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兰在市社联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2-10 16:12
社联、文联、作协是党领导的文化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市社联、市文联、市作协团结带领全市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奋发前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市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创造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全市文艺工作者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反映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汇聚起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潜心研究,精心创作,社科理论、文学创作、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曲艺杂技、书法绘画以及民间艺术等各个领域、各个门类,都有佳作推出;从理论研究到社科普及,从文化惠民工程到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叫响了天津文化品牌。三是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事业共发展。一大批优秀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先后有3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50余人次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奖。一大批社科普及专家、乡土作家、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众文化团体,长期扎根活跃在基层,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天津文化最坚实的基础。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事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事实证明,哲学社会科学、文艺事业在天津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市委对社联、文联、作协换届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门进行了研究。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按照民主程序,本届大会选举出社联、文联、作协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各位代表是天津社科界和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全市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的重托。市委希望大家认真履行职责,开好大会、选好班子、讨论好报告,发挥好作用,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鼓劲胜利的大会,开成一个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当前,天津正处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事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社联、文联、作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积极探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代表和维护社科和文艺工作者的利益,努力建设成为温馨和谐之家。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以更出色的工作和更优秀的作品,奉献于时代、奉献于人民、奉献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为时代放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用优秀作品和思想成果反映时代呼唤和要求,启迪人们的心灵,引领时代的方向,唱响主旋律,凝聚起讴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改革开放35年实践告诉我们: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还要讲。所谓大道理,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系于其中。把大道理讲充分、讲精彩,是我们的核心任务。我市50余位专家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等重点教材,充分发挥了天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研究讲话的科学内涵、理论传承、现实意义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方略,把握精髓,联系实际,研机析理,使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武器。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大社科普及力度,引导大众理性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研究回答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推出更多有价值的优秀成果。
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就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精神文化产品最本质的东西是其中蕴涵的价值取向。一本书、一首歌,对社会、对人的最根本影响就是审美和教化功能。古今中外凡是留得住、传得开、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着鲜明的价值取向。我们天津的著名音乐家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王莘创作的《歌唱祖国》、施光南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影响着几代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文学创作、文化活动等,都应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推出一大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作品,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向上的力量。
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就要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精辟阐述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南,也为广大社科和文化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思考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涌现了一批诠释民族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品力作。
冯骥才同志的《神鞭》,表现了中国人不屈外侮,奋力抗争的骨气。电视剧《解放》、《辛亥革命》、《寻路》等,再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要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一种自觉,深入研究阐发中华文化,提炼蕴涵其中的精神和价值,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要把传承优秀文化作为一种责任,为认识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提供自信的理由,用改革发展成就激励人,用时代精神感召人,引导人们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这些要求是针对文艺讲的,对社会科学等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要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以饱满的热情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
为人民放歌,就要始终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对人民的态度、情感,决定着社科和文艺工作的立场、方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与群众也都是格格不入的。”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追求,增强大众情怀、摒弃小众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行研究、创作,关注群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热忱歌颂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人事迹。
