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嘉德春拍,备受瞩目的“大观-近现代书画珍品之夜”即将聚焦“大家:吞吐大荒一一徐悲鸿的万千气象”,九件展现徐悲鸿各种题材驾驭能力的扛鼎之作,全面呈现了一代宗师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踌躇满志、任重道远与壮心不已。我们将分成几部分陆续放送。
徐悲鸿以横融中外的视野,放眼全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与大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民族危急时刻,奔走四方,救亡图存;他追求真善美,高举现实主义大旗,努力变革,发出时代最强音;他坚忍耐烦,悲天悯人,严生强毅,波澜壮阔的人生充满着对于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说“欲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他认为美术可以“立大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他在中西文化冲撞的大格局中,提出过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睿智见解。以“艺术中兴配合国家复兴大业”为己任,即使在当今社会语境中,仍然是最重要的精神品格和人文关怀。
在徐悲鸿作品中,就数量论,以飞禽走兽为主要题材的动物画占据相当比重;从艺术性论,这些作品不但别出心裁地反映自然界的真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中,往往寄托着深刻的人格化的意想。这和他主张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所思所想的创作思路是一致的。徐悲鸿的动物画继承了传统动物画的精神,着重表现动物的特殊性格和活跃的神气,或有奔驰千里的气概,或有威镇百兽的魄力,或有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很爱画这一类威武雄健的动物,试图通过它们来表现自己坚强的个性,抒发自己奔放的热情,并感染观者奋发有为。所以他笔下的动物画给人强烈有力的印象,主题十分明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徐悲鸿与张善孖所养的小老虎合影
徐悲鸿 松鹰图 设色纸本 立轴 丙子(1936年)作 130.5×77.5cm
钤印:悲鸿之印、长顑颔亦何伤,徐悲鸿
题识: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丙子岁阑,悲鸿录老杜句。芸樵先生雅正。悲鸿敬赠。
说明:“芸樵先生”即许云樵(1905-1981年),新加坡著名南洋学家,原名许钰,江苏吴县人。1931年到南洋。历任《星洲日报》编辑、《南洋学报》主编。1957-1961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南洋学副教授。1961年创办东南亚研究所并任所长。1970年南洋大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其代表作为《南洋史》、《北大年史》。许云樵与韩槐准为知己好友,时常与郁达夫、徐悲鸿、刘海粟等好友相聚于韩宅""愚趣园""。本幅作于1936年,后于南洋题赠许云樵。
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加坡“愚趣园”是文人雅士集中的地方。海南名士韩槐准的私家庄园“愚趣园”,每到园中红毛丹成熟时节,以文物收藏与考古学闻名的主人便邀请新知旧雨到愚趣园雅集,郁达夫、刘海粟、张礼千、姚楠、关楚璞、张匡人、许云樵、陈育崧等都在愚趣园留下足迹。
1942年,徐悲鸿在新加坡的藏宝之地——愚趣园
愚趣园
1939年,徐悲鸿于星洲客中,由黄曼士牵引,应邀前往一时名仕俊彦,济济一堂的“愚趣园”雅集。也识得南洋学家许云樵。许云樵于1940年偕郁达夫等同好创立中国南洋学会,于南洋史有精通的研究,在文坛立有一席之地。坐中雅仕往往边品食韩槐准手植红毛丹,边观赏韩所收藏的中国古代出口瓷器。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以艺会友,引为知己,实乃星洲艺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徐悲鸿与许云樵相友善,相交多年,时相过从,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艺术上互为知己。以1936年所作巨幅《松鹰图》相赠,倾力之作只为博君一笑,映照出风雨名士间的一片赤忱,万里情牵。
