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北京雕塑加工厂困境
天津美术网讯 “先休养生息呗。”雕塑家X先生最近刚把自己在顺义某处的工作室腾掉了,回到公寓里看书写字。原因不单是日益上涨的工作室房租成本和冬天的取暖成本,更多是雕塑创作无法顺利施工。
和X先生合作了十年的一个工厂最近也关门了,工厂里还有人守着厂子,因为还有很多设备等固定资产需要腾退或转让,但是已经确定彻底歇业了。
“反正你跟工厂老板说你要做什么东西都说没法做,基本是这样。如果是以前会很乐意,甚至会主动给你打电话最近有没有活,缺点儿活什么的,现在哪怕找到他也没法做。不锈钢加工需要锻造、打磨、焊接,这个事也基本停了,铸铜这个事是更加停了,铸铜污染强度更大一些,最近北京的雕塑加工基本是全面停工的状态。”X先生说到。
X先生坦言身边很多的雕塑艺术家这半年都是停产的状态,除非把东西拿到河北甚至南方加工。
“这半年是停着的,也没有听谁说有什么大动作,也许有一些小工厂半夜偷偷帮你开点儿工,帮忙做一个人体的翻制或者是小浮雕的翻制,但是大规模的城市雕塑或者是大规模的雕塑翻制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做这个事。”
X先生描述的是传统雕塑家最近普遍遇到的创作加工困境。早在今年年初,相关政府工作报告就有明确袒露,今年北京将修订并落实污染行业淘汰退出目录,关停退出5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报告指出,全面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加大力度疏解批发市场,完成动物园地区、大红门地区、天意、永外城等批发市场的撤并升级和外迁,基本完成官园、万通、雅宝路地区等批发市场的调整疏解和升级改造。加快部分市属高校、医院疏解步伐,全面推进既定项目的落实,抓好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新校区建设,加快建设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实现天坛医院新院试运行。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城六区人口规模和开发强度。落实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意见,建立新增建设用地与疏解腾退土地挂钩机制。
下半年以来,北京相关的工厂不少处于关闭或歇业状态。环保部门定期检查,在雕塑加工方面,因为有打磨的石膏、玻璃钢烤漆这些环节,打磨会有扬尘、粉尘、噪音等,这些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雕塑家Y先生住在五环外的一个工作室,最近也面临创作需要加工生产的问题。前段时间,Y先生正盘算着去河北找工厂加工,但最终未果。
“河北也停了,据我所知连曲阳这种加工石雕的地方也歇菜了,曲阳加工石雕是整个县的一个支柱产业,也彻底停工了。因为北京本身也要往清洁能源的这种城市发展,而且比方说曲阳和雄安挺近的,这些都是问题。目前看加工比较好的可能真是南方。”Y先生说到。
日益增加的成本:材料购买问题及南寻加工厂
从朝阳区西直河石材市场搬迁开始,Y先生就一直苦恼于材料的购置和加工问题。由于石材加工是重要污染源,在京津冀规划大的版图中,作为一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露天大型石材交易集散地早在几年前就是在众多准备撤出北京的市场中首当其冲。
而石材加工也曾是曲阳县的支柱产业,过去工人靠双手加工石材,粉尘不大,现在机器解放了双手,虽然产品大增,但漫天的扬尘经常让人睁不开双眼,当地有不少肺尘病患者,因此被规划到环境治理的行列也是首当其冲。据Y先生透露,不少搬迁的企业在周边寻找合适的销售点,但都很难找到一个能达到西直河石材市场的水平,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交通产业基地规模。
