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把中国的墨注入西方的水彩中,用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写意精神,描绘出一个具象中的抽象徽州,丁寺钟执着的探求,使他成为中国水彩画“意象创造”上具有杰出表现的艺术家。
在中外艺术的强烈对比中瞬间洞开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美国最大的美术馆,1998年4月的一天,年轻的丁寺钟在这个世界著名的艺术馆看了整整一天,试图从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美术方向。1987年从安徽艺术学校毕业后,丁寺钟专事油画创作,亦时常笔洒水彩、挥毫国画,受美术界西风劲吹的薫染,偏好制作、概念,及至怪诞。在油画的写实和抽象之间,在国画的具象和写意之间,丁寺钟摇摆、迷茫、苦闷、追寻。
在大都会美术馆数条街之外,是现代感巨强的世界著名的古根汉姆美术馆,这里正在举行“上下5000年中国古代艺术展”。丁寺钟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个展览,便好奇地走进展厅。秦汉的兵马俑、彩陶,晋唐的书法、绘画,夸张、自由、神妙。丁寺钟越看越激动,兴奋的神经仿佛闪电击石,瞬间洞开,迷茫10余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那种聚于内而形于外,由具象而为意象的艺术,比西方焦点透视、本真描绘的艺术更具丰富性和感染力。
是时,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正在进行一场反方向运动,西方从写实转向内心表达,中国则从内心表达走向写实。回到安徽合肥,丁寺钟从一个美术创作上的盲目者涅槃成一个清醒者,自觉地致力于水彩画中国化探索。
水彩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715年郎世宁来华传授西画算起,至今正好三百年。和油画一样古老的水彩画,自明朝后期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后,颇受中国艺术家喜爱。但受颜料、材质和观念影响,几百年来中国水彩画的创作,总是带有浓重的西方口味。“必须注入新的样式,才能在中国浩瀚的美术长河中翻起一个浪花。”丁寺钟给自己明确了一个伟大的目标。
找到一个题材,创作一种技法,呈现一种面貌
行楷隶篆,人物山水,每个书画家都有自己喜爱的形式和题材。生于北方的汉子偏偏喜欢上了江南徽州。1986年10月还是学生的丁寺钟第一次远行写生,第一次到皖南。一脚踏进歙县,连绵起伏的群山,青山绿水中的乡村,高大的牌坊,洁白的马头墙,丁寺钟“一下子傻了”,那个梦想中的遥远的故乡就这么真实地怀抱着自己。在21世纪的曙光中,丁寺钟实现描绘对象从淮北平原到徽州天地的时空大转移,开启艺术创作上质的飞跃。
在位于合肥芜湖路上丁寺钟的创作室,有一台自动小型研墨机在不停地研墨。把研墨注入水彩中,是丁寺钟成功的法器之一。丁寺钟说,水彩流动性强,既写实、细致,又可深刻,这是其他材料替代不了的,因故钟情于水彩。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料,但在西方水彩画中并不运用黑色。丁寺钟打破这一禁忌,恰恰以黑色为主调,把中国特有的墨放入水彩。墨分五色,研墨尤能表现画面的厚重、沉着、丰富。
站在淮北平原上,少年的丁寺钟抬头看大雁北往南飞,不知道飞翔中的大雁会不会掉队、坠落,那高空中的风筝会不会断了线,断线的风筝不知将飘向何方。纯朴、宁静、空茫、伤感的情怀,总是在丁寺钟创作时自然而然地流淌在画面上。他以为:“我现在所有的表达都是童年少年时代的情绪,这将伴随我终生。”“我迷恋中国文化,骨子里追求诗意的美。”于是,当徽州出现在他面前,他便找到了缔结情怀的那种绳索,少年的情怀和徽州村落在艺术的脑海里交错、交织、交融,幻化出一幅幅意象的画面。
在丁寺钟笔下,《丁村岁月》《丁村日落》《徽州意象·落花山庄》《徽州意象·墙》等许多获得全国水彩粉画展大奖的作品,都以深重的颜色、自由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远近变幻的色调,呈现出一个如梦如幻、如歌如泣、优美而伤感、古老而空静的“徽州”。
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画风。新安画派大画家黄宾虹先生感悟徽州之意境“雨淋墙头月移壁”,丁寺钟说他的审美观念恰巧与之契合。情趣上,丁寺钟追求纯净、自然、自由。思想上,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悲悯天地中五位一体
