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傅抱石 《千山》 1912年
设色纸本,107×72cm
天津美术网讯 在傅抱石一生的绘画创作中,存在着两个高峰时期,一为“金刚坡时期”,一为“新中国时期”。后一时期里,1961年的东北写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创作阶段,对于长期生活在江南的傅抱石而言,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北国风光的无限壮美。这一次的写生创作无疑是继其两万三千里写生后的又一次壮举,对傅抱石此后的艺术创作影响甚大,傅抱石对于这次写生的评价是“兹游奇绝贯平生”,为其晚年创作注入了不同凡响的气魄。叶宗镐也将东北写生视为傅抱石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东北写生作品,是一个在绘画上突飞猛进的阶段,画风又有很大转变,技法又有许多发展。”
东北写生为1961年6月至9月底,前后近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傅抱石与关山月先后游历了长春、吉林、延吉、长白山、哈尔滨、牡丹江、镜泊湖、沈阳、抚顺、鞍山、旅顺、大连等地,行程四千多里。据傅抱石年谱记载,傅抱石于8月间来到鞍山,8月9日游千山。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素有“东北明珠”之称,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古往今来,千山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本次的傅抱石《千山》,画幅尺寸为107×72cm,创作时间为1961年。画面题识为“千山。一九六一年八月念八日东山村写,傅抱石并记。”从题识看,此作为傅抱石在大连棒棰岛(画面题识为东山村)所作,据傅抱石在《东北写生杂忆》曾言:“大连是我国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我大部分时间住在棒槌岛(现名东山村)。”傅抱石、关山月一行于1961年8月9日由哈尔滨抵达沈阳,21日离开沈阳到大连,26日往棒棰岛,住招待所五号楼,9月12日,乘船离开大连,赴青岛。画家在题识时“1961年八月念八日”,误将“廿”写成“念”,综合来看,此画应是1961年8月28日在大连所作。画面表现的正是当时千山的奇特风光,游人络绎而至的景象。此图写远山近石,墨松萧寺。画面以左右、远近和浓淡的对比方式展开,具有盈盈尺幅言之不尽的张力。画面下部近山从右至左呈阶梯式上扬,右下寺观掩映于苍山墨松之间,清净幽淡,左侧矗立一巨山,山顶处寺观、碑铭,古松郁葱,游人三三两两丛聚游览,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似有若无,神光离合,又以留白写山间缭绕云气,白云飘动可见,似有钟声悠然回响伴着山脉延伸至无尽的远方。此图用笔殊为轻松灵动,略施薄薄淡彩,主要以水墨画成,浓淡干湿变化间,层次自然分明,远山的光感与近景的重墨形成对此,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逆光效果,整幅神清气和,淡雅天真,细细体味,沉穆灵动之感顿生。
根据现存资料,同题材的《千山》作品存世三幅,均为横幅镜心,其中南京博物院存两幅《假日千山》,尺幅略大作品(28.1×45.7cm)作于1961年,画面右下部有傅亲笔所写一段八十余字的题识:“千山初名千朵莲花山,盖象诸峰之形也。寺观甚多,形制特具。解放后逐渐整复,游人最称利便。八月九日予尝小憩山中,登无量观,旁瞩西阁,游者络绎而至,笑声歌声时出绿荫中,不可不画,已不可不记。抱石。”尺幅略小的(28×38cm)作于1962年,为傅于东北写生结束第二年在南京所绘。此外,1964年《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曾收录一幅《千山竞秀》,尺幅为103×143cm,为1961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赠与辽西宾馆。同上述三件作品相比,此件现身秋拍的傅抱石《千山》,为立轴形式,画家采取纵向构图,画面视野更为开阔,表现亦是十分精彩。且经藏家回忆,此画曾在文革中历经劫难,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装裱形式,十分难得,堪称傅抱石东北写生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