许云樵
韩槐凖(右)与许云樵教授在愚趣园合影
款识
本幅《松鹰图》便是徐悲鸿动物画中颇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鹰乃苍穹主宰,睥睨万物,搏击长空,乃天地间强悍之物种。古松为天地间长寿之树种,苍鹰为天地间强悍之物种,二者皆具霸气,亦皆具美德。画中以杜甫《画鹘行》中“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之句为题,抒发了画家忧时爱国、疾恶如仇的情绪。
鹰局部
上方一展翅雄鹰,下方则虬曲苍松,整作笔墨精湛,造型准确。画鹰用水墨没骨法,大笔泼写,勾泼结合,鹰的羽毛呈片状,紧密光滑,下颌、胸、腹等呈毛状,运用墨色浓淡干湿,力透纸背;飞羽长而硬,能长时飞行;浓墨及焦墨并用,以显其坚挺。鹰的关键部位,如喙、眼、爪等都一丝不苟。鹰眼目光如炬,侧目之势,益显志翮凌云的英姿,刚健有神,捷锐威猛。鹰是天地间的强者,动可以遨游天宇,静可以栖居山林,是古往今来画家的爱物之一,但是没有多少画家画鹰能如悲鸿先生一般得鹰之神髓,非笔墨之无能,究其原因,是精神里缺乏鹰的敏锐和霸气。
松局部
画树先以淡墨皴树身,再趁湿施勾勒,则“树必奇古”。松针先注入含水量大的底色,然后以墨线皴出树枝的劲挺,墨线略渗入底色,形成润的效果。他更注重追求色调的和谐与充足的水分。画鹰高度形似,在结构上紧而又紧,但画树枝的笔线却是自如的,举重若轻,绝不板结僵硬。通过虚实、粗细、浓淡、枯润、轻重等变化消解了单纯的轮廓线,使外轮廓与体面融为一体,既描述形又表现了体面,既有笔又有墨,这种富有个性的笔墨表现形式更能体现出徐悲鸿追求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
徐悲鸿一向主张艺术家应具“寥廓胸襟”、“峻极至德”,他的艺术信仰与该作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完全吻合。天地的冲融博大,造就强者,丹青的造化神奇,造就了悲鸿。观《松鹰图》,感受悲鸿先生在艺术界的寥廓胸襟,以及在艺术求索上的峻极至德,真人如其画,画应其人。
徐悲鸿 牧牛图 设色纸本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85×52cm
题识:庚午晚秋,悲鸿。铭德老友、季惺女士嘉礼。悲鸿持贺
说明:本作品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上款人:“季惺”即邓季惺,为经济学泰斗吴敬琏先生之母邓季惺,与其夫陈铭德同为《新民报》重要报人。
徐悲鸿擅长描绘动物,然画牛较少。他用西方的写实技法来造型,牛颈、牛腹和牛背部骨节等处,皆能看出西方写实技法中的解剖学和透视学,因此牛身的整个形体都十分准确。同时,徐悲鸿用传统国画的笔墨使此画生动传神,因此即使是素描的线条也有中国画的韵味,徐悲鸿的线条与众不同,不仅交代所绘对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作为纯粹的形式因素来单独欣赏。因此,我们既能观察到西方写实绘画所追求的体量感、质感和结构美,又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美和笔墨美。这是他国学修养深厚,又在法国学习写实技法后,二者缺一不可的结果,他将素描和油画技法应用于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这种神兼中西实在是众人不可学的高超本领。
局部
此帧《牧牛图》作于1930年,本年夏天,徐悲鸿利用暑假之便去南昌,发现木雕艺人范振华,追踪采访,又著文赞扬,对其木雕人物和水牛像赞不绝口。本年十月,又于《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发表《牧童与牛》题:“岁云暮,日将夕,童无聊,盹牛侧。”其在1936年的一件牛中写道:山川舍其诸,人群何残酷,往事尽成空,心灵契冥寞。画面中一头水牛犊,眼巴巴望着远方,怀念旧人。画面中的放牧少年,一脸忧愁,正是徐悲鸿本人忧国忧民的写照,也是一心报国的教育家之愁容。他笔下的牛象征着坚毅、勤勉,正如他的马、狮子代表雄强一样,当时孱弱的祖国需要阳刚、奔腾、坚毅、雄强的精神!画中之牛有一种待发之势,其腿部又像极了马腿,“牛身马腿”是徐悲鸿的独特造型,是他渴望将坚毅与雄强两种力量结合的表现,是一代真正的教育家对祖国变富强的深切期盼,是一份沉重的历史使命和崇高的图强精神!
