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姜世钰
与姜老的约访我因堵车来迟。进屋时,见他也在微微喘着气,脸涨得发红,见我来便起身微躬与我握手。桌子上放着一个有些用旧的布袋,被很多书一样的硬本撑得鼓鼓的。嘉木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姜老住在市北,一路背着这些要给我的画册和资料,坐公交赶来。”一时无言,眼眶微烫。
我是苦行僧,淋雨淋雪,以画为乐
姜世钰的色彩启蒙竟来源于国粹京剧:“小时候父亲喜欢听京剧,常带我去听。我那时还看不懂戏台上的故事,却记得那些斑斓的戏服和脸上的油彩。”他10岁被青岛美专破格录取,11岁正式学画,一画便是60多年。因条件有限,当时的水彩没有原画,他只能临摹英国的水彩画册,厚厚的一本,他如痴如醉,一个通宵便画个遍。自50年代起,姜世钰专攻水彩画,至今已画过4300多张。“大自然是最美、最真诚的,我百分之九十的画都是室外完成的。早起要画日出,四点多就爬山。”朝霞初浸的颜色,加上姜世钰在山顶的等待,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的画想感动别人,就要先感动自己。呆在家里画画做不到,一定要到外面去,感受大自然,淋雨淋雪,才知道画的是什么感觉。”姜世钰笑着说,自己淋着了雨雪不要紧,要给画儿打着伞,有时水都结了冰。
画家就像蜜蜂,画就是酿出来的蜜
“我有一个家庭条件很不好的学生,他的家长每天要赶早市卖东西,然后送他过来上学。他的母亲和辛苦,每天来的时候一脸疲惫……但是走的时候却很高兴。”姜老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看见孩子在努力学画吗?”
“后来她和我说,姜老师,我每次坐在您客厅的沙发上看见墙上挂着的那幅画,就觉得浑身轻松,特别好看,”姜世钰脸上挂着笑容,“我看见她的表情,眼里都是墙上那幅画,于是我摘下来对她说,送给你吧,既然它能让你感到快乐和轻松,我也很高兴。”姜世钰说,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奉献社会。“我们画家就像蜜蜂,画的画就就是酿出来的蜜。我一年最多画400多张画,有时从天亮画到天黑。从艺之路,是随着不同时代而变换的。不同的时代决定了人们的审美,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对美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真是一刻也不敢放松。”
如姜世钰所说,他的水彩画一直都在创新,可以说是“老有所为”,他在西方水彩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写意元素,水彩虽然并非来源于中国,但姜世钰的水彩画得到了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肯定。一次在比利时办展时,一对夫妇想要收藏他的画,去了很多次美术馆。姜世钰见到他们后,便将画送给他们。“艺术的商业化让我感到很不舒服,美的享受应该属于全人类。”
嘉木美术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只是添一把柴
“如果不是嘉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青岛展现给大家。”提到嘉木美术馆,姜世钰让我看他那个用旧了的布袋,那是他在嘉木美术馆办展时,美术馆给他装材料的袋子。“公益美术馆很了不起,它不应该作为一个城市的举动,应该作为整个国家的文化行为。”
姜世钰自2008年开始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尝试画大幅的青岛水彩画,因水彩青岛结缘嘉木。“嘉木常年以‘彩青岛’为主题,办展时一切材料与经费都由美术馆承担。这是为青岛市的文化艺术普及教育添一份力,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只是也来添一把柴,希望嘉木能把这件惠及城市和艺术的事情做下去。”
“很多人对艺术望而却步,很多地方门坎很高,画的专业性很强。而嘉木无偿提供了一个百姓的平台,让所有人都可以了解艺术,欣赏艺术,”姜世钰整理好布袋中的资料,“这对一个城市很重要,一个城市应该有这样的艺术气息,有各样的文化碰撞……嘉木展出水彩、油画、雕塑、摄影作品等等,它的传播多种多样,它的内容使人们心脾愉悦,它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艺术素养。”
他将辛苦一路背来的布袋双手交给我,我忙接过来,这重量对一个老人来说让人心疼。然而我眼前又浮现出一位背着画架登山的老者,面带满足的微笑。送姜老出去时,突然发现那只旧旧的布袋的左下角写着一首小诗:
黎明之光
它送出的早晨向我们走来
越过甘甜的褐色海水
在照亮我的百叶窗之前
你低低的日色已赐福于你的花园
被听成了一首诗的城市
用在庭院之光的街道
看向姜老的离去的背影略有些佝偻,却似有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