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在坏账率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主动降低司法拍卖的门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从司法拍卖中实实在在捡到漏,从而更关注司法拍卖。
如今,关于拍卖的新闻总在不断地刺激我们的神经。明代鸡缸杯拍了2.8亿人民币,蒙克的《呐喊》拍了1.19亿美元……一个又一个天价艺术品拍卖成交纪录让多数吃瓜群众从潜意识上就自觉选边站队,总觉得拍卖与自己无关。
事实上,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拍卖在上演。除各大拍卖行之外,各种商品专业网站、微信中的微拍堂、微信群,甚至朋友圈都是拍卖的主战场。在很多人以为“高大上”的艺术品拍卖中,绝大多数都是0元起价,其中不设保留价的拍卖品至少占了七成以上。
0元起价有可能捡漏吗?可以这么说——小漏天天有,大漏从未有。大拍中,那些价值不高的陪衬拍品因为关注的人少,往往有捡漏的可能。而真正的尖货,虽然0元起价,但成交价却屡创新高,不断颠覆着人们对藏品的价值认识。去年网拍的一枚宋代花钱,市场估价也就几万元,最终拍出了52万元的天价。艺术品拍卖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最核心的就是靠低门槛吸引大量的参拍者。中国艺术品拍卖经过十多年的培育,权威网站的每一场大拍都有大量的参拍者。同时,随着参拍人数趋于海量,好东西不但无漏可捡,成交价甚至令人可憎。
司法拍卖有一定特殊性,为保障债权人权益,拍品不仅很多都有不菲的起拍价,甚至多数都设了保留价。对于参拍者来说,无漏可捡的拍卖谁来捧场?而如果所有的司法拍卖都怀着这样的心态来做的话,这个市场根本无人培育,最终的结果就是参拍者群体太小,那些少数几个“赶会”的“老油条”又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最终导致流拍率居高不下,形成一拍多输的尴尬局面。
昔商鞅徙木以信,告示百姓谁能把一根木头从城南搬到城北就赏十金。谁都不信有这等好事,结果,一个吃饱饭没事干的汉子,抱着锻炼身体的想法将信将疑地扛了木头,后果然得到十金重赏。商鞅也以此一举取信于民。
目前,略显冷场的司法拍卖太需要这样的营销方式,但实施起来却往往因为背后的原因太复杂而难以突破。其实,拍卖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也不管标的物是不是不良资产,由于拍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债权人,债权人又往往受体制、机制所限,总想把坏账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这样才导致司法拍卖中一些拍品的价格不仅无漏可捡,甚至还远高于市场行情,这样的拍卖,不冷场才怪。
对于常当原告的单位来说,其实最有条件来为目前的困境解套。在坏账率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主动降低司法拍卖的门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从司法拍卖中实实在在捡到漏,从而更关注司法拍卖。这样一来,短期看可能吃点小亏,但从长远看,渠道真正打通后,却又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一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其实背后的逻辑却很简单。如果大家都想着等政策,谁都不愿意“吃螃蟹”的话,那就只能继续尴尬。(记者 付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