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成交价1.22亿港元
17世纪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龙纹桌,成交价:590万港币
北魏金冠及金配饰(一组),成交价1770万港币
天津美术网讯 每年的9月末10月初,往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时刻之一。因为这一时段通常是中国艺术品秋拍大戏正式上演的时间,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国际拍卖业界巨头苏富比、佳士得,还是国内拍卖业界翘楚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纷纷公布秋拍日程,预展和拍卖活动此起彼伏,而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出的焦点拍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循着秋拍的足迹,本报与业界人士一道,对2017秋拍市场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读者了解或参与今年艺术品秋拍市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期我们从截至发稿时已知的拍卖数据入手,以本轮秋拍中预展和成交情况为突破口,试图寻找到今秋艺术品市场所呈现出的一些特色和亮点,进而为下一步走势做出理性判断。
拍行策略有“减”有“增”
综合各大拍卖行的秋牌预展时披露的消息和部分拍卖行提供的成交数据结果来看,近年来得到拍卖业界普遍认可的“减量提质”策略在本轮秋拍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续。如在近期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共推出18个专场呈现3400多件拍品,总估价超过21亿港元,总成交额逾31.5亿港元;而对比2016年秋拍时,该拍卖行共推出20个专场、4050件拍品,估价20亿港元,总成交额22亿港元。再如保利香港2017年秋拍,共推出11个专场总估价超过10亿港元1600余件艺术品,总成交额逾18亿港元;而在2016年秋拍时,保利香港行推出14个专场总估价逾7亿港元的1908件拍品,总成交额11.15亿港元。经过简单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此次香港苏富比和保利香港两大拍卖行,无论在拍卖场次还是拍品数量上都做了比较大幅度的缩减,拍品数量分别减少了600余件和300余件,但总估价却同比去年秋拍时分别提高了1亿港元和3亿港元,总成交额则分别提高了9.5亿港元和6.85亿港元。
不过,并非所有拍卖行都在执行“减量”策略。如今年第二次亮相香港的匡时香港,推出了7个专场714件,相比去年首次亮相时的3个专场106件,拍品数量提升了近6倍。如果说匡时香港“新贵”身份属于特例,那么与保利香港同年入驻香港市场的嘉德香港,在今秋的策略也选择大幅提升了拍品数量,该拍卖行今年共推出14个专场1668件拍品,最终斩获了6.526亿港元;对比去年秋拍推出的9个专场1237件拍品所收获的3.38亿港元的成交结果,拍品数量提升了近4成,总成交额却近乎翻倍。
在市场“减量提质”策略大行其道的当下,嘉德香港和匡时香港不约而同选择大幅“提量”的举措,无疑给平静的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的变量和期待。究竟能否给业界带来惊喜,还有待更多拍卖数据出炉之后,才能做出进一步判断。
名家珍藏引燃热情
每年的春秋两季大拍,呈现出拍品数以万计,且种类繁多。因此,如何从数以万计的拍品中选中心宜的拍品,也是考验买家眼力的关键。虽然每个市场参与者对于拍品的关注视角和喜好各异,但对于各大拍卖行主推的明星拍品,往往都会倾注较大的热情和热切期待。今年的艺术品秋拍市场又有哪些“明星”值得关注呢?事实上,针对这一话题,本报早在前几期中就已开始展开针对性探讨。如本报曾连续开辟专版,介绍了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推出的两件“乐从堂”瓷器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和五彩鱼藻纹盖罐,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早在拍卖开始之前,市场人士对于这两件拍品的估价均已逾亿港元,更有声音认为,这两件瓷器或将创作中国瓷器拍卖的新纪录。拍卖结果也着实令人鼓舞。本月初香港苏富比率先亮相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过2.94亿港元的价格拍出,一举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业界分析认为,汝瓷刷新记录固然可喜,但此次拍卖无疑对于下个月举槌的香港佳士得“同门拍品”五彩鱼藻纹盖罐的拍卖,提供了有力的信心支撑。
普通藏家因财力所限,对于明星拍品的天价拍卖,往往只能远观而无法切身参与。那么,作为普通藏家又该如何选择呢?有专家建议,可以从名家珍藏专场中寻找亮点,以寻求突破。如在保利香港推出的“尤伦斯男爵藏中国重要金器”专场呈现了8件金器拍品,时代跨越了东周、北魏以及唐宋元多个时期。无论以尤伦斯在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的巨大影响力上讲,还是从拍品本身精湛的工艺来看,该专场都是藏家不容错过的机遇。该专场拍卖结果也不负众望,8件拍品共录得1930万港元。
