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参展作品《水乡系列1》 周明扬 作
《初春》 萧渝山 作
参展作品 《小河 》 萧渝山 作
《水乡系列2》 周明扬 作
《水乡系列3》 周明扬 作
《故乡的山》 萧渝山 作
萧渝山: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扬州水彩画专业委员会会长、扬州印象画院院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扬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周明扬: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扬州水彩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扬州印象画院名誉院长、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不久前,在由印度尼西亚水彩画协会主办的“多彩的亚洲——第二届亚洲水彩画展”中,两位老师都有一幅作品入选。请两位老师谈一谈本次“第二届亚洲水彩画展”的具体情况吧。
周明扬(以下简称周):在这一次的“第二届亚洲水彩画展”中,我们江苏共有4幅作品入选。除了我和萧老师的,另外两幅,一幅是我们省水彩画研究会常厚星会长的作品,另一幅是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傅凯教授的作品。第一届亚洲水彩画展也是印尼主办的,那是在2012年,因为每位画家只能有一幅作品入选,因此第一届的规模是100多幅。今年则有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尼、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亚洲国家与地区的水彩画家参展,规模肯定超过上一届。这些入选作品都是亚洲各国艺术家们近年来的精品力作,绘画题材丰富、流派众多、技法生动高妙,应该是一次高品位、多元化的当代世界水彩艺术的交流盛会。
萧渝山(以下简称萧):因为江苏是中国的水彩画大省,水彩画在江苏有着深厚的底蕴,因此,这次中国地区作品的征集工作,就是由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负责组织的。省水彩画研究会对这个展览也很重视,最后的入选作品都是从参选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4幅入选作品,常会长的更偏向古典、写实;傅教授的很写意,但很整体,色彩的对比巧妙,很有个人特色;周老师的作品色彩绚丽多姿,非常丰富,充满了激情;我的作品运用了我独创的刮刀技法,因此面貌也很独特。总的来看,这4幅作品的艺术风格虽然迥异,但应该说是能够代表江苏水彩画水平的。
记:两位老师的作品是专门为了这次展览创作的吗?具体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周:早在2013年,我就已经在构思创作这幅《水乡》了。那次是带学生去安徽的查济古村写生。到了之后,我发现,在查济,随便一处建筑、一个地方都很入画,让人很有创作的欲望。画画就像谈恋爱一样,也讲究个一见钟情。这幅画选查济的一处徽派建筑为画面主体,老房子周围的池塘、池塘中的小船等都是水乡古村的常见景象。技法上,主要运用了湿画法,色彩以冷色调的蓝绿色为主,突出古村景物的绿色原生态。树木处理时先泼彩再出枝,这样表现的效果丰富中有变化。
在创作中,我喜欢运用一种类似于瓷器窑变的手法去创作,在掌控的范围内任由水与色相结合以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水的干湿度不一样,水、色相撞交融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也是以纯画的手段画不出来的。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讲究用水、充满了灵动。个人认为,色彩其实就是一种感性的表述,而水彩画较之其他画种更适合表现这种感性的东西。水乡古村的场景所蕴含的其实就是一种感性的东西。
萧:我的这幅《小河》也是在安徽的写生创作,不过是在宏村。并且创作的年代也比较早,并不是专门为了这次展览准备的。好几年前去宏村写生,那时的宏村还没有现在这样浓的商业味,这条小河就在宏村的边上,特别有味道。我就创作了这幅宏村的小河,当时画好后就觉得不错,所以一直留存在身边。
《小河》特别像是水墨画,但色调偏蓝些,技法还是以我的刮刀技法为主。众所周知,刮刀的传统用法是以油画中的堆砌为主,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加法”。而我的刮刀作品则更多地倾向“减法”,塑造物象是通过挤压和刮削来实现的,还有因刮刀与纸面的某种斥水性结合后出现的明暗过渡亦自然巧妙。这种刮刀技法赋予画面一种特殊的视觉情趣:由于物象的塑造是由刮刀挤压出来的,因此轮廓就带有几分不确定的朴拙味。
刚才周老师讲画画就像谈恋爱,画家要与景物一见钟情对上眼,我觉得这样的小河就有一种特别能打动人、令画家对它一见钟情的魅力。我和周老师的这两幅作品都是写生而来,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写生而来的。一个画家不到自然中、不到生活中去采风写生,也写画不出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作品。(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