在Y先生看来,雕塑属于一个纯手工的比较原始状态的加工,很容易被“盯”上。“很多加工厂的工人属外来人口,也会面临清理外来人口的问题。村里的巡逻、保安之类定期都会人口普查,工厂有多少人?多少人是流动人口?原材料的采购也慢慢是一个问题。很多像化工用品、玻璃钢、树脂往北京城不好运,建材市场也买不到,因为很多建材市场也关闭了,这么一连串让艺术家跟加工厂都很被动。还有一个就是北京今年开始严格禁止用采煤取暖,北京周边卖煤的工厂,卖煤产业全部断掉了,其实夏天的时候炉子已经都强行拆掉了,拆掉之后没法取暖,也就是我的工作室从11月份开始到明年开春,基本已经没法干活了,因为这个冷是没法扛的一个事。”
“很多卖五金件的加工厂关掉了,我作品需要大量的钢板,肯定会很不方便。我经常开玩笑,这几年被我买倒闭的建材市场太多了。而且材料不好买了,价格也一路往上涨。我的东西还没有办法通过网购,因为运输费很贵,再就是还涉及加工。好就好在目前工人方面的价格涨幅不大。现在很多工厂不让干了,一些工人失业,工人资源短时间内还算充裕。但做雕塑装置的翻制厂成本增加了很多,所有的材料都贵,材料进不来,所以就贵。”Z先生说到。
因为加工的不方便,Z先生前段时间刚推掉了一个展览的邀约,原因在于作品加工的进度问题。
近期,因为材料购置和加工等问题,尽管已经尽量追赶加工,最终还是Z先生还是选择了推掉展览邀约。
Z先生做的一件最大的作品用了长达一年时间,光成本就花了20几万。制作这件大装置,Z先生用了金属、玻璃钢、动物的毛发等多种材料,再加上工人成本和实施难度,20几万就投进去了。
“你要考虑动物的毛发粘上以后是什么效果,要去实验,不是说做一个写实雕塑就可以了。最难的是收集动物的毛,这些材料都要定期从宠物店或者是养狗厂收集。最后做后期,粘毛更麻烦。光粘毛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20几万都是自己的投入。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来讲,刚刚开始做,没人相信你能做好,也没有相信人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一开始别人不会支持你,有投资基本上也是投一些已经成熟的艺术家,像我们只能靠自己。”
Z先生坦言,做雕塑、装置基本上都是烧钱,尤其是装置,但是自己不会因为物料和加工问题,妥协作品的最终方案,“对于我来讲作品大小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讲?必然要做,不能因为成本增加很多想法不去实施,这样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是不负责任的。”
成本的增加不仅在于材料的购买,包括加工。Y先生今年初让北京的工厂加工的两个高50公分左右的小雕塑一直到下半年8月份左右,工厂才交付成品。原因在于,工厂的锅炉一直处于封炉的状态。中间的时候,Y先生回了趟南方的老家,让当地加工了另外几件尺寸不大的雕塑,成本将近翻倍。一件成本本来4000块左右的雕塑,当地的加工厂要收将近7000块的成本。对于Y先生来讲,这样意味着雕塑的定价也要相应往上调。也就是成本本来需要4000块如果底价定为8000块,那么将近7000块的成本是无法也定底价8000。这对于与画廊的合作和销售都带来了相应的难度,因为市场的定价是有规律可循的,Y先生需要重新创作新的系列,以及向合作方解释为何价格必须上调。
Y先生告诉雅昌艺术网,目前来讲,他更倾向于考虑将创作和加工重心南迁。在他看来,深圳的加工厂是比较规范的样本。如果有操作可能,深圳会是一个理想的地方。“据我所知,深圳的工厂从建厂的时候就把企业的营业范围执照都办的比较齐全,不存在会随时取缔你的可能,相比北京要规范很多。政府只能让你改进、调整或者是增加除尘、吸尘的设备。北京的工厂一直以来是一看这个园区不错,只是废旧了就租下来做一些加工厂,这个事其实是没有受认可的,你只是租了一个地而已,所以即使是有的大厂比较有实力租在工业园区里,产业经营范围也不受认可。”
然而对于不想将工作重心转移的北京艺术家来说,在南方加工生产作品势必也会加大创作的成本。X先生也开玩笑说这个事把雕塑艺术家们逼到两个角落,第一个是转行去画画,把创作平面化,轻快化,第二就是易操作化,去做些现成品化的装置。“找些门框什么的在上面画画,摆成装置,或者淘宝买些现成品的物料寄过来折腾一下去加工化的装置。总之你的加工程度降的越低其实越安全,只要能扛得住房租的上涨和取暖这个事。冬天过去,再看看明年怎么办?”