月光、斜阳、春色、秋情、河流、村落……徽州的山水风光在丁寺钟的笔下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地呈现,惟独不见人。在《砚山村的春天》里,金黄的油菜花铺满田野,山林青翠欲滴,农舍柴门打开,一片春意盎然,人呼之欲出,却觅无踪影。丁寺钟是那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潇洒豪放,讲情重义,热爱生活之人,独不画人,而专情于天地、山水、村落。他非不爱人,不爱有生命的动物,而是把情爱、赞美、悲悯都倾注在大自然中。他说:“大自然是生命之根,是人类精神的归宿。”
但凡杰出,必有其因。1963年,丁寺钟出生在宿州这片曾养育了众多美术名家的土地上,四五岁就喜欢涂鸦,高中时初显绘画才能,被区文化馆馆长发现,从此开始专业训练,并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魁梧的身材配着挺直的腰板,方正的国字脸上长着浓密的美髯,细长的眼睛透着淡淡的笑意,天资聪颖的丁寺钟洋溢着文人洒脱的才情。
才情、悟性、勤奋,这是一个画家取得成功必备的三要素。丁寺钟三者皆备。他说:“我有四宝。一宝曰书,每天读书,师古今中外而不仿,汲取画外之营养;二宝曰劳,创作不辍,不分昼夜,写生不止,不舍朝夕;三宝曰新,没有新意不画,胸无激情不谋划,画无新意不收笔;四宝曰乐,不快活时不画画,快活是一种感觉,心乐神知,心乐手知。”
聚于心,发于情,化为象,现为画。这是丁寺钟作画的心理过程。丁寺钟作画通常只打腹稿,不画草图,一旦情绪涌动,灵感突现,便提笔洒墨,或笔走龙蛇,或轻点重捺,或一气呵成,或精细数遍。凡画皆性之所来,情之所至,手随心动,象随手出。“每画不能复作,我自己亦不能再造。”
徜徉在丁寺钟编织的水彩世界里,我们试图寻找其内在的逻辑路径: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表达的艺术语言——水彩画;创作出水彩画中国化的独特语言,融入中国画元素——研墨;觅到一个理想中的题材——徽州,绘画语言、审美情趣、思想观念都通过徽州这个载体而自由地呈现;达到一个自己表达的艺术境界——空灵、悲悯;再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天地大美。几十年的艺术跋涉,丁寺钟终于在水彩画、研墨、徽州、空灵、天地大美五个体位坐标中实现了有机统一。
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丁寺钟的画:“他近乎抽象的意象水彩画与西方的许多抽象画不同,有东方的、中国的情韵,有激越不失沉稳、犷放不失严谨的气度。”旅美著名中国画家简繁先生著文道:“我和丁绍光常常讨论……就一般画面效果而言,中国的水墨画和水彩画大都画得太软太弱,缺少坚硬的筋骨和阳刚之气。但我们第一次看到丁寺钟以黑色为主的水彩画《丁村系列》时,都不禁为之一怔。”英国《Argus周报》专栏艺术批判家撰文说:“来自中国的画家丁寺钟先生谙熟西方抽象画技,自然而巧妙地把东西方绘画糅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神秘而悠远的古老东方‘神话’。”
艺术造诣正在冉冉上升的丁寺钟可谓势头强劲,其作品入选第八届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第二届“李剑晨奖”水彩双年展金奖、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多个大奖;作品同时入选《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等重要展览,并被录入《改革开放——中国美术三十年》等重要文献。丁寺钟先后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举办个展和参加联展;出版有《中国当代画家·丁寺钟作品选》(安徽美术出版社)《意象之间·丁寺钟水彩画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头顶炫目的荣誉和桂冠,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丁寺钟仍然勤奋而谦逊地创作着,诚如简繁先生所云:“丁寺钟是一个有真理想和真自信的人,他实际上正在做重大突破前的谋划准备。”(李仁虎 路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