为人民放歌,就要奉献又好又多的精神食粮。要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用群众喜欢的形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文艺作品雅俗共赏、深入人心。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之所以深受欢迎,就是因为通俗易懂。马三立大师的相声,大家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群众的语言。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努力创作生产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人民放歌,就要拜人民为师,到人民群众中寻找灵感、汲取养分。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诗经》三百篇,最生动、最有生命力的是“国风”,因为它是劳动人民最自然的吟唱,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无论是社科研究还是文艺创作,都需要去体验生活,“打深井汲清水”,到实践中“抓活鱼”,到群众中“补营养”。孙犁的《荷花淀》、梁斌的《红旗谱》等作品为什么影响那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长期革命实践和丰富生活的积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等工业题材的作品,是与他长期的工厂生活经历分不开的。刘航鹰的《明姑娘》中鲜活的人物形象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泥土最芬芳。要多到基层、一线去,走进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学习采风,感受生活,体察民生冷暖、万家忧乐,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汲取智慧、激发灵感、提取主题、丰富语言,努力成为人民欢迎的专家学者和文艺家。
三、到实践中去,为建设美丽天津放歌
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美丽天津的战略决策,得到全市人民的热烈响应。全市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美丽天津建设的实践中去。
要发挥优势,打造天津文化品牌。天津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名家辈出。海河、海洋孕育和发展了天津文化,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显著特征。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文化占有特殊的地位。近代中国看天津,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看文化。在天津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倡导变法维新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从天津走出的一代宗师李叔同,这三个人,被誉为“半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近代杰出的剧作家曹禺也是从天津走出去的。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涌现出京剧艺术家杨宝森、厉慧良,评剧艺术家新凤霞,曲艺家骆玉笙,歌唱家于淑珍,电影艺术家郭振清,以及书画家孙其峰、王学仲等一大批文艺名家;在社科界有文学家李霁野、李何林、历史学家郑天挺等一大批学术大家。可以说,天津是文化的一方沃土,有深厚的积淀,有优秀的传统。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的优势。
纵观历史,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互相促进,共生共荣。现在,美丽天津建设需要文化的支撑,打造与天津城市形象相匹配的文化品牌,需要广大社科和文艺工作者献计出力,多作贡献。要实施精品战略,课题研究、作品创作、活动组织都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在基础理论、应用对策和动漫、3D影视创作等新兴门类培育更多品牌。要重点扶持代表国家水准的剧种、作品,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的创作,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大力弘扬优势艺术门类,巩固京剧、评剧、曲艺等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交响乐、芭蕾舞、杂技的水平,不断提升文学创作、美术、书法等在全国的影响。要注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群众文艺,让群众唱主角,在参与文化创造中享受生活、丰富精神世界。
要立足现实,讲好美丽天津故事。鲁迅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大家生活、工作在天津,就要了解天津、热爱天津,把根深深地、牢牢地扎在天津,融入到天津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去。比如,我们在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的故事就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同时,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广泛吸收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站在世界文化的视角看天津。只有扎根天津,才能更深、更多地发现天津的美,发掘美丽天津的好故事;只有跳出天津看天津,才能从更高、更广的视角发掘天津故事的深层意义和价值,把天津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
要尊重规律,出精品出人才。思想和艺术创作是十分特殊的创造性劳动,是个性化很强的艰苦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用抓经济的方法抓创作,不能用数量指标去衡量思想和艺术创作。社科理论、文学艺术,要搞出一点东西,需要一个潜下心来、下苦功夫的过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将近40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传世经典。在文化创造上,切忌心浮气躁,必须要有甘于吃苦、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做到“崇德尚艺”、“德艺双馨”。只有既具有高尚精神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准则,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社科专家、文艺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文化大家。
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全党的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事业,把加强和改善党对社科和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文化强市建设的决策部署,用符合社科和文艺工作规律的方式发展社科和文艺事业,赋予社联、文联、作协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大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要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完善扶持和奖励机制,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美丽天津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天津网 责任编辑:易安
- >>相关新闻
- • 中国文联发布《201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 • 工艺美术撬动福建文化艺术产业
- •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实现总产出7695亿元
- • 打造文化+资本新型投资模式
- •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即将开幕
- • 文化艺术将是中国人身份新象征
- • 塘沽文联韩国举办“中韩现代书法艺术交流展”
- • “中欧文化合作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 • 感悟欧阳中石的书法观:字、文、书三者并茂
- • 陈丹青:“活着”是中国人最大的信仰
- • 贾方舟: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坚守一种学术姿态
- • 杨清汀:说书如其人
- • 2013文化事件盘点:平淡的一年并不平淡的“表情”
- • 功利的艺术教育扭曲了艺术
- • 再读《溪山行旅图》
- • 为什么现在难以出艺术大师
- • 巴塞尔艺术展:最时髦的艺术展
- • 斯德哥尔摩地铁艺术长廊世界上最长的艺术博物馆
- • 艺术创作为何缺乏“真性情”
- • 2014中国十大艺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