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明代 铺金地彩绣“五伦图”挂屏 (鲁绣)
来源:1900年前后购于山东清代;德国私人藏家1943年购于柏林;
1985年 英国SPINK&SON Lot.184;2013年 美国HEATHER&JAMES;美国私人藏家
鲁绣,是中国古代产自山东地区的剌绣品种,其刺绣技法与风格独具特色,在明清时兴盛一时,在中国古代刺绣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中国古代其他地方名绣相类,鲁绣的发展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据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载:“齐郡刺绣,妇女无不能者”。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鲁绣已在齐鲁大地广泛盛行。元代以降,鲁绣逐渐形成其风格,多施于服装和佩饰。如1975年在山东邹县发掘的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裙、袖边、鞋面等绣品都具有典型鲁绣风格。明清时期,鲁绣达到其发展史上之高峰,它跃出前期之实用性范畴,较多地出现了欣赏性刺绣作品。它通常以精细亮洁的暗花绸、暗花缎或暗花绫等作绣底,用类似缝衣线的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作绣线进行绣制,因双股绣线合捻谓“衣线”,故鲁绣又称“衣线绣”。绣品具有丝线粗、针脚长、丝理疏、色彩稳等特点,其结实耐用的质地、简洁粗放的针法和苍劲浑朴的图案,与丝细针密、清丽典雅的江南顾绣、苏绣等迥然有异,体现了北方民间刺绣爽朗浑朴、粗犷豪放的风格。由此,鲁绣也成为明清时期全国南北两大刺绣系统中北方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一。
清代中晚期后鲁绣式微,技高艺精之鲁绣作品已难觅其踪,其后,由于朝代更易等诸多因素,现今留存于世的鲁绣作品更是瘳若晨星,屈指可数。较为世人所知者,当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的不足十件鲁绣作品,如明代鲁绣荷花鸳鸯图轴、鲁绣芙蓉双鸭图轴、明代鲁绣文昌出行图轴、明代鲁绣瑶池集庆图轴、清康熙鲁绣山市晴岚图轴和清乾隆鲁绣牡丹凤凰图轴等,依稀可窥当年精美鲁绣艺术盛貌之一斑。而在近二十多年来的文物市场上,历年所出的众多刺绣品中,鲜有鲁绣作品浮现。
本幅鲁绣五伦图,以本色素绸为地,片金线满绣铺地,再于金线地上以各色丝线刺绣五伦图纹样。所谓“五伦”,又称“五常”,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所提倡应遵循的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这五种人际关系和道德伦理。“五伦”,最早出于《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图,又称“伦叙图”,则是取凤凰、仙鹤、鸳鸯、鶺鸰、黄莺五种瑞禽组合成图,暗寓“五伦”之德,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寄托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的理想社会中人伦关系的期冀和向往。之所以选这五种瑞禽,当因它们不仅外形美丽,更是内具各种美德。
凤凰,据晋代张华《禽经》:“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
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用凤凰表示君臣之道。
仙鹤,据《易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故用仙鹤表示父子之道。
鸳鸯,据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
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用鸳鸯表示夫妇之道。
鹡鸰,据《诗经》:“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故用鹡鸰表示兄弟长幼之道。
黄莺,据《诗经》:“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故用黄莺表示朋友之道。
此幅鲁绣五伦图全幅构图以四团四合如意云纹环绕的一朵盛开莲花为中心,周围满布枝藤蔓绕的缠枝牡丹,散缀灵芝,其间成双成对的瑞禽凤凰、仙鹤、鸳鸯、鶺鸰和黄莺展翅穿翔。构图繁复有序,疏密得宜。施用红、黄、蓝、绿、白、黑等十余种颜色的加捻双股丝线进行刺绣,色彩丰富,配色和谐,较好地表现了图案中花朵的艳丽及羽翼的多彩。针法以套针为主,在花蕊和仙鹤头顶等处用打籽,牡丹叶片用齐针,叶脉用接针。绣线虽粗,但绣工匀细,针法灵活多样,生动地表现出羽翼和花辧等物象的纹理层次,具有立体感和质感强烈的装饰效果。
此绣品的艺术及技法特色鲜明,其幅面巨大、片金线满绣铺地等技法,在鲁绣中也极为稀见。整幅绣品构图华美大气,色彩丰富和谐,绣线浑朴苍劲,绣工精致流畅,纹样生动传神,粗犷豪放风格中又不失细腻典雅,拙中见秀,相得益彰,堪称鲁绣刺绣艺术杰出的精品之作。(作者 故宫博物院 研究院 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