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陆晓翰画作《废墟》
远去的村落,水彩的魅力
从12月10日开始将持续到25日,主题为“远去的村落”陆晓翰水彩画展在汕头市衡山北路琪雅大厦对面“积墨轩艺术馆”盛大开展,粤东各地书画爱好者及各界嘉宾不妨移步该馆,一睹“陆氏水彩”之风采及魅力。
陆晓翰,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历届水彩画展评委。主要艺术活动经历包括:1994年,画作《自然》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2001年,画作《初春的阳光》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2002年,画作《微风》入选“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2004年,画作《庭院春色》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12年, 画作《修缮中的祠堂》获“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并刊登于2013年《美术》杂志第二期; 2013年,在汕头陈香阁和东莞岭南美术馆举办“陆晓翰水彩画展”个展;今年在汕头艺苑举办“三十年风和月——黄中羊师生水彩画展”。
据悉,水彩画是外来画种,经西洋传教士传进入中国仅百多年历史。“透明”一词几成水彩画专利,后王肇民先生突破西方樊篱束缚,著作《画语拾零》被奉为“粤派水彩”理论基石,正因有了王肇民这样的水彩大家,广州美术学院遂在全国水彩界声名鹊起,这在全国艺坛也是罕见的,而其中,陆晓翰无疑是重要一员,凭借其水彩画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大展所取得的骄人成绩,第十届全国美展水彩展区居然选择在汕头举办,顿令北方主流画界刮目相看,同时也代表了潮汕水彩画在全国水彩画界中占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初,陆晓翰从韩江边“美术之乡”澄海考进了广美教育系,有幸投在王肇民、胡巨湛等名师门下研习水彩,时逢八十年代初思想大解放,西方文艺思潮及西方画派大量涌入时期,这对陆晓翰产生了重要影响。早期“陆氏水彩画”在写实表现技法上确实下过一番苦功夫。而当人们还在为其精湛的写实技巧赞叹时,陆晓翰却又悄悄开始转型,选择了回归,向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寻求变革的原点。
陆晓翰轻松地放弃了他所谓的“强项”再度轻舞飞扬,他的水彩画既不再拘泥西方水彩画传统技法光影与色块的表达,也不再苦苦追求造型的所谓精准与色彩的厚度,画面不见了色彩混沌的层层堆积与洗染,细腻的干笔皴擦和软弱的笔触,取而代之的是干湿并用、笔墨并存的表达意境,令人耳目一新的洒脱格调跃然纸上。
“随类赋彩,应物象形”,陆晓翰做到了这个境界。从陆晓翰近年创作的大量风景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精髓之余,还溶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观念。观其画,大笔涂抹,水分淋漓,或导或引,让水与色之间相互交融渗透流淌,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田野泥土芳香、晨雾水气空濛、春山细雨湿润之曼妙。而对树木、远山、茅舍、古屋的刻画,则信手涂抹,干湿并用,勾勒点染,快慢疾徐,虚实相映,富有动感,那些层层叠笔、看似随意留出的水渍与光斑,形成了画面的气眼,使人似乎感受到空气之流动、光影之闪烁、色彩之斑斓,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放纵,实际上完全在他掌控之中,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收放有度。
近年,陆晓翰把大量时间与精力放在了风景写生上,足迹遍及南方的山山水水,苗寨的吊楼、古老的祠堂、韩江堤边的古榕、凤凰山上的天池、南澳岛的海滩,处处留下其足迹和身影。从他的画作中,人们轻轻地即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观陆晓翰的画,观者无疑久而久之会读懂他画中的高山流水。王肇民先生曾形容一幅好画应做到“有笔不见笔,有色不见色”,一切归于自然。画中国人的水彩,这或许就是陆晓翰画境的理想彼岸及某种写照吧,而他,还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此境界继续迈进。
本次长达半个月的“远去的村落”盛典,无疑更是“陆氏水彩”全面展示其强大艺术生命力及美丽魅力的绝佳契机及一大平台。(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