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董克诚在基隆海边写生
中国写实水彩:董老师,2016年您用赋的形式为“元宵佳节中国写实水彩网络展”写的前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元宵节前夕我们想再约您为网络展写个前言,才得知您正在台湾写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有了这次台湾之行?
董克诚:今年元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高冬教授邀我一起带北京水彩研究院的部分学员利用春节假期去台湾写生,我和高冬教授是多年的好友,所以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中国写实水彩:能简单说说这次台湾之行吗?
董克诚:我们一行20多人于2月2日(正月初六)晚上抵达台北,从台北会见了几位艺术界的朋友后,开始环岛之行,然后又从基隆回到台北。因为整个台湾只有两个北京那么大,所以我们此行十多天也算是深度游了。
中国写实水彩:您又画不少吧?
董老师:写生画得并不多,因为提前知道了具体行程,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除了在台北会见朋友多待了几天,其他时候都是行程匆忙,每天换一个地方,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让我从容写生,所以在工具准备上以记录为主。带学员外出,他们多需要客观写实的具体方法,所以白天共同写生时我尽量中规中距,以尽教师之职。到了晚上我把来不及写生的补记下来,相比白天的严谨,夜晚补记,主观创作,信马由缰,自由挥洒,不亦乐乎。感谢邀请方周到的安排,让我始终一个人住一个房间,这样不至于影响别人的休息,所以每每补记到凌晨。现在翻看这批作品,更像是一本绘画版的游记。
中国写实水彩:好期待这本游记。
董老师:好,我就结合照片,和读者朋友回顾这次台湾行吧
①台北
我们一行2月2日晚11点多抵达台北机场,办理完酒店入住手续后已近凌晨1点,所以没有真正看到台北景观。第二天一早拉开窗帘,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台北地标性建筑——101大厦,原来我就住在它对面!我迅速拿出画具画了两张速写,算作台湾行的开篇之作。
董克诚在台北下榻处的“工作台”
董克诚作品:台北的早上 15 x 20cm
董克诚作品:台北的晨光 20 x 15cm
在台北的几天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人们是那么“温、良、恭、俭、让”,处处透出受过良好儒家文化熏陶的美好习性,做人做事都有我喜欢的那种“民国范”。
我几次深夜时去敦南那家二十四小时都营业的“诚品书店”,那些安静读书或困了依着书架睡着的人们,让我非常感慨。
董克诚作品:力丽哲园的大堂 36 x 25cm
董克诚作品:力丽哲园的大堂(局部)
董克诚作品:夜咖啡 15 x 20cm
董克诚作品:台北早餐 42 x 28cm
董克诚作品:台北早餐(局部)
②台北故宫博物院
记得二十年前,一次茶后随手列出古今中外今生必亲睹的二百幅作品里,其中有八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依次是:
五代南唐 巨然《层岩丛树图》;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宋代 郭熙《早春图》;
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
元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元代 倪瓒《容膝斋图》;
明代 沈周《庐山高图》。
所以此次台湾行最吸引我的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了。
如果让我在历代绘画宝卷中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华夏山水真精神者,我肯定选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藏在天津博物馆的同是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年轻时曾用几个星期时间临过此图。无论是卓立一峰、顶天立地的构图,还是巍峨雄浑,沉静典雅的意境,以及那雨点如麻、顿挫有致的画法,无不体现一个东方大国至尊的气派和高古、优雅的汉文化深度,令我深深折服。遗憾的是这幅画并未展出,只看到了倪云林之作。不过还是有幸见到了我曾不知临过多少遍的“毛公鼎”和“散氏盘”。傅山在《霜红龛书论》中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至今,初习书法者让我开临帖书目时,这两帖还是必临之首。
