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猗欤新命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名人墨迹文献专场
五四运动后,提倡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同时整理国故也被世人所重。北京大学于1922年秋成立研究所国学门,沈兼士先生任主任,并聘王国维先生为通讯导师,此为我国大学设立研究所之先声。而清华大学做为留美预备学校,有庚子赔款做依托,经费独立,时任校长曹云祥于1924年秋计划改制,开始筹备设立大学各学系及国学研究院。
王国维批注本 《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在筹建初期是请胡适先生代为设计的,设置导师数人,主讲国学,并指导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再聘请特别讲师,讲授专门学科,目的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1925年,校方本拟聘胡适先生为研究院导师,胡先生以“非第一流学者”为由婉拒,建议敦请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三位先生为导师。后又增补赵元任先生为导师,李济先生因同时兼任北大国学门教授故聘为特别讲师,吴宓先生则任办公厅主任主持院务,惟章氏不肯应聘,这算是研究院的开始。是年冬,梁启超先生举荐陈寅恪先生(另一说法为吴宓先生举荐),请校方聘为导师。1926年5月陈先生到校,从此清华国学门导师增至四位,加上特聘讲师李济先生,学术气氛日益昌隆。
梁启超信札 估价:RMB 220,000-400,000
梁启超致籍忠寅信札 估价:RMB 5,000-10,000
梁启超致李肖聃信札 估价:RMB 5,000-10,000
1927年6月1日,暑假在即,研究院全体师生在工字厅举行惜别餐会,会后大部分学生便返乡,留校不过十余人。6月2日上午十时许,王国维先生自沉于昆明湖,学界震动,研究院师生亦悲痛万分。是年秋,校方聘请林志钧先生为特别讲师。1928年5月,梁启超先生回津养病。6月,北伐军入京,全国统一,改北京为北平,陈寅恪先生为研究院的未来考虑提出聘请章太炎、罗振玉、陈垣三先生为导师,马衡先生为特别讲师,最后只有马先生应聘。1929年,梁启超先生病逝,赵元任、李济二位先生又多半主持田野考察或实地发掘,研究院教师一时青黄不接。校方亦因一流导师难请,又不愿降低聘任标准为由,决定研究院于1929年6月停办。
陈寅恪签赠本《元白诗笺证稿》 估价:RMB 5,000-10,000
陈寅恪签赠本《长恨歌笺证》 估价:RMB 5,000-10,000
陈寅恪签赠本《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 无底价
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从设立到停办历时四年,总共培养了72名毕业生,且多为海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家,这不得不说是学术上的一个传奇。研究院的学习规定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主题,而且一年须缴一篇论文,经导师审核即允许毕业。如愿意继续研究者仍可留院,每研究一年毕业一次,研究年数并无限制。这四年间以第二届人数最多,录取三十人(包括补录);第四届人数最少,仅一人。毕业生的研究涉及到诸多领域,如历史学:谢国祯、刘节、周传儒、徐中舒;历史地理学:王庸;考古学:吴其昌、朱芳圃、吴金鼎;金文甲骨学:戴家祥;民族学:王静如;语言学:黄淬伯、王力、姜亮夫;法学:杨鸿烈等,皆一时名儒,影响深远。(作者 朴 庐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赵元任、杨步伟签赠本《早年自传》 《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 估价:RMB 5,000-10,000
赵元任、杨步伟致李济伉俪贺卡 估价:RMB 15,00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