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Lot 71
傅抱石 山瀑清会 1949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73×92 cm. 约14.4平尺
出版:《中华书画·第一辑》第5页,(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1984年10月
《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第108至10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
著录:《名家翰墨·第1期》第60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2月
《傅抱石年谱》第135至1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220至22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纪录:佳士得香港,1986年1月13日,编号25
傅抱石 《山瀑清会》出版及著录
天津美术网讯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是傅抱石山水风格完善至纯熟境地的阶段。《山瀑清会》作于1949年二月,由于局势动荡,傅抱石此年作品不多,流传至今者更稀少。画幅逾十四平尺,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在其四十年代山水中实属珍罕,画家亦自称“三年来写大幅,此为第二次也”,堪称其山水的代表巨制。傅二石先生如此评价道:“即使在傅抱石这位公认的大师的作品中,此帧《山瀑清会》也称得上是真正的精彩之作。”
傅抱石此作采用常见的高士听泉图式,系写石涛诗意:“偶历溪山胜,殊看非世游。岩悬逼仄径,飞瀑下重丘。岭上幽花秀,潭心碧影浮。倚栏心目爽,苍翠耐人留。”画家曾反复描绘,可谓千锤百炼,也正基于此,经营此巨构方能游刃有余。
傅抱石《山瀑清会》(局部)
题识中称此作“用上人笔意”。众所周知,傅抱石对石涛的继承主要是精神性的,此作却应“洁清”之请,融入石涛家法。傅抱石偏爱如北宋山水般状如屏障的峰峦,此作竹笋状的山峰,在石涛画作中可寻到踪迹。主景后排三山以散锋长笔披拂而下,中间三座用乱笔横扫,呈向内聚拢之势,与竖笔的长皴交错,使山形浑圆立体。山石施染清润的花青、赭色,加之苍莽的笔法,渲染出草木疯长的态势。其皴笔细密,尤多用点厾,为傅抱石少有,湿笔横涂纵抹,亦极得石涛神髓。但通幅观之,却全然傅抱石面貌,气韵超凡。飞泉流烟、静坐的高士、肆意的笔墨,使画面充满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犹如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酣畅淋漓,又收放自如。“往往醉后”、“代山川而言也”印文均出石涛句,其中“往往醉后”仅用于画家自己得意之作。
1948年底,由于战事激化,傅抱石一家撤出南京回到家乡南昌。翌年初,傅抱石画展在南昌举行,反响热烈。此幅《山瀑清会》作于二月下浣(阳历3月下旬),数天前的“春分前三日”,画家曾作《山雨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亦为巨幅,或许正是“三年来写大幅”的第一次。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连续创制大作,足证其艺术进境,亦可见与求画者交情不凡。曾为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作序的好友罗家伦,在画上题石涛《过凌敲台》诗,语意悲怆,似乎已预见到月余后的结局。
上款“洁清吾兄”即杨兴勤(1903-1987),字洁清,浙江义乌人,早年从事青年运动工作,后任职于中央组织部,又历任财政部盐务总局督察处处长、川康盐务管理局统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盐务管理局局长,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江西省工会代表,1949年赴台。著有《中国战时盐务问题》、《两浙盐务概况》等。
Lot 75
傅抱石 松瀑群贤
立轴 设色纸本
134×33.5cm. 约4平尺
1946年10月,傅抱石一家随中央大学由重庆返回南京,并仍执教于该校艺术系。利用重庆画展所得,他在玄武湖畔傅厚岗六号建起一幢三层楼房,在这里开始了人生中最为轻松惬意的一段时光。《万竿烟雨》、《丽人行》等代表作均出于此间,《明清之际的中国画》及他最珍视的《石涛上人年谱》也在这段时间问世。由“金刚坡下山斋”转至“金陵讲舍”,环境和心态的改变形诸笔墨,则表现出整体风格的细微变化:画面更加简括,线条更加流畅松活,墨色也比从前清朗。
《松瀑群贤》作于1947年,属于傅抱石的观瀑图系列,但据其构景造境,应是“满身苍翠惊高风”题材,化用石涛“云色崔嵬奇未已,百尺何来虬旖旎;遥将暮色凌鸿濛,中有高人相坐起。满身翠影惊高风,采芝采实何从容。昔闻徐福出东海,复见二君来江东”诗意。傅抱石毕生崇拜、研究石涛,1947年,其呕心之作《石涛上人年谱》交付出版,他在自序中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痴癖甚深,不能自已。”不仅对石涛的生平行状考订周详,稔熟于心,而且诗文信手拈来,石涛诗意图占傅抱石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大宗。
傅抱石《松瀑群贤》(局部)
是幅中绝壁的皴法用笔飞动而松快,松树下方刻画尤为着意,卷云状的笔触益显山势险峻。瀑布以水分充沛的墨赭涂抹,墨色的浓淡过渡和留白的处理,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光影的变化,亦渲染出水势浩大。人物大小如芥子,数笔点眉眼便形神俱出,功力超凡。整幅敷色清浅,中部的松树和下方的石块,用湿笔重墨,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纵深感。常见的傅抱石此题材画作多为宽幅,两段水流分别位于左下和右上,此作将其聚拢至一个垂直空间,烘托出瀑布和山崖的险绝,与高士的动态,童子的气定神闲,形成鲜明而有趣的对比,紧扣诗意。
傅抱石的绘画风格在金刚坡时期确立并走向成熟,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段,则将个人风格进一步完善。1947年10月,傅抱石画展在上海南京东路的中国艺苑举行,此幅经营着意,或许正是展品之一。观其笔墨造境之纯熟,诚如郭沫若评价画家“已骎骎乎迈入大家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