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5月13日,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专场”将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本场专拍将首次开设法国巴黎画派小专题,选取了一些性价比很高的西方艺术家作品,亮点拍品包括弗兰兹·勒布拉《芭蕾舞课》、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带蓝色珠链的女子》等。
巴黎画派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流派,它指的是二十世纪初期到中期,约一百多位艺术家在巴黎蒙马特与蒙帕那斯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气。而画派的艺术家几乎都是来自法国以外的地方。由于他们执着于自己风格的追求、画风相对于主流画派边缘化的原因,使得他们与其他艺术家没什么共同之处,学者们无法将他们归于任何流派,于是就把这些艺术家统称为“巴黎画派”。而在整个派系中也没有固定的技法、统一的主题思想理论,甚至连画派中的人物有哪些都很模糊不清,但它却是整个西方艺术流派中最独特的组成——来自西班牙的毕加索、俄罗斯的夏加尔、意大利的莫迪里阿尼、立陶宛的苏丁、日本的藤田嗣治、波兰的奇斯林、中国的常玉和潘玉良以及巴黎本土的马蒂斯和尤特里罗等....这一群开起现代艺术大门的大师,都可算是其中成员。
弗兰兹·勒布拉 《芭蕾舞课》 1950年前后
纸上彩色铅笔,31×44cm
备注:此作品有法国巴斯蒂亚法庭授权鉴定师,“古玩、家具、绘画”鉴定专家协会成员Gilbert POLVERELLI出具的证书。
弗兰兹·勒布拉,本名弗朗索瓦-玛丽·勒布拉,1895年12月15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图尔昆。父亲是一位煤商,家境殷实。1913年,勒布拉考入里尔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获得蒙塔利绘画与雕塑大奖一等奖。此外,她还获得里尔市的多项奖学金资助,这使她能够离开里尔前往巴黎继续她的创作和研究。1924年弗兰兹·勒布拉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与她同期进入巴黎高美的还有中国早期留法的艺术家潘玉良。1919年至1939年期间,她在巴黎的艺术区“蜂巢”定居。在这个工作室,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就像她给姐姐莉塔的信中经常提到的,她一生“以绘画为生”。勒布拉不仅是“蜂巢”的创办人、雕塑家阿尔弗雷德·布歇最欣赏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为数甚少的长期定居“蜂巢”的女艺术家之一。
弗兰兹·勒布拉被视作一名有声望的肖像画家。她把对绘画的娴熟技艺与对色彩的细腻运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二战后创作了大量女儿及身边亲友的肖像画。她以女儿的舞蹈课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同主题的素描和油画作品,展现了她天才的绘画技艺,这尤其体现在她对动态的把握上。画中表现的人物是画家的女儿杰拉尔蒂娜,出生于1939年。1953年,弗兰兹·勒布拉突然离世,终年58岁。此后,她的作品不再进入艺术品市场,而是集中由私人收藏家和艺术家本人的家族收藏。2008年4月,巴黎蒙帕纳斯美术馆为两位杰出的女艺术家举办了一场展览,她们分别是此次拍卖中我们能见到作品的弗兰兹·勒布拉和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MadeleineBERLY-VLAMINCK)。
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 《带蓝色珠链的女子》 1910-1920年
纸上色粉画,49×42cm
说明:此作品有法国巴斯蒂亚法庭授权鉴定师 “古玩、家具、绘画”鉴定专家协会成员Gilbert POLVERELLI出具的证书。作品外框背面贴有收藏标签:曾经被收藏家皮埃尔·盖南(Pierre GUENANT, 1951年生)及收藏家奥斯卡·盖兹(Oscar GHEZ,1905-1998)所收藏。
