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7月2日-7月3日,上海敬华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本季春拍近现代书画板块将推出多件陆俨少的精品力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创作于1983年的《桃花源》,此时正值陆俨少的艺术巅峰之际。此外,《雁荡雨霁》 《雁荡雄峰》等拍品亦值得关注。
近现代山水画若论创造意境的才能,黄宾虹之后当首推陆俨少,他与李可染齐名,有“南陆北李”的盛誉。然而陆俨少更接近传统文人画家,能书能诗,格调更加突出。其山水汲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精髓,既能真山真水物象于胸,又能融于传统笔墨,与时流迥然不同。其画有南宗文人的清雅和神韵,又有北派山水的纵肆和洒脱;有传统的源头活水,又有现代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意味。其从图式笔墨到色彩,有传统文人所不具有的亮色和张力,真正做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巍然鹤立于20世纪画家之群。与同时期的山水画大家傅抱石相较,陆俨少重动势,风行云动,山舞银蛇;傅抱石重形势,风雨飘摇,水墨淋漓。
陆俨少 《桃花源》 1983年
设色纸本,88×46cm
此画作于1983年,正是陆俨少的艺术巅峰之时。画境来自于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桃花溪》一诗:飞桥隐隐,野烟渺渺,石矶之畔,渔船寂寞停靠,桃花流水,恍惚有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仙人之境。画面构图奇幻,色彩相间的大面积“墨块”与十分大胆的“留白”形成了强烈对比,奇正相生,让人赏心悦目。其线条浑厚老辣,流走自如,极富变化;勾云勾水,生动鲜活,千岩竞壑,一派繁荣。作为传统型的中国山水画大家,陆俨少所画的云、水线条,飞动处自有一种温厚、绵渺的意味,从容不迫。
观其画有如登临山巅、千里之风景尽收眼底之感。陈传席评其画云“观变于阴阳而立,发挥于刚柔而生,可谓画道高手”。这个评价应非常中肯。此图曾经出版展览多次,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喜爱。出版:1、《德国现代中国画展览图录》P78,1984年。2、《陆俨少书画精品集》,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3、《中国名画家全集——陆俨少》P32,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陆俨少画集》下卷P318,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陆俨少全集》P13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陆俨少 《雁荡雨霁》 1975年
设色纸本,66×36cm
陆俨少一生最爱雁荡,从1963年第一次游览雁荡山开始,就被它“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歭,似丑而实秀”的独特风貌所吸引,从而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在文革结束之后,数次重游。陆俨少论及雁荡山时说:“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一以山之气质与我性格相近,二以不欲与人雷同,可以多所创意。因之,此二十年来,我多写雁荡风貌,所谓典型是也。” 陆俨少笔下的雁荡,多激流险滩,线条变幻无穷,对水的描绘达到了生动逼真、出神入化的境界;对云的处理也有独到之处,他独创的 “墨块”、“留白”勾云法,强化了画面山峦雾霭的变化,达到了 “独诣”之境。
《雁荡雨霁》作于1975年,文革后期。此时他迎来了艺术的第二个春天,摘掉了地主帽子,游历新安江淳安等地,在回来后创造了“留白法”。此图是他运用新创的技法对回忆中的雁荡胜景的描绘。近景山石相叠,各具形态,而取向上之共势,岸边小草,极富生机,坡上的虬松,或挺立,或伸展,或斜出,但也一起向上蓬勃发展。上方的远山便是用他新创的“留白法”,用大量浓墨积点成块,将山石和丛茂的森林染出,而空白的地方自然形成了极具动感的白云和河水。整个画面生机勃勃,给人以爽朗愉悦的感觉。“雨后初霁”不正是作者对自己历经困苦后重获新生的感慨么。
陆俨少 《雁荡雄峰》 1979年
设色纸本,103×54cm
另一幅《雁荡雄峰》是他1979年所作,本幅画作展现了陆俨少晚年浑厚雄健、沉着痛快的典型风格。画面以大刀阔斧的用笔和繁复的色墨状出青山叠翠的雁荡胜景。此作构图由“取势”而下笔,胸有成竹、笔笔生发、步步为营,将静态的山水画得跌宕起伏,山峰或陡立或斜卧,险峻壮观;茂幽谷林,曲折迂回,两间小亭静静地隐于山谷之中,与山石的伸展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其用笔饱满酣畅,老辣而清爽,水与墨交融的流动感充满着画面,达到了“元气淋漓障犹湿”的高超境界。
陆俨少 《杜陵诗意图》 1980年
设色纸本,88×48cm
《杜陵诗意图》作于1980年,此时的“留白法”、“勾云法”、“墨块法”等技法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且互相结合,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山顶的白云极富动感,仿佛似海浪般汹涌,且连绵不绝。山峰依然千姿百态而又协调统一,整幅画面坡石、山峰、茂林、瀑布、白云、群峰和谐的结合在一起。真可谓“风行云动”,使人不得不拜服于画家的神技。此图左下角钤有一方收藏印,文曰:“净意斋王世涛收藏之记”。王世涛,浙江鄞县人,好书画,师事彭袭明,与沪上书画名家交往密切,故收藏精品甚多,尤以谢稚柳、陈佩秋作品最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