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陆俨少 女真人生活图 纸本镜心 79.5×252.5 cm
出版:
1.《91现代中国代表作家展》,第26-27页,韩国经济新闻社,1991年9月。
2.《陆俨少精品选集(上卷)》,封面作品、第172-17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4月。
3.《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第284-28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4.《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156-15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展览:
1.“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
《女真人生活图》间接反映出陆俨少绘画生涯中一段特殊的创作经历。抗战胜利后,陆俨少以卖画为主要生活来源,解放后,艺术市场萎缩,画山水不能养家,上海中国画院的成立是源于新中国初期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而提出的。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大会
那是一个“把旧世界打碎”、“把封、资、修清除”,请“工农民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以“英雄形象”教化广大民众的年代。艺术品的宣传性、政治性首先是特定环境的要求。我们很难说清陆俨少画这些作品的自觉程度,个人对“进步”的向往,生存的需要,时代氛围的约制和感染,都可能是创作的动因。
青山绿水之间,女真人的村落中散落着两百余人物、牲畜,既为点缀,又使画面显得恢弘和富有趣味。
以人物组合而言,分为各个阶层,衣着服饰、动作形态各有不同。属于劳动阶层者,有山中烧窑、凿石者,人物或给炉火填薪,或挥锄凿石,或挑担,或赶牛车。还有在茅舍旁煮饭者,河中渔猎者,垂钓者,农耕者,建造房舍者,骑马者。人物虽小,动态、造型却十分生动,反映出女真族下层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女真, 又称“女直”,其先祖为周秦封东北地区古老的肃慎、挹娄人。至五代时,契丹人开始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彻底代替了靺鞨。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白山黑水的地理环境使他们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
画面左下侧一个庭院中,显然属于贵族的聚会,两位头戴毡帽,身穿锦衣,貌似高官的人物坐在屋舍的酒案旁对饮,旁有侍女侍奉,院中有武士站岗,树旁拴着一匹白马,马童在树下打盹。高大的屋舍、高贵的装束与近在咫尺的茅舍、乡野村民构成鲜明的反差。
画家通过这种对比勾画出女真人的社会阶层之差异,以及人物形形色色的面貌。整幅事无巨细,将山水、人物、动物和建筑巧妙地汇集在一起,表现出女真人的生活风俗,不仅画法独特、笔致细腻,具有美学价值,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女真人生活图》为一幅大型的历史画创作,这在陆俨少的作品序列中并不多见。画作有两处题识,一位于左下方,一为右上方。左下方“陆俨少、孙祖白画”为作品当时创作完成之时所写。右上方文字:
“女真人生活图。丁酉戊戌之交,为响应国画为政治服务,予与孙祖白兄创为是图。祖白从事画史、画论工作,两人者,搜集素材、经营位置、商酌人物服饰、动态,既定,由予一人执笔,自起稿、上墨以至完成,未尝假手他人。不久,予有政治之厄,打入另册,沉沦二十余年,此图亦不知流落何所。今日重出,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感慨由之矣!此图祖白亦曾出力,故亦具名其上而不再钤章,后之览者可考览焉。庚午十月,八二叟陆俨少记。”
为陆俨少1990年时所写,从中可以清晰了解此幅作品当时的创作过程及完成之后所遭遇的一段坎坷沉浮的历史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为政治服务,倡导集体创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陆俨少与孙祖白合作绘制了此幅《女真人生活图》,故于当时完成时署款陆俨少、孙祖白画。
“陆俨少、孙祖白画” 题识
在创作构思阶段中,陆俨少与孙祖白分工合作,由于孙当时从事画史、画论研究,可以想见,关于女真人的习性、衣着、社会阶级等资料信息的搜集考订工作应属孙之强项,至于画面构图、具体人物形象服饰等,应由陆俨少主导。此阶段完成后,接下来具体创作便是由陆俨少一人完成。
1958年,陆俨少被打入右派,即题中所指的“政治之厄”,此图亦“打入另册,沉沦二十余年”,甚至“不知流落何所”。20余年之后,即1990年,陆俨少重见此画,沧桑变幻,物是人非,其感触犹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足见此画对于画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