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蒙克经典巨作《桥上少女》以54,48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令人瞩目的明星。据悉,该场拍卖共上拍42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艺术先锋之作,成交拍品34件,成交率约为81%,总成交额为157,714,750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亿元)。对于爱德华•蒙克,可能很多人更多了解的是前阵子刚在张靓颖MV里露过脸的《呐喊》,对于这幅身价3.8亿的《桥上少女》却了解不多。
不同于《呐喊》 蒙克心中的桃花源
此次拍卖并非《桥上少女》的拍场首秀。事实上,该作品最早的有记录拍卖是在1996年,当时改作以770万美元(约合6千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而十二年之后,该作品再次登上拍场,以3千8百万美元(2亿3千8百60万港元)的价格在纽约苏富比被拍出。这两次成交都是当时蒙克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而如今,它再次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并拍出了与估价相当的3.8亿元天价。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普遍低迷挣扎的阶段,该作品无异于一个重磅炸弹,告诉人们经典永远是经典。在能查到的收藏记录中,这幅《桥上少女》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被诺顿西蒙(Norton Simon)购下并带到美国。而后的1980年,温德尔(Wendell)与桃乐丝谢里(Dorothy Cherry)夫妻二人从诺顿西蒙手中买下了画作。1991年,温德尔谢里离世,其遗孀桃乐丝一直保存收藏此画,直到1996年,这幅巨作亮相于纽约苏富比的拍场。
虽然蒙克的作品经常被当成“嘶吼、崩溃、绝望”等情绪表达的代名词,但其实这位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者并不是只画了撕裂尖叫的色块。本次纽约苏富比拍卖的《桥上少女》就是一个例子。
该作品绘制于1902年,描绘了一群乡村女孩站立于桥上的场景。整个画面依然充斥了蒙克标志性的大面积色块、极富动感的线条,但颜色却显得十分鲜艳明快。这使得作品风格清新恬淡,恍若桃花源一角,令人心生向往——与蒙克旷世名作《呐喊》简直大相径庭。
希冀与悲伤的沉默并存 春暖花开背后是压抑
不过即便画作如何温馨淡然,爱德华•蒙克不幸的家族身世带给他的忧郁性格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该画作虽然描绘了轻松幸福的乡村生活瞬间,却不得不承认从这种“愉快”氛围中透出的其实仍然是蒙克心中的绝望。蒙克的母亲在他童年时期就因为肺结核而过早辞世,蒙克的姐姐则在蒙克少年时期亦生病去世。在蒙克的青年时期,他原本就精神状况不稳定的父亲也终于去世。而此时留在蒙克身边的亲人仅剩一个自小就患有精神病的妹妹。在种种打击中,蒙克自己的身体也多病体弱,精神情绪不停的遭受着难以抑制的打击,这对他的性格影响是终身的。
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也自然而然的渗入到了他的作品中。蒙克自己曾说:“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的确,我未能战胜这个不幸。因此,这对我的艺术来说,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蒙克来说,他即便绘制出画面清新气氛轻松的作品,其背后也必然是掺杂了更加复杂的情绪。正如《桥上少女》此作,在当时的北欧乡村生活也许是轻松愉快的,但蒙克笔下的乡村生活正反映了他求而不得的痛苦。也许是对普通家庭生活的渴望,也许是对少女身带的蓬勃生命力的向往……蒙克此作,正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见繁盛,却倍感凋零。
北爱尔兰著名诗人专门作诗赞美
与《呐喊》有多个版本一样,蒙克也画过不止一副《桥上的女孩》。在这些画作中,女孩们有的手扶栏杆向远处遥望,有的围拢在一起似在商讨,有的倚靠栏杆脸部空白。不过,这些女孩一定都衣着鲜艳的站立在乡村的桥上,和谐的融合在鲜艳明快的巨大色块和动感线条当中。这些画作和画作的少女,正是蒙克心中情绪的另一种反映:在最绝望的谷底滋生出的无声呐喊。生活的苦难给予蒙克猩红的呐喊,而人类的本能让蒙克燃起鲜艳如少女般的希望。
北爱尔兰著名诗人德里克•马温曾经为蒙克《桥上的女孩》专门作诗,此天价巨作的感染力因此可见一斑。(作者 云姣)
《桥上的女孩》
听得见的鲑鱼,
可以想象的水蚊。床
灯火和醒目的麻布床单
在那边的的房子里等候静穆的
四肢和转过去的头
那些出去的女孩子们
向晚时在桥上
满是尘土的道路升起
消失到或是南边的大路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青春的象征
少年的希望
和优势的象征
可是停下来发现
女孩们乐于盯着
不可测的,反光的湖
她们忧伤的闲聊
示意平静的日子
和心灵的娴静
岁月的端庄的
女儿们,当暗影渐长
你们轻轻地撩动发丝
夜开始降临。虽然
你们的笑声越过
黑暗的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