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从20世纪初叶李铁夫留洋归来开始,水彩画就与广东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个多世纪里,出现了李铁夫、林风眠、潘斯同、司徒乔、王肇民、古元等一大批载入中国水彩艺术史的重要画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美术学院在全国开创先河,率先设立了水彩画专业,但是在一段时间中,美术界有声音质疑“广东的水彩画画得不像水彩”。近日,由广州美院主办的“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邀请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召开,这样的展览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信息时报就此专访了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陈朝生,他告诉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水彩画界媒材与思路都不断丰富,不再囿于过去的思维框架之中。
几十年前开始广东水彩就更具开放性和开拓性
在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机构中,广州美术学院在水彩方面一直有着优秀的传统。从李铁夫、王肇民到胡距湛、陈莠娥,再到龙虎、陈朝生和陈海宁,在高超的艺术水准之外,还都带有强烈的艺术个性。用理论家鲁虹的话来说,龙虎“终结了水彩不当代的历史”,而批评家杨小彦则认为,“二陈”的风格互为镜像,“一个在几何块面上塑造物像,使水彩具有了一种结实的质地;一个在描绘当中贯注笔墨气息,让物像在流畅的笔触与单纯的色彩中自动生成”。
然而,在一段时间内,美术界有人认为,广东的水彩画不像水彩,“水性”不足。对此,陈朝生认为,“对水彩的认知决定了对水彩的立场和态度,过去有的认为必须具备某种特点才是水彩画,必须画得薄、透,或者必须画风景、静物,这其实是局限在一种技术的范畴里去实践的。而广东的水彩画家其实是把水彩当做一种媒介去创作,完成个人的实践和探索。作为一种表现性的工具,在几十年前开始广东水彩就更具开放性和开拓性,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画种与媒介并非问题,画家的能力与作品的最终呈现才是关键。有能量的画家,在挖掘媒材特性的同时,也不被媒材限制,为什么广东水彩的总体面貌呈现出来相对内地要更独特、更有探索性的特点呢?
陈朝生认为,这与其学术背景、四五代艺术家的传承、积累、推动分不开。“水彩作为一种创作的工具,我觉得完成一件作品要比完成一个有水彩特点的画面要重要得多。”陈朝生说,完成一件有水彩技法特点的、符合传统审美观的画面,在技术层面做文章不是不重要,但如果大家都只在技术层面里做文章,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和理念,缺乏更明确、更多元的观念,那么整个画种就会显得很局限。
现在对水彩特点的认识一定不会停留在三十年前
可喜的是,从这首次汇集了中国十所高等美术学院的水彩力量、集中呈现了中国学院水彩一线创作整体面貌的邀请展中,可以看到情况在明显地发生改变。
杨小彦介绍,此次参展艺术家都来自高等美术学府,不仅是资深的美术老师,更是在这一领域获得名声、并已经取得业绩,主要以水彩为主要创作载体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使中国水彩“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陈朝生兴奋地谈到,这次高校水彩展中,“有些学院比广东迈开的步伐还大、还不水彩。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作为一种创作工具,画种的面貌、特色一定是跟着时代走的,一定是不断发展的。这个特色随着你对创作人才的、艺术语言的挖掘、丰富,在不断地充实。所以我们现在对水彩的特点的认识一定不会停留在三十年前。”
当这种转变从人才的培养层面开始发生时,更尤为可贵。陈朝生介绍说,在鲁迅美术学院,水彩系已经改为了“水性材料绘画系”,对包括水彩、丙烯等水溶性材料的综合应用进行研究与探索,尤其对这些水性材料当代性介入与表现、当代视觉艺术语言及观念探索为主要研究方向。
杨小彦也撰文介绍说,湖北美术学院的水彩画创作在其学术带头人刘寿祥的影响下,具有一种沉稳内敛的理性品质,让水彩也成为承载时代审美的有力画种。陈朝生补充说,过去,湖北美院的水彩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装饰性与制作性,但现在他们年轻的老师们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而广州美院自身也相当注意水彩后备力量的培养,目前,广美水彩画系2000年之后成立了两个工作室,一个是相对具象写实的,另一个是偏向多元的水性实验性的。
水彩画创作逐渐丰富多元
过去,理论瓶颈也是人们谈起水彩画时经常提到的问题——对于这一画种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创作实践,关注这一领域的理论家相对比较少。对此,陈朝生表示情况也同样在逐渐好转:“现在也慢慢有一些理论家参与到水彩的活动里来,比如广东的杨小彦老师、吴杨波老师,都经常为我们水彩画写一些理论性的文章。关注水彩的理论家慢慢多了,但还是不够。理论性的东西加强了,创作面貌自然也就不同了。”
近年来,一些美术机构也在前瞻性地介入水彩画欣赏推广与市场培育的工作,如广州的华艺廊、文理一堂,东莞的莞城美术馆,珠海的翰墨美术馆,近年来都陆续进行了一些水彩画的研讨与展览,其中一些机构在水彩方面的理论梳理工作做得相当扎实丰厚,并不亚于专业研究者。在水彩画理论逐渐建立、创作逐渐丰富多元、艺术机构参与推动的状况下,这两年水彩画的市场表现也在稳步提升。
然而,陈朝生也提出,展览中还是体现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开放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学院的水彩作品面貌仍然相对单一,相对于油画、版画等其他画种还是显得封闭、守旧。另外在水彩与当代艺术对接的过程中,部分作品暴露出简单模仿的痕迹。“但这毕竟是一个过程,可喜的是中国水彩已经迈开步伐,正在突破旧有的思维局限。”(冯钰 曾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