月10日-12日
拍卖时间:2015年12月13日-14日
预展地点:上海浦西洲际酒店一楼钻石厅、二楼珊瑚厅、三楼宴会厅、琥珀厅
拍卖地点:上海浦西洲际酒店三楼宴会厅(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