在力推名人珍藏方面,嘉德香港推出的“一笑草堂藏中国书画及瓷器工艺品“专场也颇具特色。“一笑草堂”主人为香港建筑设计界得享硕望的木下一先生和夫人张婉笑女士,所藏精品杰作,涵盖中国书画、明式家具、瓷器、玉器多个门类,难能可贵。本次专场就呈现了74件作品,且种类多样。其中不乏齐白石、黄胄、潘天寿等人的精品书画力作,还有17世纪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龙纹条桌、清代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螭龙纹炕桌等古典家具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苏富比秋拍期间就特意推出了一场“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大展,展出明式家具一百多件套,涵盖几乎所有明式家具种类,当中不少从未曝光,不乏传世孤品。“木趣居”来自于号称“黄花梨女皇”的伍嘉恩,王世襄曾亲自为伍嘉恩的收藏定名“木趣居”,更亲笔撰写长信,阐释其义,并惠赐“木趣居”匾额、印章及“望江南”六阕,赞扬伍女士对美材纹理的欣赏、花纹造型的喜爱,及深谙明式家具艺术的个中真谛。虽然伍嘉恩在被问及此次展览的初衷时曾表示:秋季举办这个大型展览,并没有特别考虑市场的问题。然而敏锐的市场人士,却已经纷纷探寻其中端倪。有分析就指出:如此重量级展览在万众瞩目的苏富比秋拍期间举行,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市场对于古典家具的认知和探索的兴趣,将对提振这一门类的市场行情传递出号积极信号。
“拍而不付”影响几何
一直以来,业界人士就曾对影响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过诸多探讨。这其中,结算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因素。有分析指出,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环境里,拍卖市场的落槌只是完成了成交的第一步,只有最终买家付款才能算真正的成交。据中拍协与artnet新近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显示,2016年只有51%的买家为他们的拍品付清了款项,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58%。结算问题已然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然而,正当各大拍卖行紧锣密鼓备战秋拍之际,一则《拍而不付!佳士得状告1.4亿港币的清雍正双龙尊买家》的新闻,令业界错愕不已。这在外界看来似乎是一场“闹剧”,但对业内人士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违约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业内人士指出,拍卖现场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场地,有的时候一件精品多达十几个人在同时竞争,如果最终拍得的买受人最后不付款,不仅直接导致卖家拍品无法成交,而且对于真心报价的上一位买家无法如愿购藏,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为了避免“拍而不付”情况的发生,不少拍卖企业提高了保证金门槛,抑或采取开列“黑名单”,拒绝习惯性拖欠款项的客户进场交易。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拍而不买的问题。有资深市场人士指出:法律手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当尽快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这一点可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相关法律规定。例如法国刑法中就有规定,参加竞拍但最终拒绝付款者,将被判处2.25万欧元罚款和6个月监禁。另外,建立规范的文物鉴定体制和标准加强拍卖行业自律。
在本季秋拍开始之际,此次遭遇“闹剧”困扰的香港佳士得选择将买家告上法庭,虽然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不过对于市场买家而言,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将给秋拍买家们提供一个新的警醒——从积极角度讲,可以让买家举牌更为冷静和理智,使得成交价更接近买家心理能够承受的价位,能够提高结算率;但从另一方面讲,买家的理性出价,对于热衷营造竞拍热情以推高成交价的拍卖行而言,或许又是另一番滋味。但无论如何,佳士得作为一家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业界先驱,相信其处理类似难题自然有其成熟的机制和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