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明代杨基在《菩萨蛮》一词中这样写道:“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隐隐约约,欲诉还羞。美在扑朔迷离,美在诗魂画意。
无论是盛放的刹那抑或蓦然回首间的凋零,都能由画笔凝成那一瓣恒久的心香,一份绿肥红瘦之朦胧掩映。就像拥有睡莲池塘的吉维尼村,是莫奈的“大自然闺房”一样,在徐家晔的水彩世界中,也有一泓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那是源于自然的体悟,任心灵触角伸展向广阔空间,探索、咀嚼、回味……
徐家晔先生,著名水彩画家,生于1942年7月24日。196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师从:吕斯百、秦宣夫、杨建侯、杨云龙等前辈艺术家,现任上海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会会员。多年来默默耕耘于美术园地中,在其四十年的艺术教育生涯中以其人品、艺德、画技启蒙和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如严培明、王天德等。
徐家晔先生,作品曾三次参加上海艺博,十余次入选上海市水彩画展,作品“市花赞”入选2001年上海美术大展,作“水乡情”入选中韩水彩画交流展。
作品黑白水彩画系列,入选维也纳联合国大厦展览大厅的中国水墨画大展……水彩画作品多次参加艺术拍卖会,作品被中外人士广为收藏。
徐家晔先生的艺术创作从写实主义到涂鸦风格,到意象风格,到抽象风格,再到墨影印象派风格,期间历程数十年,五种风格蜕变实乃滴水穿石般的坚韧执着。远朱近墨进而知黑守白,
期间的情感变化亦如蚕蛹化蝶般的跌宕跃然。
有人曾这样描述徐先生的绘画风格:“充分利用水和色的自然交融,追求东方式的梦幻氛围,用散淡野逸的笔触追求水彩画的轻快感,使画面与观者形成有震撼力的交流。”
徐家晔老师说:“从我踏进艺术殿堂之门,到后来的回炉进修,一路走的是学院派之路,一味追求表达对象之形象,但技途往往会误入歧途,作品像照相、像别人画的、像自己以前画过的。
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评价说中国市场上的绘画作品千人一面,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他的一席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感到要改变画风,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审美观念。艺术家必须能够发现美,更能够创造、激发观者美的享受,逐步摆脱对象的束缚,把自己的思想与对象有机地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思维结合起来,使整个画面造成和观者之间的互动、共鸣。”
徐家晔老师总结出自己的艺术宗旨:得其意而忘其形。不千画一面,浓也随意,淡也随意。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
上海水彩画研究会老会长王云鹤先生是这样来描述徐先生的绘画风格的:“徐家晔的水彩画不会去一味复制对象,而且摆脱了景物的束缚,更自由、更主动地组织经营画面,充分利用水和色的自然交融,追求东方式的梦幻氛围,用散淡和野逸的笔触,追求水彩画的轻快感,使画面与观者形成有震撼力的幻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徐家晔老师说:“艺术也是一种爱的传承与永恒。老师把技艺与关爱传给我,我再把它传给学生,传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老师们的师恩师德令我终身难忘,教会我做人,教会如何教书育人。
在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中,以他们为榜样,也培养了一批颇有艺术造诣的学生。我很幸运,有一批不忘师恩的学生给了爱的回报,有带我出国游历的,有租画室给我用的,有为我精心制作画册的……我体会到教育工作是爱的传承,不急功近利,付出爱,发扬爱,传递爱。
徐家晔老师两年前入住亲和源养老公寓期间,接触到一批对国家有贡献、工作有成就的老人,萌发了画他们、歌颂他们的念头,两年中画出了亲和源百老图,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与称赞。
更体会到:“人间最宝贵的便是爱,爱可以传承,可以消融一切矛盾,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我在爱的回流中生活,很开心,很幸福,很享受!画家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享受美,传递爱。”
马学仁老先生,今年90岁,他第一个进入我的视线。在龙惠专线公交车上,多次看到一位有艺术家风度的老者在画铅笔画。一交谈,得知他也住在亲和源,酷爱绘画和书法。这样就开始了我画“亲和源百老图”的历程,一边画,一边了解老人,很多感人的故事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
——摘自《亲和源百老图》序 图/文 徐家晔
郭慧秋,一直活跃在亲和源的舞台上,年迈九旬,仍然热心音乐事业,弹奏钢琴,样样都是能手。难能可贵的是,她还照顾着96岁的失明老伴。平时,扶持着老伴去医院吸氧气,去食堂吃饭,她说得很轻松,“让他动动”。我把她俩手拉手的镜头拍下来,又画成一副画,题目就叫“老伴”。多么令人敬仰的一对老寿星!
——摘自《亲和源百老图》序 图/文 徐家晔
展览信息
戏墨舞彩--徐家晔作品展
时间:8月2日-9月2日
地点: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上海大厦1028室
主办:百老汇艺术中心
费用:免费(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