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天津美术网讯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将于今年11月22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拉开帷幕。这届双年展延续了往届上双以上海城市为母体做讨论的传统,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提出“社会工厂(The Social Factory)”作为本届主题。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兼双年展办公室主任李旭、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策展团队总协调人项笠苹对本届上双的主题与版块设置做出了阐释,并介绍了双年展的最新筹备情况。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上海浦西世博园区,这块尚未全部开发的文创产业区是上海未来面向国际的新文化地标。上双在这里举办也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谋求国际化发展格局的重要构成。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有着丰富的策划国际大型展览的经验,并广受赞誉。弗兰克认为艺术“具有指导性和变革的力量,既发生在社会层面,还涉及到人寻找自身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在任何文化上都有共通性。”对于即将到来的上海双年展,弗兰克觉得这既是一次展示,又是一次节日。举办这样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一方面看到的是作品视觉上给我们呈现出的实体的东西。另一方面,作品的背后还承载着一些非物质的东西,包括了艺术家在作品里赋予的自己的思想。
弗兰克说:“‘社会工厂’里面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是转变,包括了人类从前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整个变化,和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转变;另外,‘社会工厂’还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也就是关于‘现代’。换言之,它包含了所有关于现代化和现代化过程的问题。它试图解释的就是社会构建的过程,以及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生产的工厂,我们的思维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希望我能够将我们所讨论的思想层面的框架转变成一个展示,如果我们成功,它能够在两极——老旧和新的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在数码化时代,人类的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那么我们的文化氛围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本届双年展由多个板块构成,每一个板块都提出了一个问题:
情感纪事
探讨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脱节,即我们在主观意识里的变化的速度可能远远小于真实世界中变化的速度。这与中国有很大的相关性,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无论在社会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噪音与信号
生命形式若要继续演化,是否必须以一定数量不受控制、毫无特征的“噪音”作为“背景”?信号与噪音之间的关系与当今社会的组织形式息息相关。该板块试图从不同层次考察社会治理的模式。
X种现代化
现代性作为一种状态、一种秩序、一种本体论权力,应作何理解?对于“现代性”的确切涵义,迄今尚无定论。但现代性显然是一种状态,且包含其各种对立面。现代性成了一种全球现实、一种大环境、一种知识秩序:在此体系下,“传统”占据了特殊的位置。
人工智能的寒冬
“人工智能的寒冬”指的是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一段长达几十年的历史,虽然各国(尤其是美国)做了大量研究和技术努力,但人工智能进展缓慢,无法达到与人类和其他生物媲美的水平。尽管如此,我们的生活还是极大地改变了,这也改变了游戏的规则。
自我的工厂:铭文与发明
本部分将探讨机器与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即从艺术到新技术的过渡中,不同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
请不要以人相称,要不就让“自我”消失?
自我是一种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建构,但同时也是一个事实。本部分将回顾修身养性与自我否定之间辩证关系的漫长历史。
新科学:灵魂工程
未来,艺术界或者说艺术家的角色会与本展览的另一专题“新科学”息息相关。“新科学”最早由意大利人Giambattista Vico在18世纪提出,在他看来,新科学体现了社会、“真相”及“事实”赖以存在的原则,但这些原则尚不具普世意义。
废除物种
这部分展览探讨了人类社会之外的“社会性”,试图打破疆界,探究环境危机问题、说书和神话与物种跨界之间的联系。
云理论
本部分展览探讨社会的感知、情绪和思想范畴。我们的经济愈发依赖于控制各种病毒般疯传的现象,而这个主题展将通过云技术,将那些现象与表现宇宙哲学和精神层面上事实的美学传统联系起来。
弗兰克将在本次双年展中即将合作的艺术家称为“学者型艺术家”,或“文人艺术家”,这种称谓来自这些艺术家与做现代艺术的,后转变成先锋派艺术家的不同。弗兰克认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的不是先锋派,他们的视野是更具有广泛的文化层次的,他将这称为“精神资源”。李旭表示这届上双中外艺术家的比例将争取平衡到5:5,其中还有数位此前极少在当代艺术领域露面的新面孔。
除了主题展,本届双年展还有由联合策展人朱晔、科斯明·科斯蒂纳斯(Cosmin Costinas)、希拉·法勒(Hila Peleg)、刘潇、周安曼分别策划的电影项目、卫星展等一系列的场外项目,这些活动将在上海市区里的多个特定场馆展开。
本届双年展将从今年11月22日展出至2015年3月31日。(作者 宋文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