款识
此幅《牧牛图》题款是“悲鸿持贺,铭德老友,季惺女士嘉礼。”陈铭德、邓季惺夫妇是与徐悲鸿同时代的进步人士,积极争取民主。陈铭德是《新民报》创办人之一,兼报纸主持人。夫妇二人广结名仕学者,郭沫若、朱自清、田汉、巴金、老舍、徐悲鸿等经常为报纸撰稿,使报纸发行量骤增。邓季惺即邓友兰,是经济学泰斗吴敬琏之母,她不仅是一代出色的报人,而且是一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经营,发行、广告、印刷一手抓,《新民报》蒸蒸日上,迅速扩展到全国,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同时,也是中国报业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民营性报纸之一。1950年,毛主席任命邓季惺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其被任命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不仅徐悲鸿先生为此伉俪贻此佳作,白石老人也有馈赠佳品,白石老人在本幅作品中上款人标明“季惺女士清玩”。这不仅说明了三位老友的亲密无间,更说明了爱国人士对于社会进步的热情和对彼此间的惺惺相惜。
陈铭德与夫人邓季惺
邓季惺全家福,后中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
徐悲鸿 猫石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938年作 108×47cm
钤印:悲鸿 题识:墨园先生方家。廿七年冬至,悲鸿写。
鉴藏印:庞耐心赏 说明:庞耐旧藏。 来源:中国嘉德2005秋lot2376。
说明:
本幅杨天骥(1882-1958)题:花骢顑颔系人思,惜画怀都不自持。点笔分题成往事,小窗空对玉狻猊。新都寓庐有悲鸿画马数幅,题咏甚多,均付劫灰矣。墨园先生以悲鸿近作令题,能无惘然。廿九年(1940年)九月,千里旅香岛。 钤印:杨天骥、千里旅次
杨千里,名天骥。粹卿子。江苏吴县人。清光绪六年生(1880)。光绪二十八壬寅优贡。家学渊源,精习楷法,迨长,于秦篆汉隶、章草、魏晋诸家,无不窥其堂奥。晚年益精进,挥洒自如,神完气足,於秀丽中饶有金石气。所作诗词,清新飘逸,别饶意趣。兼工治印。历任龙门师范学堂、中国公学及复旦公学教员、暨行政院交通部秘书、教育部视学、监察院秘书、无锡、吴江等县县长。
徐悲鸿爱猫,在1918年初到北平时,曾在家中养了三只猫,并接受罗瘿公赠送一只猫。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时,家中还养过一只狮子猫。1932年在北平时,还专门为胡适夫人画其所豢养的狮子猫。徐悲鸿自己曾说,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好。其曾创作《颟顸》画二猫:“颟顸最上策,混沌贵天成。少小嬉憨惯,安危不动心。”在赠徐志摩《猫》上题诗曰:“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又赠《猫梦图》给吴湖帆。1940年,为廖静文画《猫》、《树上》等均是以猫为题材的作品。可见他笔底的狸奴触及内心中细腻敏感的一块。
猫局部
款识
该画作中的猫造型精确生动,形神俱足, 睁大双眼,天趣盎然,悠然卧于苍石之上,以简练的笔墨及典雅的色彩将猫咪的机敏和眷恋的神情勾画得惟妙惟肖。此幅作品完成于1938年,时丁丑军兴,抗战烽火正炽,画家多次外访,义卖书画,募款支援抗战。此作格外专注布局、状物、色彩的精工,猫的用笔用墨,致力于对象的造型效果,依据猫的骨骼结构和物性,在用西方写实观念改造传统花鸟画的同时,又特别注意保持中国传统“得其天真”的美学观,发挥宣纸、彩墨、毛笔等工具材料的特殊性能,使花猫身上的色泽墨晕,呈现出一种油画所不可能有的水灵而润泽的风致,因之形神兼备,神采活现。
鉴藏印:庞耐心赏
该画作右下角钤有庞耐女士的收藏印章。美国古董商人、收藏家庞耐女士(AliceBoney,1901-1988)于1924年在纽约开办美国第一家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渐而成为西方世界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大家,是美国第二代中国通的关键人物。她在五十年代初分别于美国多个城市举办中国书画展览,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的藏品除齐白石外,亦遍及张大千、吴昌硕、于非闇、傅抱石诸家。“因为庞耐的出现,美国才能以不到50年的时间,了解到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庞耐的眼光让人感受到中国艺术品的魅力。
题识
本幅有杨天骥长题。杨天冀乃著名学者费孝通之舅,曾收藏悲鸿画马之作甚多,可惜付予劫灰。杨千里家学渊源,精习书法,历任中国公学、复旦公学教员、教育部视学、监察院秘书、无锡、吴江等县县长。抗战时他辗转于香港、湘桂、重庆,以卖字和篆刻为生,结交了不少同道艺友,与徐悲鸿也是多有交游。
杨千里像
徐悲鸿 室上大吉 设色纸本 镜心 癸未(1943年)作 74.5×52cm
钤印:悲鸿 题识:癸未早春,悲鸿。
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
徐悲鸿《室上大吉》创作于1943年。在困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动荡年代,徐悲鸿依然怀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和平理想,希望早日冲破黑暗,迎来拂晓和黎明。本年初徐悲鸿在重庆磐溪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多次为廖静文画像,其中有水墨画《徐悲鸿夫人像》。
图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徐悲鸿与廖静文 图右:1948年,徐悲鸿、廖静文与徐庆平
图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徐悲鸿与廖静文 图右:1946年,徐悲鸿与廖静文
此画取意“大吉”,因鸡兼俱“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韩诗外传》曰:“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在抗战最后也最艰苦的阶段,这种品德正是需要发扬的。公鸡雄踞于巨石之上,昂首挺胸,转头回顾,似乎充满斗志,一黑一花两只母鸡在石下觅食,状态安详。画家通过石上雄鸡的昂扬气势来寓意抗战必胜的决心,通过石下母鸡的闲适生活来表现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一动一静、一紧一松之间,表现出画家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和平的期盼。而鸡立于石上,又取“室上”之谐音,寄寓内心的重归安详,是画家本人对于“大家”与“小家”未来和平的期盼。
公鸡局部
母鸡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