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研讨会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1月5日,“王少军艺术展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本次研讨会在艺术家的个展基础上,齐聚了雕塑界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共同探讨了王少军的雕塑艺术,以及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及方向。
画山是山,画山不是山,画山还是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家曾成钢在研讨会上谈到了王少军雕塑艺术风格的发展历程,提到他的作品从早期创作到现在可以概括为三步曲,为“事儿”、“角儿”和“趣儿”系列。一个艺术家的三步曲首先是基础,然后是创造,再回到艺术的本质。西方有西方的写实,中国有中国的写实。他将西方写实雕塑语言转化成中国的审美中,这种现代雕塑语言的转化,是他以雕塑艺术家的自如、轻松、优雅、沉静状态诠释写实雕塑,正所谓是“画山是山,画山不是山,画山还是山”。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画家徐里则认为中国雕塑的发展在各个艺术种类中最是很完善健全的,并且艺术语言相对完整。而王少军的作品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对艺术的追求。他对写实形式的探索,体现了他对当代社会现实个人的思考。他新创作的一批作品超越了自己惯用的手法,与自己追求理想生活更紧密。随后徐里特别强调艺术家的生命力在于追求发展和对艺术的贡献,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
展出王少军作品
展出王少军作品
“玩儿”出真实的中国文化
“王少军从小的生活环境处于文物局和博物馆中,这也奠定了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滋养,自小养成了文人的气质。”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如此评价道。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也认为王少军的雕塑艺术有一种“玩儿”出来的意趣。王华祥提到他其实是好玩儿会玩儿,他喜欢玉器、鼻烟壶,在玩儿中得到了文化的传承,他的作品中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文化存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玩儿的意趣,是一种东方文化中自给自足自娱的成分。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真实的写实感,雕塑的嘴部欲说还休,来自中国传统雕塑中的节省谨慎,与现代雕塑讲究简练很契合。造型中手脚形象与佛像很相似,活灵活现,将程式化的东西变得有生命感,又与传统雕塑不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在研讨会中,在场嘉宾一致都很认同和钦佩王少军的淡泊沉稳的性格,认为这使得他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中,能够以一颗平常心来进行创作,使得他的作品直达人心。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谈到,王少军是一个审美型的雕塑家,不紧不慢,保持着自己内心的节奏,保持着从容和淡定。他在没有期许的不经意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用雕塑探索心灵的世界。接下来孙振华谈到了王少军作品的发展历程。他从还没有定型的探索型的作品,在不断琢磨体会雕塑面貌和语言,如1980年时《瞳》《凝望》,他学的是新传统,写实造型的传统。后来80年的作品《食为天》则按照学院西方写实的方式,表现农民吃饭场景,让人联想到罗中立的《父亲》,回归到了基本的生活中去。到再后来的《角儿》系列,这批光头男人地形象,形成了他鲜明的形式特征和艺术语言,这也是他长久探索游牧之后风格的定居。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2月18日。
展出王少军作品
观众观看王少军水彩作品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