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博物馆400余件清代书画亟待修复
天津美术网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完善,字画收藏市场逐渐走热,古旧书画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价值也是水涨船高。6月14日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记者近日走访淮安文化市场发现,不少古旧字画在传世和流传的过程中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民间对文物修复与保护的认识亦存在误区。那么,淮安现藏古旧字画现状如何,遭受损毁的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修复?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400余件清代书画亟待修复
书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品。 淮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历年的文物征集和捐赠活动中,淮安市博物馆收藏了大批古书画,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系列。这些书画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历史价值,且年代久远,存世极少,不可再生。但是,由于这些古旧书画都是纸绢类物品,具有易损易坏的特点,故在传世和流传的过程中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据了解,目前,市博物馆馆藏待修复的书画共约400余件。有些破损严重的字画,其修复时间少则数月,多则一年。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估计,如按每年修复30~60幅左右的工作进度,修复完这批字画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
鉴于待修复的书画数量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修复完毕。所以博物馆只有按修复迫切性,分出轻重缓急,分批保护和修复。
据工作人员介绍,市博物馆从这些书画作品中精心选出40幅,先期进行保护和修复。这40幅作品中,有陈崇光、许乃剑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有清代地方名家王鸿翔等人之作,还有些不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品。 这40幅作品中,既有长达数米的宏幅巨构,也有不足盈尺的扇面小品。而其中绝大多数,出自清代中后期鲁南和苏北地区文化艺术界名流精英之手,所以不但具有艺术价值,并且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是一批内涵丰厚的书画艺术品。
为了展现这批古旧字画的风采,淮安市博物馆将专设明清书画艺术展厅,对这些修复后的书画作品进行展出。因此,今年对于40幅清代书画的保护和修复,不仅能有效地抢救和保护濒临绝迹的国家珍贵文物,也将为淮安市博物馆增加展品和陈列内容,让损毁殆尽的艺术珍品,重新焕发生机。
“淮安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书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批非常重要的书画艺术品。”相关工作人员说,在修复这批书画珍品前,将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创造修复条件打下基础。 在修复保护中,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馆藏文物保护条例》的精神进行,即在确保文物安全和修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物理方法,选用材料要具备可逆性和最小干预性,最大限度地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
【保护】多重原因导致修复难度大
何以如此多古字画亟待修复?
“古字画在历史沧桑巨变中,因战乱或收藏者家境变迁,字画一部分被损毁或烧毁,一部分流落到民间,几经转手后致使保存不善而遭受虫蛀鼠咬。 而字画本身因空气湿度的不同,在天气的阴晴雨雪变化中也逐渐风化老化、受潮霉烂、变脆断裂。”淮安知名古旧书画修复艺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守文告诉记者,古旧字画破损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原因、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尤其是文革时期,‘破四旧’中字画被烧,被毁字画不计其数”。据淮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馆藏的古书画被损毁的原因大都属于后者,绝大多数是文革浩劫中的劫余品。目前,这些书画大多脱裱、霉变、受损严重,有些已成碎片。如不及时抢救和修复,有些名家作品将损坏殆尽,不复存在。
明人周嘉胄认为,重修古画,“如疾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一幅古迹珍品,体现着我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因此,修复古旧字画这项工作,“难度大,风险大”。徐守文说,修复古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要同时修炼。修画的工艺流程,从开始到结束就像链条,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可颠倒。一幅破损的字画,若技术水平不高,就会让本来很烂的变得更烂,造成文物的极大损失。“宣纸本身就很薄,如技艺不到家,很可能将画面减色,微小的笔画被清洗掉。 因此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心细如发,把准备工作要做得到位,所有工序一定要安排得周到。”此外,修复古旧字画绝非一日之功,除了精湛的技艺,修画师还需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掌握与传统艺术相关的全方面知识。 在修复前,修画师就应知晓每件待修复书画的名称、作者、质地、书画内容、艺术风格、流传经历、入藏时间、价值大小、破损情况等。
徐守文介绍,修画师在修复前需做好拍照摄像、丈量尺寸和记录题款及印鉴等工作,以便留下珍贵资料进行修复后对比,防止在修复中改变原貌。
【绝活】古画重生全赖“补天之手”
那么,修复价值珍贵的古旧字画这一神秘技艺,其工艺流程如何,独门绝技又有哪些?
