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日,以香港苏富比和保利香港领衔的首轮春拍落下帷幕。从成交业绩来看,几乎可以用“火爆”来形容,5件过亿拍品中4件突破2亿港元,多项拍卖纪录被刷新。即将开拍的市场更加值得期待,估价2.1亿港元的莫奈《睡莲池塘》亮相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推出的傅抱石《云中君与大司命》估价2亿元,中国嘉德推出的曾巩《局事帖》曾于2009年拍出1.08亿元,时隔七年如果成交肯定又是天价。那么,重量级拍品密集上拍释放出怎样的市场信号?内地市场又将如何开局呢?
香港市场 有多疯狂
香港苏富比在举槌之前就已备受关注,2637件拍品总成交31亿港元,刷新16个拍卖纪录,较去年春拍上升17%。几乎同时开拍的保利香港顶住压力斩获12.67亿港元,较之去年秋拍的9.14亿港元,涨幅近三成;同比去年春拍也出现了10%的涨幅。业绩增长之余,过亿拍品和白手套专场更是集中出现,让业内人士欢欣鼓舞。
“成绩斐然”,这是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对今年春拍的评价。张大千《桃源图》最终以2.7亿港元由上海龙美术馆竞得,打破艺术家最高拍卖成交纪录。10.1克拉蓝钻“迪比尔斯千禧瑰宝4”以 2.48亿港元成交,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拍出1.105亿港元,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以9932万港元成交,清康熙御宝“敬天勤民”檀香木异兽钮方玺以9260万港元拍出。一个个天价拍品的出现,验证着香港市场的买气十足。
与此同时,苏富比市场的成功更源于精品和生货的集中上拍,拍品质量和专场设置的用心经营让藏家出价更为阔气大胆。比如,“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专场总估价2.25亿港元,最终斩获白手套,超过5亿港元成交。
客观而言,拍卖时间与苏富比撞车,保利香港要承受更大的考验。但是,市场表现依旧可圈可点,除了成交额的显著增长,吴冠中《周庄》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现当代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崔如琢《飞雪伴春》3.068亿港元拍出,刷新在世中国水墨画家成交纪录。“帝王玉”缅甸天然翡翠配钻石挂坠也以4649万港元创下翡翠挂坠品类拍卖成交纪录。“完美”,保利香港董事、总裁赵旭这样形容此次拍卖。在他看来,在市场调整的形势下,保利香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难得的,这离不开重量级拍品的征集以及超级买家的支持,反映出保利香港已经跻身于香港市场第一梯队,同时,藏家对于保利香港的品牌认可度也有大幅提升。
内地市场 份额争夺战已经打响
香港首轮春拍之后,关于市场走势的预测此起彼伏。香港佳士得5月将上拍估价2.1亿港元的莫奈《睡莲池塘》等西方现当代艺术家的重量级作品,恰逢佳士得250周年、亚洲区成立30周年庆典,成交业绩的增长大致可以预见。
市场调整,也是市场份额重新洗牌的过程。一些大中型拍卖行不断攻城略地,行业集聚效应加剧。比如,北京保利推出的《云中君与大司命》是傅抱石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作品, 2亿元的估价更加让人期待它的市场表现。曾巩《局事帖》曾于2009年在北京保利夜场拍出1.08亿元引发轰动,时隔七年重现中国嘉德,一旦成交必然刷新原有的拍卖纪录。北京匡时6月初也将迎来十周年大拍,不管是专场设置还是作品征集,从数量到质量,都会有大幅提升。拍卖行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征集、成交能力的对比,更是品牌美誉度等软实力的抗衡。
从苏富比、佳士得的布局来看,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还在持续提高。中国藏家视野的不断拓宽以及海外豪掷竞拍西方经典艺术品的热情,让两大拍卖巨头更加肯定了这一方向。比如,万达集团以1.72亿元在纽约佳士得拍得毕加索《两个小孩》,刘益谦斥资10.84亿元在纽约佳士得竞得莫迪里阿尼《侧卧的裸女》,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以3.77亿元拍得梵高《雏菊与罂粟花》等。近年来,两大巨头为适应中国藏家口味费尽心思,比如佳士得专门为中国当代艺术推出的“+86 First Open”专场。莫奈《睡莲池塘》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集中上拍也是迎合中国藏家的尝试。两大拍卖巨头成熟的市场模式和品牌信用积淀,也给调整中的内地拍卖行造成持续压力和挑战,如果未来文物拍卖的限制取消,这种压力还将加剧。
竞争加剧 引发“马太效应”
香港春拍的火爆,反映出香港市场艺术品交易地位的强势。但这种火爆对内地市场影响有限,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香港与内地市场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除了大的经济环境不同,原因更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政策环境到交易环境,内地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其次,内地藏家群体更倾向于投资,而非收藏。
目前股市、楼市的投资属性衰减,艺术品市场能否迎来一轮新的行情?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表示,“从拍卖市场规律来讲,大概5-6年一个调整周期,从2015年的秋拍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整个拍卖市场的形势正在向着逐步回暖的方向走。目前也是一个投资艺术品的好时机”。重量级拍品的集中上拍可能将引发市场的白热化争夺。天价拍品的稀缺性决定了它不会是拉升拍卖业绩的主体,但对于市场信心的提振大有效果,更能增加拍卖行的美誉度。
值得注意的是,拍卖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加剧,好的拍品资源和藏家资源会越来越聚集在少数大型拍卖行手中。从市场成交额来看,一年成交额过亿元的拍卖行屈指可数,但这个数字只是大拍卖行一个专场甚至一件拍品的成交额。同样的拍品,在一些小的拍卖行可能拍不出高价甚至流标。拍卖行业的分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可能只有少数几家,但会控制市场中绝大部分的优质资源。在市场调整的态势下,这种趋势的进程还会加快。“未来拍卖行业会出现细分,而不是一窝蜂去做综合的、大而美的拍卖行,高精尖的拍卖企业不需要太多,一些小的、服务大众的拍卖企业也会找到合理的生存空间,专业化才是市场需要的。”王凤海表示。(记者 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