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0月生于天津。师从王之海老师学习绘画,奠定了较深的绘画基础。现任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40 多年。现为天津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高级会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潜心钻研刻瓷技法,创作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理念,又吸收了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自成一派清新淡雅的田园风格;作品曾多次在地方及全国比赛中获奖。2004年以来受山东省刻瓷艺术大师王一君的细心指教,受益匪浅。在人物肖像方面颇有心得,曾为多位近现代名人刻制肖像。其中,刘欢和陈忠和肖像瓷盘,已被本人收藏,《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件作品被周邓纪念馆收藏。
 
 
  陈起平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图文实录
我是在绘画基础上进行刻瓷工艺研究的。当时,我任初中的美术老师,见到其他老师在盘子上刻东西。我发现,这个工艺很有意思,于是就问了这位老师一些相关的信息...[详细]
 
 
 
 
 
刻瓷艺术家陈起平:刻瓷是再创作 釉雕是基本功
[陈起平]:刻瓷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模仿某位大师的绘画作品,在旁人看来,无非就是在盘子上模仿他人之作。而我是要有一个二次创作过程的。比如说雕人像。拿过一张照片来,照片中呈现出了明暗的变化。这就需要在刻瓷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创作。要把立体感、明暗、光线、自己的感受都要刻进去。 我所刻的人像作品至今已有200余件了。这其中包括釉雕和上色两种。釉雕是练习刻瓷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初学刻瓷的时候应该以釉雕为主,通过尖刀和平刀相结合,在力度、角度、速度上不断变化 ...【详细内容
 
 
 
刻瓷艺术家陈起平:工笔写意相结合让刻瓷更具韵味
[陈起平]: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很重要,如何配色就显得弥足轻重。在创作刻瓷作品的起始阶段,要考虑如何构图、布局以及立意等,这是刻瓷创作的前提之一。掌握了这些,就知道了在哪里用尖刀,哪里用平刀。或者两种刀相结合,如何增加厚重感,以及把国画的韵味刻出来。这些功夫的历练,需要长时间的摸索。最后,我形成了一种中西结合的风格,既让人感觉到传统的韵味,又融合了现代的表现手法。这样的作品才是耐人寻味的。此外,我还把中国画中的工笔和写意相结合起来,这就更加焕然一新了。作品中...【详细内容
 
 
 
刻瓷艺术家陈起平:探索刻瓷的中西结合表现方法
[陈起平]:这主要是在刻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如说,我的作品《华夏之光》。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国宝档案》。这个节目讲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把每个时期的顶尖作品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都表现出来了。比如说,青铜器、玉器、彩陶、瓦当以及青花瓷。我想把这几件最杰出的工艺品综合到一个作品中,然后将这件作品命名为《华夏之光》。这件作品,我就采用了中西结合的表现方法。这件作品中融合了彩陶、红山文化的玉猪龙、青铜器的马踏飞燕、四灵之一白虎图样的瓦当 ...【详细内容
 
 
 
刻瓷艺术家陈起平:《多难兴邦》记录5·12感人时刻
[陈起平]:我的感受是这样的。5·12大地震之后,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救人的场面,还有总理疲惫的身影让全中国的人民为之动容。此时此景,我也深受感动。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想应该做一些事情。就产生了一种想法,想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用自己的手艺,把这件历史事件记录下来。于是,这件作品就诞生了。 我选择了一部分抗震时的照片和场面,重新构图构思画出了草图。用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在直径将近73公分的大盘子上,创作出了这件作品。后来在山东参展,受到了好评。当时...【详细内容
 
 
 
刻瓷艺术家陈起平:刻瓷的成就源于有绘画基础
[陈起平]:还有一个作品是《盛世升平》,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云龙纹螭耳瓶。这件作品中的龙,是在瓷瓶中的里面,感觉很清新很透亮。我想,现在的时代正是国家兴旺社会和谐的时期。在此基础上,我就想把龙给展开,展到瓶子外面。单就草稿,我就画了好多遍,一遍又一遍的否定自己。最后定稿的是原来的瓶子没有动,但是让龙从瓶子中腾飞出来,盘绕在瓶的周围。展现了一动一静的效果。把龙做成了“活”的效果。我又根据自己的想法专门订做了盘子。上面是蓝色的,下方是白色的...【详细内容
 
 
 
刻瓷艺术家陈起平:刻瓷不比绘画 要耐得住寂寞
[陈起平]:刻瓷艺术在全国范围来讲,山东发展的比较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就起步了。到90年代,2000年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规模。所以他们那刻瓷的人比较多。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就有很多。刻瓷这门工艺他们开发的比较早,当地又出瓷器,所以从业人员比较多,发展的也比较快,而且技法创新的也挺快。所以我也受他们的启发,每年我都会去山东,和他们去交流。这对于我有很大帮助。其他地方的省市,相对来说刻瓷的人就少了。就我们天津来说,现在老年大学的学员占一部分,已经发展到几百...【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