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孙志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美协常务理事、福建省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及私人收藏。
2014年作 《细雨绵绵》48*36cm
2014年作 《向怀斯致敬》48*36cm
2014年作 《沙柳》48*36cm
水彩画作为外来画种,传入中国也才不过百余年。经过几代水彩画家的不懈努力,现已蔚为大观,颇具规模,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彩画群体。特别是近20年来,水彩画的创作和展览十分活跃,佳作如云,参展者之多,水平提高之快,都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被学界公认为进步最快的画种。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的作品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画展显示了中国水彩画家的能力和实力,显示了作品的多样性,创造性和表现性,既有即物咏景式的作品,也有经过反复推敲、内蕴深邃的力作;不但有深谙西方水彩画光色表现之道的作品,也有充满着东方灵性和中华文化精神的佳作。无怪乎有人说这得益于有两千多年藉水作画 的民族对水的内涵的深刻理解。在驾驭水性材料方面,国人有着敏锐的感觉和悠远的历史经验。
众所周知,水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源。到过大西北的人,更能体会到江南水乡的可爱,水之可爱。水彩画和中国画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就没有水彩画,也不能想像中国画将为何物。因此说,水乃水彩画与中国画之源、之魂、之生命一点也不为过。
2014年作 《培田》 31*45cm
2014年作 《小树林》 48*36cm
2014年作 《原野》 39*54cm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华文化对水的内涵有着深刻的领悟与阐释,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哲理蕴意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以水为媒的水彩画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尤其在当下,对强调民族精神、强调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其实,西方的水彩画也讲意境,但他们的意境多数是一种“实境”,追求的是透视空间和色彩暖冷推移的“实境”。而中国画的意境更强调“虚境”,用“参悟”和 凝神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之美,体味山水的意境。正如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惟恍惟惚”意即似有若 无,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之物,如雾里看花,荷塘月色般的虚幻与朦胧。
2014年作 《清明》46*38cm
2014年作 《静静的小河》54*39cm
水有意境,水有禅境。水,是水彩画的灵魂。
俗话说:“作画先做人。”人品优则画品高,人品劣则画品低。水的种种品德,德仁礼义、善化、谦恭;下万物,纳百川;持之以恒,不舍昼夜;滴水穿石,锲而不 舍的精神,都是人们所应具有的品德。做人要像水那样,能容人,能下人,要静耐,要不争。荀子说:“不积细流,无以成大海。”泱泱大海乃千川万源汇集而成,要博采广纳,刻苦钻研,方能成就大业。要心静如水、澹泊宁静、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像水那样,“深者不测”有涵养。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要寄情于山水,善于发现大自然最美好的东西,为艺术而献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些不但是以水为媒的水彩画家所应具备的,同样也是所有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所应具有的思想素养。
2015年作 《晨》
水彩画为外来画种,是科学的,形而下的,如果能中西结合,通过科学的创作方法,融入中华水文化的观念、意识,我们必将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民族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佳作!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评论孙志纯老师说:志纯的画用笔豪放,简捷明快,在语言上是做减法的高手,对物象具有准确把握和高度概括的能力。看似随心所欲、一挥而就,却是笔笔见功夫,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他的作品整体感强,大胆地省略了无关紧要的细部,着眼于画面大结构、大色调和大色块的整体把握,又有精到的细部刻画,特别是富有灵性的 精心构图和巧思,使得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著名水彩画家黄铁山评论孙志纯老师说:他走的是“大写意”的路子,一方面借鉴了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一方面又以西洋画大块色的关系为基础。孙志纯是做“减法”的高手,他大胆省略了大量的细部,全力着眼于画面的大色调和物象色快的整体关系,又不放过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有画龙点晴作用的个别局部,因而他的画大气豪放又简而不空、耐人寻味。我想,这个课题是值得我们去共同研究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