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吴昌硕(1844~1927)
天津美术网讯 5月5日举槌的西泠印社绍兴春拍,将呈现大量的书信,其中有39页书信是吴昌硕写给洪尔振的。
信中涉及家庭琐事、亲人病况、诗词唱和以及求助道贺等,从中不仅可以得见吴昌硕数十年间书法艺术风格的演变脉络、两人情谊与交往的非比寻常,还得窥吴昌硕晚年生活的困顿……
吴昌硕与挚友洪尔振通信
首次大量露面
此次春拍的信札均为洪尔振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信札上款人均为“鹭汀”先生洪尔振,他是俞樾的孙女婿。被尊为清末朴学大师的俞樾,潜心学术达40余载,以经学为主,还涉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等,章太炎、吴昌硕等皆出其门下。洪尔振与俞樾既是至亲,又是友邻,更有师生情谊。
而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吴昌硕,少时曾拜在俞樾门下,是俞樾主持诂经精舍时的早期弟子。清末民初,名重一时的洪尔振经常参与西泠消寒社活动,与吴昌硕等交往甚笃,经常酬诗往来。
此次西泠印社绍兴春拍,吴昌硕39页信札集中呈拍,而且是和洪尔振的往来书信,大部分使用了吴昌硕专用的“鱼形印”“缶”记笺等专用信笺。从信札的书法风格看来,落款为“俊卿”“苦铁”的吴昌硕信札,可印证其早中期书法风格用笔严谨,每一笔都有出处,学古而不泥古。而落款为“吴昌硕”、“缶”的信札,则体现其晚期书法风格笔力雄健,潇洒自然,笔笔皆用中锋,已达化境。书信上的书法体现了吴昌硕在艺术传承和创新上,有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
据相关人士介绍,此次西泠印社绍兴春拍的“洪尔振上款信札专场”将呈现数量最为巨大的俞樾家书150页,及吴昌硕亲笔书信39页,内容涉及家庭琐事、亲人病况、诗词唱和、日常问候、科举考试、为人处事等,时间跨度之久,颇为罕见,这些信札为首次露面,以纪念俞樾逝世110周年和吴昌硕逝世90周年。
读吴昌硕信笺
洞见不一样的大师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如今,他的艺术作品价值连城,但在他的晚年时期,也曾因生活窘困,向朋友求助,也因作品的“另类”不被人接受,在信中向挚友“吐槽”。
“吴昌硕比洪尔振年长12岁,但从书信上看,两人交往颇深,吴昌硕写给洪尔振的信中,情绪的流露非常饱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绍兴知名书法家喻革良说,梳理吴昌硕的书信,可以学习他的艺术造诣,也可以从其经历和心路历程中,深层次地了解这位大师。
“从书信上看,吴昌硕与洪尔振相识时,吴54岁,洪42岁,当时洪的官职为清光绪晚期的江南道员。当时文人在书信中会放上自己近期的诗稿,算是精神上的交流,吴洪二人也是这样,有一篇诗稿还是很有意思的。”喻革良说,吴昌硕在给洪尔振的一封信后附一自书小像:“山野之夫解吾诗,蜾扁之法成吾画,少所见者多所怪。”
“山野之夫也能理解我的诗,但很多人不理解我的画法,那是因为少见多怪。”喻革良解释说,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举个例子,当时的书画家,画兰花体现的是优雅、流畅、潇洒,表现的是兰花摇曳生姿的样子,而吴昌硕却以大篆的笔法画兰花,确实难以被当时人所完全理解和接受,所以他在信中的小像边,留下了这样的诗文,其实也是在向挚友‘吐槽’。诗文中能看出他对作品的自信,以及一种洒脱的情绪。”
此外,从吴给洪的信中,还有请求帮助的内容:“季子之囊已空而日用之费益大。涵儿自正月一病至今,医药一款便可观矣,而米珠薪桂何论乎。知己如老哥,敢以直陈,能为弟想一生计否乎……”
此信为吴昌硕二十世纪初寓居沪上,“冷淡度日”的详细描述。此时,吴昌硕画作尚未打开市场,时常需要鬻书卖画刻印以养家,生活颇为辛苦劳累。而吴昌硕此时已逾七十,身体状况不佳,加之次子吴涵久病、三子吴迈囊袋羞涩,不得已向老友寻求生计,以谋出路。
“洪尔振对吴的帮助并非单方面的,洪对吴的诗、书、画、印非常欣赏,其子孙都师从吴昌硕,从吴给洪的信中,能够读到很多吴对洪家子弟书法的评价。”喻革良说,吴、洪二人交深,还能从吴致洪尔振母亲贺寿诗信札看出来:“面目突兀神清奇,瘦沈而俊例不肥。不肥之家福乃大,有母七十受儿拜。拜手稽首母愉快,亲戚腾欢母情话……”领略书法之美若是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去体悟,会萌生另一番感慨,这次拍品,让我们离大师吴昌硕更近了一步。
书画春拍只是一个文化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鉴赏到名家大作,感知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才是文化活动赋予文化古城的深意,拍卖前还有一个预展,有兴趣的市民可在5月3日至4日去绍兴世茂皇冠假日酒店一饱眼福。(记者 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