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10月27日,“第二现场——当代雕塑装置邀请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桥舍画廊开幕。本次展览由范明正、赵艳婷夫妇担任策展人,共展出11位艺术家的12件雕塑装置作品。
在某种程度上,此次展览是继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之后的延续。正如展览前言中所提及的,“第二现场”与“现场”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性,但又不失各自的独立性。从策展意义上来说,“第二现场”是“现场”的延续,不同的时空地域,传达的同一策展理念,以地域划分的“空间”与“现场”延伸为“第二现场”,消溶了地域的隔膜,在另一维度被再度确认。而此处言及的“现场”,便是8月份在广东东莞举办的“延伸的空间——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
相较于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的三个单元,四个展区,139件作品、116位参展艺术家的超大规模,“第二现场”仅邀请了11位艺术家参展,这些艺术家各自关注的领域不同、艺术观念不同,以形式各异的作品、各具特色的语言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等问题,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形态。其中既有特邀参展的罗伯特·米歇尔·史密斯(美)、赵能智、喻高、张雪瑞和齐乐,也有刚刚参与过艺术节的艾松、王芃、柯林斯(美)、张玮、杨旻、欧阳苏龙,他们的作品辗转千里再度展出于北京798,形象地阐释了“延伸”以及“第二现场”的两个主题,使两个展览前后接续,圆满地实现了策展人的愿望。
参展艺术家张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以及本次的‘第二现场’都有所参与,而两次呈现的作品有着思考上的不同,‘第二现场’的《变异》是2002年创作的作品,更多思考的是人、生存环境以及工业之间的关系,借助轮胎、钉子、树根的形象来呈现;东莞艺术节上呈现的《我和我》不仅在形象上表现出各个姿态,而且必须和当时的空间、建筑发生关系才有意义,就像人在社会中才会有意义一样。”
《落在东莞一些雪花》是杨旻为东莞艺术节做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东莞与雪花这两个词是违和的,同样,东莞之于艺术家本人也是陌生的,在地性的创作诉求激发了艺术家探究如何表达这种“违和感”和“陌生感”的可能性。环湖14公里的徒步安放行为,以与地域的亲密接触消除了“陌生感”,200片雪花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系统的“违和感”成为强加给艺术节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生动注解。
另一位艺术家欧阳苏龙也是两次展览的参与者之一,他的《光的形状》在展览中吸引很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在作品前拍照合影。他介绍自己作品时提到了自己创作时的一些探索,比如雕塑存在的意义,与平面艺术的区别等,想要借助光和影的关系、正负空间的关系去呈现,打破雕塑只局限于形象之中的思维,把雕塑变成真正与空间对话的艺术形式。
作为展场唯一有声音的作品,艺术家齐乐认为自己的作品《绿色的肉》是通过幽默和戏谑来讲述一个残酷的故事。这件装置作品将绘画、雕塑、影像并置,同步视觉、音频,以定格动画结合以该动画片为出发的手稿、设计图纸、木偶、部分场景再现、以及影片中没有表现出来的部分情节,讲述了在自然灾难来临、资源匮乏的时期,美丽的公主为了解救本群落,牺牲自己最终获得水资源的故事。齐乐在这件综合装置中以多重语言频频发问:是什么让人类不能和谐共处,是什么让人们怀疑他者、仇视异己,试图发掘出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恶与恐惧。虽然这不是一件实际意义上的落地雕塑,但它恰好通过这种方式表现了齐乐想要向这个社会发出的疑问,这就是她当下最真实的呈现。
张雪瑞在作品《疏离之物》中呈现出衣服的整体连结关系。她认为“人与衣服的关系就如同人与饭碗的关系一样,饭碗在中国社会中既意指生存或工作的保障,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她剪掉衣服的一部分,将其缝制成碗链接在衣服母体上,以此强化作品的装置感,构成其形式与语言的有机整体。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4日。
延伸阅读: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让艺术提升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