故宫博物院里展出的其他藏画实在乏善可陈,倒是瓷器部分有些特别生动,可能是与期望值相差太远,无论从场馆的规模还是展品,让我有些许的失望,期待今后有缘再见另外七张旷世之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散氏盘
董克诚作品:明杯 12 x 12cm
董克诚作品:瓷娃 15 x 20cm
董克诚作品:清五彩 12 x 12cm
董克诚作品:狮.左 12 x 12cm
董克诚作品:狮.右 12 x 12cm
董克诚作品:出征 12 x 12cm
③开始写生
淡水是我们写生的第一站,听导游讲,这个炮台是有清三百年来唯一在海上打败过西方军队的地方。为了向先辈致敬,写生就从这些大炮开始了。淡水老街非常具有民俗色彩与怀旧风味。
淡水炮台
董克诚作品:淡水炮台 26 x 42cm
董克诚作品:淡水炮台(局部)
董克诚作品:淡水老街 30 x 20cm
董克诚作品:淡水老街的夕阳 30 x 20cm
在台北住了四天后,我们一行开车开始环岛写生。这二十多名学员均来自高教授创办的“北京水彩研究院”,由建筑师、设计师、教师等组成,虽然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挚爱水彩。我发现真正挚爱水彩者,起码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源于深爱,二是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三是具有贵族精神或精英本性。这次写生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一判断。
我虽然与带队者高冬教授认识近三十年,但一起写生这只是第二次。第一次还是二十多年前,他邀我一起带建筑系的学生去蓟县,那时他手持特大号板刷在两块自制的整开画板上自由驰骋的场面,至今还是我对他记忆的定格之一。
与高教授共同写生让我受益良多,经常是写生后坐在大巴车上,我们还在讨论画里画外。晚上高教授还要复盘白天写生的重点、难点。学员们的进步就可想而知了。
在中国水彩界,高教授达到的高度,无需我多言,明眼人一看作品自会心知肚明。他自信执着的性格,超然物外的处事,富于磁性的声音和卓尔不群的组织才能,让这次写生的幸福指数爆棚。其实幸福很简单,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我喜欢这种不靠权势,让作品说话的至纯至真艺术家。
董克诚作品:阳明山的教堂 42 x 28cm
董克诚作品:淡水黃昏 25 x 20cm
董克诚作品:淡水黃昏 (局部)
董克诚作品:到此一游 12 x 15cm
董克诚作品:背影 12 x 12cm
董克诚作品:旗津街上所见 22 x 28cm
董克诚作品:去阳明山的路上 12 x 12cm
董克诚作品:雨中高雄教堂 38 x 26cm
董克诚作品:村口的佛像 25 x 25cm
董克诚作品:台南所见 38 x 26cm
和高冬教授共同写生
董克诚作品:海神庙 26 x 38cm
董克诚作品:台南关帝庙 12 x 12cm
晩上讲课的高教授
④一家亲
此行学访所到之处,每每需要留些笔墨作为回赠,高老师嘱我代表团队进行书法交流。自幼喜欢书法的我平时自喻“写得比画得好,画的比说得好,说的比唱得好”,没有谦让。
国画大家刘旦宅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我也认为书法是诸多艺术门类的最高境界,我对书法的研习至今不辍。我喜欢那种不论笔的利钝,纸的精粗,环境的好坏,情之所至,如入无人之境,抓笔就写的的磊落感。所以我写字从不挑剔纸笔,并且铺多大纸我就写多大字,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不亦快哉。
董克诚在台书法交流
董克诚在台书法交流
董克诚在台书法交流
在建国科技大学访问时,与该校许文融教授共写一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每人各书一句,因为此行没带印章,所有名章闲章都是我用朱砂所写,本来想写个年款章,但临时改写“一家亲”,感动了在场的不少人,此为吾心声是也。
董克诚在台书法交流
董克诚朱砂手绘印章:一家亲
⑤日月潭和阿里山
