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登记表及清单
- • [公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展区直送作品通知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展览]女画家潘玉良百幅遗作在辽宁展出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2014年5月28日下午六点,阿努帕·潘达教授的第三场学术讲座在中央美术图书馆报告厅继续进行。此次讲座主题从前两场的浮雕、雕塑转到了笈多王朝时期的阿旃陀和巴格石窟壁画。它相当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唐朝佛教艺术之中。阿努帕·潘达教授为大家带来很多珍贵的壁画图像,并进行了细致讲解。
与莫高窟相比,阿旃陀石窟规模并不大,但它是印度开凿的第一个佛教石窟,它的建造时期为公元前2世纪直公元7世纪,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城北部,整体呈马蹄状,有三十处开窟。在介绍壁画之前,阿努帕·潘达教授先为大家介绍了一下石窟建筑。按照建筑风格来说,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可分为佛殿和僧房两大类。佛殿是供公共集会和礼拜使用的,不用于居住。一般在大殿入口处会有一个呈牛眼状的支提窗,佛殿后方一般会是一个佛塔和一些佛教故事。
阿旃陀石窟的壁画和天顶画题材丰富,技艺精湛。这些壁画并没有被完全保存下来,有些褪色遗失了。它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是湿壁画,而是堪培拉蛋彩画。底子是由涂在岩石上的两层灰泥构成,先涂一层粗灰泥,再涂一层细灰泥,最后再涂一层薄石灰使墙面平整。灰泥由有机材料构成,一般是一些植物纤维、沙子和砾石组成。作画使用的颜料是赤铁矿、黄赭石、绿土、煤炭以及伊朗进口的钴蓝料等。关于作画的理论,印度《爱经》的注释里曾经提到对绘画的要求有:形的区别、量、情、优美、似和色彩区别等六知。非常有趣的是这与中国谢赫的六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阿旃陀壁画的主题主要取材于本生和佛传故事。在阿旃陀一号石窟大门两侧的一对菩萨壁画是非常有名的,展现了肉与灵美感的完美结合。锥形的头饰和鸭蛋形的脸形成了完美的平衡,而且莲花状眼睛微闭,鼻梁高挺,嘴唇丰厚。采用一种凹凸画的画法使面部特征十分柔和。阿努帕·潘达教授提到这幅图像令人沉醉正如蒙娜丽莎一般,因为她的表情也像蒙娜丽莎一样让人琢磨不定,你可以把微闭的双眼理解为一种善良的眼光,同时也可以视作是一种冥想和内心关照的体现。
接下来,阿努帕·潘达教授又为大家介绍了舍卫城神变题材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壁画以及阿旃陀石窟第九窟和第十窟里较为罕见的壁画,其中包括身着犍陀罗、马图拉等风格长袍的佛陀形象以及一些佛陀坐像。而在石窟天顶上多为卷草等装饰性的壁画,少有佛陀形象,这很可能是出于对信徒礼拜方便的考虑,信徒不能边行走边抬头礼佛。而大量同心圆形的装饰常能令人想起佛陀头光的样子。还有一些描绘动植物以及飞天人物的天顶画也非常常见。另外,阿努帕·潘达教授还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魔鬼装饰图案。在描绘魔鬼狰狞的面容时,画工使用点状的线代替平滑完整的线来勾勒魔鬼的脸型和五官,正是想要提醒人们魔鬼是没有真正确凿形状的,它可以幻化成小狗,也可以变成美女。点状的线就是表明魔鬼变化多端,但有一点不变的是,魔鬼十分邪恶,所以从画工对其眼神的刻画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巴格石窟位于印度中央邦达尔地区,它有九个石窟组成。主要石窟都是方形,其中包括一个僧房和带有佛教密室的佛殿。它的开凿时间与阿旃陀相似,相比阿旃陀石窟,巴格石窟存在渗水问题,所以损坏比较严重。有些保留下来的壁画也已经转移到了博物馆中。在第四和第五窟中间前廊的一幅壁画是颇具争议的。它的主题是关于佛陀出家皈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