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工作中的朱铭
朱铭:“风格不是可以到外边去学来的,而是在自己的内心。”
周迅在电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里感慨:“以前学雕刻时喜欢朱铭,因为他下刀极快,没有丝毫思索。”然而大巧若拙,朱铭的那些看上去没有思索没有犹豫的利索,背后却蕴含着他人生的曲折与厚重。朱铭的雕刻人生,经历了师从传统庙宇雕刻大师李金川到中国台湾现代雕塑大师杨英风的转折,经历了乡土情怀到太极澄怀,从自然到人间的转化,艺风虽变,初心不改,正如他所言“艺术即修行”,道在自然,心源为归。
朱铭《牧童与牛》,24×14×6cm,1975年
朱铭《观音》,铜雕,77×38.5×60cm,约1997-1992年
15岁 初启刻画
朱铭本名朱川泰,1938年出生于中国台湾,是家中的第11个孩子,出生时双亲加起来总共92岁,所以昵称“九二”。家境贫寒的他在13岁那年拿到人生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学业文凭,随后开始协助家计,在杂货店当店员。
15岁时跟随镇上妈祖庙(慈惠宫)的雕刻师李金川学习雕刻及绘画手艺,开启了朱铭雕刻生涯。在最初的学艺时期,朱铭不止学习雕刻的工艺还苦练画图,经过三年四个月的学艺之后,四处担任雕刻师累积经验,同时开始尝试参与艺术类作品竞赛。朱铭并不仅仅局限于工艺的纯熟,更希望能找到一条通往艺术创作的道路。
朱铭《太极系列:单鞭下势》,木雕,86×49×77cm,1976年
朱铭《太极对势》,立体铜雕,左74×50×33cm,右61×69×43cm,1991年
朱铭《太极》,青铜,41×23×18cm,1995年
30岁 艺风转向
30岁时朱铭拜入中国台湾现代雕塑大师杨英风门下,开始了从传统工艺雕刻到艺术创作的跃进。杨英风更强调美学中的灵性和精神,他教导朱铭丢去手上臻于纯熟的技法和形势,抛弃形式,摆脱写实,保留神韵。在杨英风门下的八年里,朱铭逐步掌握了美学的特质,领略到艺术的本质。他创作的充满乡土形象的作品《同心协力》等使他在国内艺坛获奖无数。但他没有停滞风格的探索,由于开始练习太极,朱铭逐渐发展出兼具重量感和动感的“太极系列”,这一系列深化了朱铭的艺术层次,简化了“形”却增加了“神”。
朱铭《裙子故事》,54×52×46.7cm,26.2kg,2006年
朱铭《裙子故事》,95.8×53.5×40cm,41.7kg,2006年
朱铭《游泳》,不锈钢,74.7×75.2×51.6cm,36.3kg,2009年
42岁 不惑之意
42岁时朱铭独自一人到美国纽约学习,同期也开始了他人间系列的作品创作。美国活跃自由的艺术氛围,赋予了朱铭人间系列的多元开放的性格特色。80-90年代他的太极系列与人间系列并行。太极系列更加随“意”而“形”,从有形到无形,兼备形似与神似。人间系列取向非常现代,随兴而自由,世俗的众生百态在朱铭的手中也都信手拈来。不仅在创作题材上有所蜕变,在媒材上也都尝试了木材、陶土,海绵、青铜和不锈钢等诸多材料。
朱铭《太极系列——太极拱门》,铜雕,279×10500cm,2000年
朱铭美术馆
朱铭美术馆于1999年9月19日正式成立,是中国台湾目前最大的户外美术馆。
61岁 集大成者
历时十二年,倾注一生积蓄,1999年朱铭完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一件作品——朱铭美术馆。他用抽象形式的“太极拱门”,完美诠释了太极的气韵流转,为太极系列画下圆满的句点。“人间系列——三军”历时四年创作了三百多件军人雕像,形成一个结合雕塑、装置与行动艺术的矩阵,也使得人间系列愈发完整成熟。
朱铭《休息》,青铜,249×110×127cm,2002年
朱铭 《人间系列-10组》,青铜,72.6×166×115.8cm;
61.1×68.1×177.2cm;72.1×82×160cm,2011年
77岁 人间修行
如今77岁高龄的朱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2015年4月11日朱铭“雕刻人间•2015朱铭艺术展中国巡展”首站登陆成都IFS,此次展览中呈现了朱铭许多人间系列作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朱铭始终坚持在艺术劳动中体会善心,在艺术工作中体会无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就了他刻画人间的艺术修行。
朱铭《排队》,青铜,10件一组,真人大小,2002年
朱铭《购物系列》,青铜,左90×84×157.5cm,右105.5×82.5×148cm,2007年
记者:从“太极系列”转向“人间系列”时的想法是?
朱铭:“太极系列”我已经雕刻了很多,我觉得在创作时会有包袱。“太极”不是我发明的是张三丰发明的,我在雕刻时太极的精神、太极的架势,什么都不能少。我感觉自己的创作不再自由,再怎么刻我也会被这些问题困住,很难发挥。一个艺术家有太多的创作主题,我觉得不好。所以想要把“乡土系列”与“太极系列”,归纳为一,就是人间。我的创作从“乡土系列”到“太极系列”再到“人间系列”,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的主题,其实都在人间。打开电视看到每一天都在发生新的事,什么都有,不停变化,没有一天是重复的,这就是人间。
记者:为什么从2007年开始“人间系列”逐渐开始以白色为主?
朱铭:颜色太多的作品我已经做了很久也做了很多了,我想要去掉,以白色为主,加一点点黑,没有那么鲜艳,回到雕刻为主的感觉。
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到创办朱铭美术馆?
朱铭:美术馆可以把作品完整的永久的留存下来,提供展示空间和长期维护照顾。作为一个艺术家,有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术馆还是差别很多,观众也可以清晰看到从我从艺一开始直到现在的创作脉络。但我不会对自己的哪一部分作品有特别偏好,就像父母不会偏爱自己的某一个孩子。
记者:怎么看待当下的艺术创作氛围和生态?
朱铭:市场的好坏,不重要。我的作品贵起来了,和我没有关系,我一样每日三餐,一样生活和雕刻,没有改变。艺术创作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几乎不要休息,雕刻的时候雕刻,不雕刻的时候也要想着。创作对我而言不是享受,而是责任,我要一直做下去,做到不能做为止。
记者:生活中除了雕塑的其他爱好?
朱铭:我喜欢自然界,我的创作从来没有离开过自然。我这次在成都IFS展出的是“人间系列”,人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记者:最新的创作思路?
朱铭:近期创作是“人间系列·囚”系列。刻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没有太多表达人性的主题,生活的点滴就是生活的点滴,购物就是购物。就是这样。
记者:对,你说过“修行就是平常生活中日日的体悟与实践”。
朱铭:修行不是宗教的专利,我的看法是各行各业都应该有修行的态度。做企业、做艺术、做事要用修行的态度来面对,修行的态度才能让你创新,让你可以研究和发展。艺术也是一种研发,研发出自己的风格。风格不是可以到外边去学来的,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作者 李西西)
工作中的朱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