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名称:杜英奇 《一模一样》雕塑艺术展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4楼通道画廊
展览时间:2015.10.19——10.25
策展人前言
杜英奇的这组用废弃的模具做的雕塑,他做写实还是抽象不重要,我们需要注意的却是,他居然会想到用翻制雕塑的碎模子来做雕塑,这等于是有一个人在包装盒和盒内装的贵重东西之间,反而选择了撕开扔掉的包装盒,不是吗?
这个做法有可能引导我们看出一种挺有深度的价值,超越了艺术的。因为一个人肯把别人不要的东西捡起来,并能在这些废料中体会它们的“今生”和“来世”,愿意进入这个“世界”,为它们“编剧”,那么,这个人必须具有一个相当宽阔的心灵维度才能做到。因为只有一个人的心灵维度宽阔了,它才能够突破事物分类的牢笼,看出世间万物无有高下,都有其价值。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一个诗人应当把所有的东西,视为对他的馈赠。
戏剧家赖声川说,创意必须超越界限,创意是发现之旅,大部分人却建立了一个厚实的屏障,封杀了自己的创意源泉。
这些话都在说同一个意思,一个阔达的心灵能做到取舍无碍,能在一切早已经被人限定好了的事物中做到出入自由。因此显然,杜英奇用模具做的雕塑,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灵如何摆脱了某种“厚实的屏障”,开发了自己创意源泉。
一个艺术家的真正潜力正是在这种地方。
王瑞芸
2015.10
作者自述
去年夏天,我度过了一个纠结、无聊的暑假,我每天呆在工作室里做泥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但当时我记得跟做泥塑比起来我更喜欢翻模,变着花样翻,一件泥塑翻好几遍或者一个雕塑开上百块活模,当然有些模具根本不好用,后来我觉得这些碎模子的模样比我做的泥塑好玩儿多了,所以好多用过的没用的模子我都留着,直到有一天我强烈的感觉到它可以成为我直接用来做雕塑的材料。
我把它们一块一块码在工作室的地上,我感觉每一块模具都有它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故事,有些相互间还有点模糊的联系,对我来说它们像是交织在我眼前的乱码,我既兴奋,又手忙脚乱,我只有不断的尝试把它们打开、组合,才能破解它们背后的秘密。从每一个留存的负形中都能隐约看到曾经存在过的形体,也是对记忆和一些隐去的东西的召唤。
这里展示的是我从去年7月到今年8月底的作品,在工作室呆了一年带它们出来透透气。(杜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