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中欧文化对话年中,中欧双方以思想文化对话与文化艺术交流为主线,在中国的22个城市和27个欧盟成员国之间完成了近300个合作项目,其中包含文学、艺术、哲学、语言、体育、新闻出版、青年交流、旅游等多项领域。为了延续对话年取得的成果,昨天上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欧盟教育文化总局共同主办的“中欧双方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领域中相关方的现状研究”会议在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会议现场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更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目前,中欧文化关系正处于现状最好、潜力最大的历史最佳时期,中欧文化对话年既展现了两个文明发源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包涵了当代文化中的动态创意和思考。本次对话是中欧双方以对话年为契机和新起点,进一步加强中欧在文化方面的合作意愿而举办。
本次对话围绕“文化遗产”“文化与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三项文化领域展开的话题。来自中欧双方的20多名嘉宾出席了会议,他们均为在各项文化合作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其中包括政府官员、文化企业家、创意产业领袖、独立的当代艺术鉴赏家、艺术院校代表、独立分析师、创意集群开发者和项目制定者等。与会的嘉宾们分别进行自我介绍,与大家分享了各自在合作中的经验,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大家均表示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中欧双方能够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缩小因文化理解形成的差距。在文化遗产方面注重发现,通过发现双方丰富的文化遗产来寻找和当今思想、观念、文化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内容;在文化创意方面注重激发,通过业界专家来满足双方在创意产业上的共同需求;在当代艺术方面注重对话,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当代人如何表达对世界的感受来增进交流。此外,大家还希望双方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透明,持有尊重和平等的态度站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对方的文化;另外还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智慧、博爱并相互帮助的角度进行交流,才是实现文化交流的方式。
范迪安馆长进行主题演讲
随后,会议进入文化合作框架设定环节,双方的嘉宾代表围绕今后的文化发展做出发言,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进行了首个主题演讲,他表示,文化交流是许多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每一个机构都是微小的个体,但是汇聚在一起的影响却不可低估,用“涓涓之水汇成江河”得比喻再恰当不过。如果把每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比喻成一条河流,它们共同汇聚在文化交流的大空间里便形成世界文化的大海,这样看待中欧的文化关系不仅能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也能打破20世纪中欧文化之间因盲点所致的紧张感,这是我们在21世纪文化交流中的任务。在谈及“当代艺术公共化”的问题时,范迪安馆长表示,艺术的公共化需要渠道和平台,艺术博物馆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举办国内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展览。中国美术馆与欧洲博物馆之间也有很多合作项目,它们在中国公众之间产生很大反响。
在谈及当代艺术领域的合作时,范馆长还表示,虽然欧洲的博物馆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很感兴趣,但在交流方面却没有投入太多精力。虽然中国政府和艺术博物馆都有意愿在欧洲的博物馆开展当代艺术的交流合作,但其中的渠道却没有真正畅通。艺术交流需要好奇心,中欧在古典艺术表现的比较充分,而对于当代艺术还尚有缺乏。双方还是需要在交流中重新唤起在当代艺术方面的交流兴趣。
与会嘉宾发言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的Oliver Radtke先生为大家带来了海牙会议上关于中欧之间文化关系的报告,他表示,文化交流势必会产生一些新结果,它们或存在于文化交流之外,或存在于交流的过程当中,这些都在双方沟通之间产生。自己在过去的13年中往返于中国和德国,在中国和欧洲的不同文化领域里,无论是外交、民间组织或是投资人,他们之间的交流都给自己留下了回忆。在与中国开展可持续文化交流的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良好政策对中欧对话产生的影响,即“由高带低”合作平台的重要性。政府和官员往往在文化交流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们给民间组织提供互动提供平台和优待政策。相信在本次对话以及将来的对话会议中,中欧双方会达成更多的共识和宣言。
从事中欧文化交流40年的Akman先生表示,目前的中欧文化交流还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应当在关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同时把目光投放整个中国。目前,威尼斯拥有超过200位中国艺术家的著作,但在德国慕尼黑的书店却看不到任何一本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写作的书。中欧的文化交流还是存在地区性差异,在未来的合作中应当缩短地区差异,求得均衡发展。
上海戏剧学院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梅君为大家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见解,她表示,中国专家把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三个方面:创意经济、创意社会、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作为2004年从英国引进的概念,早些年有关产业如何创意化也发生过一些争论,其中包括创意产业如何与经济价值何达到协调。过去的10年中,中国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通过财政投入和推出战略政策来支持创业和学院的发展,其中在医疗、产业、教育、旅游等多方面产生效应。这使大家认识到创新和技术是如何影响文化、艺术以及它们的流通。随后,郭梅君女士还提出了一些看法,她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但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尚有欠缺,中欧对话应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通过政府的更多合作项目来深入沟通,实现共同繁荣。
主题演讲过后,嘉宾们围绕着过去的重要项目以及合作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矛盾,分析了目前中国与欧洲在双向文化合作方面的现状,大家围绕合作中的空白领域和尚未开发的领域展开发言。并对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官方也提出了建议和策略性的想法。大家一致认为,政策领域间的对话为中欧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中欧关系是在许多重点领域里日益密切的政策协调,本次对话活动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欧之间的关系,发现双方共同关注的新领域,同时为彼此在未来可能互利合作的方面提出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研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