要说台湾风景名气最大的恐怕就是这两个地方了。就风景而论,阿里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在阿里山的火车站等候观光小火车时,听到山溪潺潺,看到树木苍翠,山间云雾缭绕,如入仙境,让人遐思无限。在领队尼老师的提议下,大家让我以雾中的树丛为景进行写生示范,时距火车进站只剩二十分钟,我展纸疾笔,即刻就让阿里山的云雾飘到了画纸上,不亦快哉!这幅速写只用了7分钟15秒就完成了(尼老师全程用手机录像后告诉我的具体时间)。
而日月潭实在一般,与我想象的逊色不少,所以只是画了一张“到此一游”般明信片式的记录,算是来过此地了。
董克诚在阿里山写生
董克诚在阿里山写生
董克诚在日月潭写生
⑥太平洋
此行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太平洋的波涛了,这个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的地方,终于波澜壮阔地展现在我面前。我们从台北一直到最南端的巴士海峡,再经此折回基隆,基本是沿着太平洋且行且住且写生。在审美情结上,喜欢壮美的我,面对大洋气满丹田,栏杆拍遍,心中慢慢涨起庄严的潮。浩瀚的太平洋真是精神道场,生命禅床。
董克诚在海边写生
董克诚作品:海边写生的高教授 32 x 48cm
董克诚作品:海边写生的高教授(局部)
董克诚作品:海边写生的高教授(局部)
董克诚在写生
董克诚在写生
董克诚作品:恒春沙滩 12 x 12cm
董克诚在垦丁写生
董克诚作品:去垦丁的路上 12 x 20cm
董克诚作品:垦丁的沙滩 35 x 48cm
董克诚作品:垦丁的沙滩(局部)
董克诚作品:阳台所见 20 x 30cm
⑦萧氏传奇
“画胜景、访高人,购奇书,品美食”是我出行的四大主题。此行除了与《老夫子》作者王泽先生、歌唱家张曼女士和其他几位画家朋友会面外,最难忘的是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萧大可先生。据说他家收藏有中国最全的道家典籍,颇具传奇色彩。其父萧天石先生民国时任四川灌县县长,在某日,一白胡子道长赠给他多箱道家经典,并告诉他:“你需去一海岛才能将这些经典保护下来,日后这片土地将会发生一场文化劫难。”撤回台湾时萧天石先生弃掉所有家产,只将这些道家经典历经千辛万苦带到了台湾,后又成立出版社刊印,据说有些书在大陆早已绝迹。无论这些经典的保存经历具有多少传奇色彩,但是萧氏家族为弘扬道家文化倾其所有,功不可没。
在萧先生的客厅,左边挂的是齐白石的一幅《喜鹊登梅图》,巧的是小时我曾按画册临过此画。右边是于右任的草书,迎面墙上天师道符边是“开张天岸马,奇逸云中龙”联,真可谓室雅书香,相见恨晚。萧先生执意设家宴招待我们,盛情难却,吃的是火锅,这位地道的四川人请了顿还算地道的东北酸菜火锅,有点意思。
我自幼崇敬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但在社稷危难时为国捐躯、为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不惜一切的平凡人。与萧先生会面归来,静心研墨,展开画纸,为萧大可先生造像一幅,待有机缘再见时送给先生,以表敬意。
和"老夫子"的作者王泽先生
王泽先生笔下的老夫子问候董克诚:克诚老友!您好!
歌唱家张曼女士在独唱音乐会现场手持董克诚的速写
董克诚作品:张曼女士独唱音乐会的速写
董克诚作品:歌唱家在阳明山别墅的走廓 35 x 22cm
董克诚作品:意写萧天石先生 30 x 45cm
董克诚作品:意写萧天石先生(局部)
董克诚作品:萧家猫 30 x 22cm
萧大可先生赠书
董克诚作品:道可道一一为萧大可先生造像 50 x 60cm
董克诚作品:道可道一一为萧大可先生造像(局部)
董克诚作品:道可道一一为萧大可先生造像(局部)
董克诚作品:密宗通关 30 x 20cm
⑧难忘基隆
从萧先生在台北的家出来,已是晚上十点多了,驱车直奔基隆和大部队汇合,住下后发现窗外就是基隆军港,转天早早起来,遇到同样早起的一位学员,共同登至港后的小山。至顶时拐过街角,远远见一大佛在一片树丛中。这是我非常喜欢的风景模样:在平凡世界中蓄含着精神感召。走进山顶庙宇,梵音处处,佛号声声,真是个“明心见性”的好地方。
庙门外道边有尊蒋公铜像,顿生“感悟沧桑变,天涯极目时”之感,不由得想起在阳明书屋曾见过蒋公手书那联“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此时我临松远眺,看云卷云舒,心潮逐浪,起伏激荡。
基隆山顶
董克诚作品:基隆大佛 30 x 20cm
董克诚作品:街头的蒋公雕像 15 x 20cm
董克诚作品:街头的蒋公雕像(局部)
基隆卧佛
董克诚作品:基隆卧佛 20 x 30cm
董克诚作品:基隆卧佛(局部)
窗外的基隆军港
中国写实水彩:写生结束了,能否谈谈您对台湾的印象吗?