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生于1896年,是著名画家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与苏珊娜·贝尔利(Suzanne Berly)的大女儿。她的童年生活并没有受益于父亲的显赫声名。那段时间,她的父亲正处于艺术变革阶段,尤其是与马蒂斯和德兰在秋季沙龙上的“出格事件”。如同评论界所说的:“一碗绘画糊粥砸到了公众的脸上”,野兽派运动从此开始。弗拉芒克继承了父亲那种自然迸发的力量,以及错落有致、满溢着热切之情的画面处理。她把父亲的那套调色法据为己有,一边听父亲总是这么对她说:“你要是当了画家,就只需观省你自己。
1914年起,弗拉芒克开始在著名艺术商人保罗·纪尧姆的画廊展出作品。她用母亲的姓“贝尔利”作为作品签名,以避开父亲的显赫声名。与父亲不同,她专注于肖像画创作和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最初是野兽派风格,后转向立体派。二十世纪声名显赫的一位艺术爱好者、突尼斯收藏家奥斯卡·盖兹(1905-1998)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玛德琳娜的作品。这些作品现存于日内瓦小皇宫博物馆,丰富着那里以十九世纪末女性画家创作为主题的系列馆藏。2008年,巴黎蒙帕纳斯美术馆举办了题为“女性的两种目光——弗兰兹·勒布拉与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的主题展,使这位杰出女画家的不少优秀作品得到展出。
《戴蓝色珠链的女子》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的一件出众的创作。艺术家对这件色粉画作品有着特别的钟爱。这幅肖像呈现的很可能是她的自画像——是她在1918年前后战争刚刚结束时的相貌。从风格上来说,这仍然是一件“野兽派”的作品——但从中已经能觉察出立体主义笔触在不经意间的流露。人物的眼睛以鲜艳的纯色调加以着重描画。这就像是化妆舞会上的眼罩,映现着战争结束后人们重新找回的、久违的自由与欢乐。人物的发型是战后相当时兴的“假小子式”的短发,形态有些夸张的身体穿裹在一件迷人的淡紫色长裙中;脸部表情则更显得舒展。珍珠项链就像是一个王冠,彰显出一种有力的美感——丰腴、感性而娇艳的女性美。
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 《情侣》 1914年前后
纸上钢笔画,23×19cm
备注:此作品有法国巴斯蒂亚法庭授权鉴定师,“古玩、家具、绘画”鉴定专家协会成员Gilbert POLVERELLI出具的证书。
《情侣》是玛德琳娜·贝尔利-弗拉芒克与众不同的一件创作。作品在1914年一战爆发之前的时期完成,它具有“美丽年代”时期典型的波希米亚风格,也就是极具巴黎蒙玛特高地特色的绘画风格;玛德琳娜从中也极自然地借鉴了印象主义的绘画手法。这件钢笔画作品寓意深厚,对于画中拄着雨伞的人物性别也是说法不一。
雷米·赫托 《记忆在远方》 1943年
布面油画,22×27cm
雷米·赫托出生在法国博斯省的巴岱市(Patay),1930年,年轻的赫托进入奥尔良高等美术学院。凭借优异的成绩,他又进入创立于1886年、位于巴黎十二区拉雪兹神父公墓附近的著名学府——巴黎布勒高等应用艺术学院(Ecole Boulle)。1934年,赫托从学校毕业。同年,他荣获第四十四届装饰艺术大奖赛第一名。这项大奖用来奖励那个年代最出类拔萃的法国年轻装饰艺术家。1936年,他加入装饰艺术家具大师让·阿奈(Jean Adnet ,1900-1984)的团队,当时,阿奈正在指导老佛爷百货的橱窗设计。他们齐心协力,为这座世界闻名大商场的布置作了很大改观,成就了巴黎的“街边博物馆”。
赫托的油画创作,坚实有力,用彩浓厚,独具特色。他的风景画、场景画、还有静物画,把我们带入一个热情洋溢、色彩浓烈的地带。1961至1981年,他任奥尔良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成为奥尔良艺术家委员会会员,并于1964-1984年间担任委员会主席。从1941年起,雷米·赫托开始参加各类沙龙展,并在法国及世界各地画廊举办展览。他的部分作品为法国政府购得,成为国家藏品,更有大量作品为私人藏家购藏。
雷米·赫托 《画室一隅》 1920年前后
布面油画,55×46cm
备注:此作品有法国巴斯蒂亚法庭授权鉴定师,“古玩、家具、绘画”鉴定专家协会成员Gilbert POLVERELLI出具的证书。
《画室一隅》 创作于二战之前的二十世纪30年代。画面表达出一种经历几十年先锋浪潮推动之后,试图寻回本源的考虑。温和的写实主义,深思熟虑的构图和线条,大胆的用色。在表现艺术家画室的这一生机勃勃的场景中,能看到赫托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花,苹果和烟斗。而且画面另有玄机:画架上还有一幅画,它正是桌上那张画稿的反映,本件作品则反映出整体视角。这就好似魔镜,引发的是关于现实及其图像的无尽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