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2017中国雕塑教育论坛(一)
再地方化——中国当代雕塑教育的区域异质重构
系列报道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12月15日上午,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办的“2017中国雕塑教育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900人报告厅召开,论坛的第一场主题为“再地方化——中国当代雕塑教育的区域异质重构”,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陈克教授、韩小囡副教授担任学术召集人,共邀请了5位发言人,从中国雕塑教育目前面临的普遍实际出发,围绕“再地方化”的主题,就如何建构多元化的“中国当代雕塑教育系统”各抒己见,论坛由韩小囡主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以《通专结合、应势有为——综合学科背景下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为题,进行了论坛主题发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孙璐、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围绕发言与董书兵进行了对谈。
主题发言(二)
通专结合、应势有为
——综合学科背景下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成立仅17年的时间,目前才刚刚申请下来五年制的学制。17年间的发展也很快,首先,我们基本完善了具象雕塑教学框架的搭建,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其次,基于原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统,对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的研究和转换也是清华美院雕塑系的重要特色。此外,将当代实验性艺术融入教学,构建实验艺术教学的框架和体系,也是雕塑系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合性大学有着多学科的教学环境与文理兼备的学术平台,雕塑专业也随之建立了由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清华大学倡导“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这也为艺术教学中技与艺、术与道等问题的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文、理、艺之间的大融合也将对雕塑教学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嘉宾对谈
“地方化”这个概念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在综合性大学背景下,一直在考虑怎么办出自己的特色。我接触过一些清华美院的学生,非常优秀,他们有一个特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他们可以把理工学科资源与美术结合得很好,艺术表达十分有效。原因就是他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也许同宿舍的同学就是个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制作一个“蒸汽机”之类的小装置,用于艺术表达,去尝试跨学科碰撞的可能性。董老师提到的数字雕塑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清华美院雕塑系在这方面就可以利用身边理工学科的资源,来不断深入、跨界。
今天是谈雕塑的问题,实际上传统几个系科“国、油、版、雕”都存在一个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转型,或者如何进入到当代社会关系的问题,中国雕塑的这种现当代进程有它具体的脉络和背景,比如早期引进石膏像形成的一系列系统,一方面形成了雕塑现代转型的特色,同时也成为走向当代时某种值得反思的方面。
另一个方面,雕塑如何转变?非常直接的方式就是跨界,但实际上跨界不只是从雕塑跨到别的系科,它甚至要跟整个社会形态发生关系,包括在全球化问题情境下各专业系科之间如何打破界限。每个系科都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但我们还保有原有的系科结构。例如雕塑系和油画系都在做这种跨界和介入,这里面有什么区别,或者这个区别重要不重要,可能在我们教学当中也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清华美院前身是中央工艺,在最近的美术史研究当中,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有人不断探讨“中央工艺之路”,把“中央工艺之路”看成中国现代艺术进程当中的第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我们可以看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第二条道路是以西方为样板的现当代艺术,“中央工艺之路”就是“中国传统+现代主义”,清华美院雕塑系在这样的语境下如何寻找自己的走向,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7中国雕塑教育论坛(一)
再地方化——中国当代雕塑教育的区域异质重构
发言(一)焦兴涛:《改变与选择——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工作室建设及方向思考》
对谈嘉宾:唐尧、吕品昌
发言(二)董书兵:《通专结合、应势有为——综合学科背景下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对谈嘉宾:胡斌、孙璐
发言(三)张伟:《“地方”与“中央”——从古代造型与图像的传播路径谈起》
对谈嘉宾:孙振华、王少军
发言(四)陈涛:《“同一”与“存异”——浅议中国雕塑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谈嘉宾:郅敏、陈克
发言(五)陈克:《人决定历史——“微”观广州美术学院雕塑教育的变迁》
论坛总结及对谈嘉宾:隋建国、孙振华、焦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