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董其昌(1555-1636) 临张芝草书册
绫本 册页十一开 丁巳1617年作
题识:丁巳夏日识。其昌。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玄赏斋
25×29cm×11 每幅约0.7平尺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忘竟不竟,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竟成军。使若论聼故也。今欲归,复何适,报报之遣不知。想散,付并侍郎耶,言别事为及,过后忧勤。二月八日。复得鄱阳等。多时不耳。为慰如何,平安等人当与行,不足不过彼与消息。张长史、怀素狂草俱从伯英八门,此贴最颠,纵可喜,因为临此。
「草圣」张芝
张芝,字伯英。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堪称董其昌书法的最上乘者
董其昌创作于1617年的《临张芝草书册》将亮相此次上海嘉禾2016秋拍。
此册曾被收入《耕霞溪馆法帖》与《岳雪楼鉴真法帖》中,堪称董其昌书法的最上乘者。清中期" 四大书家" 之一王文治《论书绝句》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这里所说的董华亭,即是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 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才华俊逸,少负盛名。书法超越诸家,以行楷称绝一代,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明末四大家。山水师董、巨,以黄、倪为宗,以禅论画,有“画分南北宗”之说,著有《画禅室随笔》等。
他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地位鲜有人可比。虽然有明末四大书家“邢张米董”之称,但是据明史记载“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同、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然三人者不逮其昌甚远”又时论董书“名闻国外,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可见董其昌名震天下,自三百余年前,就是如此
名家跋语
陈祖希题跋:思翁此书一意驱遣,笔笔生秀,正其风格,遒上时也。学董书者,须从此种真迹入手,方不误门径。陈祖希。钤印:玉方
钱坫题跋:泉坫观。钤印:臣坫、龙门长
伊秉绶题跋:泉坫观。香光临帖胜本家书者口精能於矩矱之中,复神明於法度之外。跋云颠纵,良慊心矣。丁巳是万历四十五年,香光年四十二。天启初,方擢礼部侍郎,故用“知制诰日讲官”印,或云其得意书,才用讲官印也。嘉庆十二年,扬州郡斋寄云谷农部。汀州伊秉绶记。钤印:伊秉绶印、东阁梅花
林召棠题跋:乙巳五月,林召棠观。
陈其锟题跋:道光庚子清和,观於羊城讲院。陈其锟。钤印:棠溪眼福
吴荣光题跨跋:拙书未能摆脱董家习气,而一笔轻纵不敢。今对此飞行绝迹之书,亦不觉怦怦心动。甚矣,尤物之移人也。道光庚寅秋七月书於楼外楼。吴荣光。钤印:吴氏荣光
跋者简介:
1. 陈希祖(1765~1820),字敦一,又字穉孙,号玉香,更号玉方,一作玉芳,江西新城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浙江道监察御史。诗辞古文与一切星命杂学,无不究心,而书名独盛。书法张即之,兼得董其昌神髓。与张照、刘墉齐名。
2. 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篆秋,上海嘉定人。乾隆三十九年副榜,官乾州州判。工篆书,兼篆刻,善写兰竹、墨梅。晚年右体偏枯,用左手作篆尤精绝。
3.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南泉、秋水、西湖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4. 林召棠(1786~1872),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吴阳(广东吴川)人。道光三年(1823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官。著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
5. 陈其锟[清 嘉庆],字吾山,号棠溪,又号含香子,室名月波楼,无所经斋,广东番禹人。工书法,善行草与香山鲍俊,南海招子庸,番禹潘正亨相友善。
6. 吴荣光(1773~1843),字殿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室名筠清馆等,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福建布政使。精金石之学,工书能画。
收藏章:
王印之春爵棠珍藏、叶氏风满楼印、南海叶氏云谷家藏、何昆玉印、泾川朱氏(二次)、金柯之印、佩韦斋、尚礼堂(二次)、执圃长寿、金粟山房、琴溪朱氏植圃鉴藏书画之章、植甫鉴赏、值圃所得名人真迹
鉴藏者简介:
1. 叶梦龙(1775~1832),字仲山,号云谷,广东南海人。官户部郎中。承父业,收藏极丰。与伊秉绶、翁方纲等交善。
2. 何昆玉(1828-1896),字伯瑜,广东高要人。清代篆刻家,篆刻师法秦汉,旁及浙派。尤擅模拓彝器,尝客山东潍县陈介祺家,得见陈氏所藏古物。辑有《吉金斋古铜印谱》六卷。
说明:
1.“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玄赏斋”三方印分别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董其昌》79 、86、111印,1306-1308页,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
2.“伊秉绶印”“东阁梅花”两方印分别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伊秉绶》23、29印,313页,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
刻帖 :
1. 《耕霞溪馆法帖》,叶应旸编次,清道光年二十七年(1847 年)。
2. 《岳雪楼鉴真法帖》下 P347,孔广陶摹刻,清光绪年间。
著录 :
3. 容庚《丛帖目》卷二,P795,中华书局,2012 年。、
说明: 叶梦龙、何昆玉旧藏。陈希祖、钱坫、伊秉绶、林召棠、陈其锟、吴荣光题跋。伊秉绶题跋为叶梦龙上款。
局部对比
董其昌《临张芝草书册》与刻帖图
董其昌的书法,一生追寻有两大目标,一是深入神理;二是穷尽古法。日本学者尾川明穗将董书分为五个阶段,一则42 岁前临古;二则52 岁前穷尽唐宋人之法;三则55 岁左右努力脱尽宋人习气;四则58 岁起对“生”“熟”关系的假想与实践;五则59 岁之后对书写程序法则的脱离。本册书于1617 年董其昌62 岁时,正是董其昌践行自我个性之时。乍看淋漓奔放,极尽点画飞动之妙,无不透露出董其昌对古法的透彻理解。在此之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董其昌本人的气质,狂放而不张扬,跌宕而能沈敛,神理古法兼而有之,可谓出入晋唐。
在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论用笔》中, 他提到三点自己对书法的认知“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皆有主宰”;“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这三点妙处,在本册中多有体现。
康熙皇帝对董其昌书法感叹道:“华亭董其昌书法,天资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拽,尤得天然之趣。”董其昌书法,率意之作最为精彩,从本册题跋可知本卷当为丁巳夏日偶得之书。早在唐时大书家孙过庭有五合之说,此必五合俱全之作,赏此册,亦可知董其昌书论都从平日实践中得来,至其妙处,与书论分毫不悖也!
在董其昌的一生中,临帖之书不在少数,但临习对象无外乎颜平原、李北海、张颠狂素而已。临帖书之中,行楷、行草居多,草书又极少。本卷所临张芝,当是董书中极罕见之作。后跋伊秉绶提到:“得意书才用讲官印也。”想必董其昌本人对自己书写的此本“飞动绝迹”也是相当满意。
尤值得一提的是,此册曾被收入《耕霞溪馆法帖》及《岳雪楼鉴真法帖》。在没有印刷技术的古代,刻帖是保存书法名迹原貌的最好方式,因制作成本高昂,非平常人可以染指。此本董其昌同时被收入两本法帖,足见前人对此法书名迹极其珍视。本册书法自属绝品,又加之流传有序,历经名家赏玩题跋,自是董书之中最上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