Y先生的另一位雕塑家朋友W先生今年的市场走俏,雕塑一直处于脱销状态。与Y先生的情况相似,由于北京加工厂的进度问题,这位朋友早先在河北找了加工厂,但是很快河北的工厂也无法按期交付。W先生选择自己老家的加工厂合作,一来老家比较熟悉,二来与当地的画廊一直有合作,作品的销售也很不错。但是同样尺寸的雕塑加工和翻制成本要增加30%左右。如果只在当地销售,30%的成本W先生依然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近的展览项目邀约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上海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物流的运输成本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W先生在北京的展览项目不少,如果缺作品,得从老家运输作品过来,动辄几百上千斤的雕塑的运输成本非架上绘画可比。在W先生看来,他人在北京,这一部分的成本是多出来的,画廊及合作机构不会为此买单,因此只能自己承担。在W先生看来,他依然无法离开自己一直久居的北京,只能考虑这其中的比重,就是在多个地方加工和折返跑,成本问题目前只能尽量的节省开支。
新材料的探索
看来对于南寻加工厂还是转换工作室阵地,对于目前的北京艺术家来讲,还未有相对理想的选择。雅昌艺术网走访的艺术家中大多坦言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需要在成本核算上精打细算一些,再适当的上调的作品价格。然而上调价格对于日益规范的市场而言,肯定会有一定的磨合期。当然也有另外的启示可循,就是对于新材料的探索,尤其是对相对环保的材料的运用,以及与科技的结合。W先生坦言,接下来的作品可能会在材料尝试上有所突破,看看自己有没可能在环保材料多下功夫,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去加工化。
北京索卡画廊刚开幕不久的曾健勇个展,除了以水墨为主的作品之外,也有雕塑装置的立体作品呈现。从2014年开始,曾健勇尝试创作三维作品,他用木雕、铸铜等不同的材料创作了一些效果还不错的雕塑作品,但与此同时却感到对自己艺术家身份的焦虑,似乎缺乏演进的内在动力。多次试验之后他偶然发现了发泡胶这种工业材料,他用发泡胶做出基本造型,然后在上面附着宣纸纸浆,在纸浆表面以水墨绘画。如此,曾健勇创造了一种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暧昧之物,打开了水墨在空间中展开的可能性。这些绘画突破了平面的限制,成为占据真实空间的实体。在物与象、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二维与三维之间构建了一个多重、歧义、互文的存在。在将架上作品向多媒体的综合艺术发展的同时,他仍然试图保持绘画的手感和某种可变的形象。与科班出身的雕塑不一样的是,曾健勇除了形式语言上的不同,有趣的是对材料的运用,在曾健勇的立体作品中,多采用了纸浆、聚氨酯、木质材料、现成品与水墨上色结合的跨媒介尝试,对于雕塑装置来讲,不得不说提供另外一种可参考的视角。
此外还有,前阵子在长春世界雕塑艺术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雕动态雕塑展,显示了雕塑装置与科技领域结合的新动态。此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国内外40个艺术家的35件实物和15件视频。集中展示了近三年来艺术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创造的多觉新艺术,不仅让我们见识到当下动态雕塑的最前沿实践,同时也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雕塑形态甚或内容的影响。
比如,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米海鹏团队带来的作品《鉎命》是一组饲养着液态金属软体动物的交互装置。生活在装置中的液态金属仿佛具自主意识,在与参与者互动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引发参与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思考。展览所呈现的两件装置,其中的液态金属鉎命性格各不相同。一个喜欢跳舞,时不时自己就舞动起来。另一个比较好奇,喜欢游向观众的位置有更近距离接触。液态金属鉎命在交互过程中变化出不同的形态,轻盈、灵动。且每次出现的形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这组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2015年春天,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的液态金属研究,在《先进材料》上发表了最新的成果。刘静是论文通讯作者中的一员。这篇名为《仿生型自驱动液态金属软体动物》的论文,描述了“镓(jiā)基液态合金”的一些令人着迷的酷似生命的性质:浸在氢氧化钠溶液里,由镓和铟组成的液态金属合金,能够“吃进”铝箔,并像“吃饱了饭的动物”一样开始移动。此次参展作品《鉎命》就是基于刘静教授的研究小组研究而来。
这些镓基液态合金还有一定的“分身”和“自组装”能力。也就是说,当两个运动中的“软体动物”碰到一起的时候,它们会合为一体;但如果将一个较大的“软体动物”分开,它们就会相伴而行。这后一种特质,如同自然界中那些有着“分身”异能的低等动物,比如海星和蚯蚓。《鉎命》这件液态金属的作品,像软体动物一样仿佛真的具又生命与自主意识,在与参与者互动时会表现出害羞、好奇、乖巧和淘气等不同性格。
《中国雕塑》执行主编唐尧在谈到雕塑与科技的结合时也讲到,“今天的科技如纳米、量子技术已经触动了世界最深层的本质,在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上升到造物者的层面。作为艺术家应该对科技的进步做出非常敏感、敏锐的反映,包括人文价值观的重塑。”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霍波洋教授也认为,科技对雕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最初翻制石膏到玻璃钢再到不锈钢以及焊接技术的革新都能看到科技对雕塑形态带来的改变。科技一方面改变了审美习惯,另一方面使艺术理想得以实现。科技带来技术上的创新,而人文则是艺术所要表达的根本。学生也有沿传统与走动态两种不同的发展取向,我国的动态雕塑展在世界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未来前景是很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