“一件古书画的修复,通常要经过解体、清洗、接背、托纸、修补、接笔、全色、镶料、覆背、砑装等工艺环节,才能使古书画焕然一新,使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 ”徐守文告诉记者,“在流传过程中,古旧书画或久经劫难,有些古画已经被揉成一团,画面极其模糊,几乎每件都有灰尘、霉斑、水迹和污渍,个别的还有油漆污垢,需要用特殊手段清洗,故清洗任务十分繁重。”根据画面受污程度,或用毛笔拂扫,或用刀片刮去浮尘或白花,如果画面上发黑发霉,则需清洗。
徐守文举例说,“对于黄斑、霉斑、水迹,则用温水洗,洗不掉再用淡药水洗, 如有的老画在‘破四旧’时被用颜料打上了一个红色‘大叉’,就需要先用淡药水泡,泡透后,用小毛笔慢慢洗,因红色‘大叉’为广告色,容易掉色。 ”有的污损严重,清水难以洗掉,只得蘸明胶水细心冲洗,如此反复不下数十遍。而如遇墨汁严重污损画面,就只能将其“挖掉”,重新接笔。徐守文说,揭去上次装裱时粘贴上的背纸,剩下的就是只有一层托纸的书画作品。在揭裱中,修复者要细心认真,格外细致,稍有不慎,作品便有可能被损坏。 画心揭裱后,要重新对画心托一层新命纸,使其自然干燥,待干燥后进行修补。
“书画修补,要尽可能地找和书画本身相同或相近的纸、绢来修补,最好要用和原作年代相近的纸、绢。修补中对破损处加固处理,并作旧作色。对于修补的部分,要作接笔处理。”
在修复古旧字画中,如果说哪一道工序最能考量裱师的品质,那就是接笔和全色了。因为一幅字画,体现书画家几十年来的经验、艺术特点,要想接得和原画的墨色、色彩、神韵、笔触浑然一体,实在是难上加难。如果接不好,则狗尾续貂。因此,“揭心”是古旧字画修复装裱的最关键工序,补笔全色则是最需谨慎的工序。徐守文认为,对于破损旧字画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提倡轻易接笔,尽可能通过减少接笔和全色来提高作品效果。
【误区】书画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清代书画鉴别名家陆时化在曾在《书画说钤》一文中谈到用“良工”修复古字画的重要性。如今,虽然字画收藏市场渐趋繁荣,但随着流通的速度加快,一些民间收藏人士对古旧字画的修复与保护的认识存在误区,从而出现了一些保存不善的现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从事收藏和字画买卖的人士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有时会采用简单粗陋的方法将古旧字画解体,去掉画轴,甚至揭裱。而还有一些收藏人士“性急而付拙工”,甚至采用机裱的手段,让珍贵文物遭受到极大损坏。
古人说,“三分画七分裱”。“要保护古旧字画,最好的方式是重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修复古书画,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找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而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切不可图省事省钱找非专业人士揭裱。
“由于民间收藏者受条件限制,保管往往不得法,建议手里有古旧字画的,应格外注意保管方式。南北方燥湿不一,应在室内酌情增减湿度,防止纸张变脆或发霉,需重裱的最好不用机裱,以免日后难以揭裱重修,有条件的还可制作囊匣,使每件书画都有专门的囊匣对其保护。”
徐守文说,“旧画修复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讲究‘修旧如旧,还其原貌’。好的裱画师,将原来的书画再向前推了一步,让古字画的生命得以再次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