董老师:以往我对台湾的印象是停留在梁实秋的散文里,白先勇的小说中,余光中的诗行间,是齐豫的歌,是席德进的画,此次环岛之行,觉台湾确是宝岛,面积不大,地貌异常多样,真如一姿色皆佳美妇,该瘦的地方苗条,该肥的地方丰满,不足之处是这美妇欠些文化的厚重和矜持,从极度夸张的寺庙建筑到寥寥无几的有价值的古迹可看出这一点。从随处可见的书籍和画像上看,孙中山和蒋介石仍然是这里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物。
董克诚作品:大元帅 48 x 30cm
董克诚作品:大元帅(局部)
董克诚作品:抗战时期的蒋公 48 x 30cm
董克诚作品:抗战时期的蒋公(局部)
董克诚作品:阳明书屋有此照 12 x 12cm
中国写实水彩:您是如何在短时间里了解台湾的?
董老师:短时间去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窗口有两个:一是庙宇,二是夜市。在台湾无论海边还是乡村,随处可见佛寺及教堂,信仰取向一目了然。走进庙宇,佛祖、菩萨、罗汉、老君、八仙甚至鲁班、文曲星、土地爷等应有尽有,谁也不得罪,只要进来,各拜所需,这非常反映出岛民心理,折射出价值观念。
董克诚作品:淡水天官 50 x 38cm
董克诚作品:淡水天官(局部)
董克诚作品:花莲土地 38 x 25cm
董克诚作品:高雄金刚 30 x 20cm
董克诚作品:台南天官 50 x 38cm
董克诚作品:白先勇青春版的牡丹亭 50 x 35cm
中国写实水彩:能谈谈您对两岸看法吗?
董老师:我不清楚两岸有多少误读,不过布考斯基的一首诗基本能表达我对两岸的感觉:“在流行年轻的时候,我老了/在流行笑的时候,我哭了/在本来无须太多勇气就能爱你的时候,我却恨你了。”元宵节在高雄晚餐时,饭店墙壁上,左边挂毛泽东草书《沁园春·雪》,右边挂一阙原韵词——颇有意味。
《沁园春》原韵词
我乃一介书生,就不妄谈政治和体制了。惟愿两岸有能力者以弘一大师的“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庞大;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的偈句为出发点,推动民族统一大业,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具体到我个人,对台湾的认识,可概括为:
虽小却好,
虽好但小,
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
董克诚:《访台有感》
中国写实水彩:谢谢您接受采访,我们期待对您下次报道。
董老师:谢谢,在旗津时来自青岛的戴京涌君送我一个手掌大小的水彩纸册页,就以它给这次台湾行划上个句号吧。
董克诚作品:台湾有文献记录是从荷兰人开始的
董克诚作品:润生万物
董克诚作品:有感
董克诚作品:处处民国范
董克诚作品:施导
董克诚作品:憾事
每到一个地方,董克诚除了画画就是逛书店。 (包仲川 摄于2016年12月 香港)
董克诚艺术简介
董克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10月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天津水彩艺委会副主任。作品曾入选第七届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和《中国水彩百年大展》《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等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出版了包括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水彩写生教程》《油画静物画例》《水彩画艺术表现》在内的十二部专著和画集。曾于俄罗斯、荣宝斋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外藏家广泛收藏。2008年作为国家教委选派访问学者赴俄罗斯等国考察美术教育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