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寻、筑、追”三部曲
“如果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美术发展,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现象,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进程中,中国的美术家一向抱着为时代立言、为民族精神服务的理想。”范迪安表示。
展览以“以图证史”为哲学基础,分为“寻·民族振兴”、“筑·国家富强”和“追·人民幸福”三个篇章。“民族振兴”反映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中华民族的奋起与探索。陈坚的《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邱瑞敏、陈逸飞1977年创作的《在党的一大会议上》,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沈嘉慰的《红星照耀中国》等,都是令人思潮澎湃的历史画佳作。“从辛亥革命的爱国仁人志士探寻救亡图存,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最后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在这一历史进程里,有很多大幅的作品,展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范迪安说。
“国家富强”篇章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广大美术家积极投身现实生活,特别是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后,许多重大的、影响世界的历史事件,都在这一部分有所体现。詹建俊的《朝》,广涎渤的《钢水·汗水》、靳尚谊的《卡塔克新娘》、《香港回归》等皆属难得的精品。在“人民幸福”一章,则以叶浅予的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代表,整体风格轻松愉悦、热情洋溢。
“整个文艺界都在思考中国梦”
“当前,无论是舞台艺术、音乐还是文学,我们整个文艺界都在用不同的形式来反思中国梦。用美术这个形式,无非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当代美术的创作。在美术界,形成了当代美术创造的热潮。另一方面,也是更具有历史积淀成果的一方面,就是美术馆的藏品。我们全国各个美术馆的藏品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集合。如何从美术的藏品里面,提炼出、形成对中国梦这一主题的视觉阐述,是我们这个展览着重解决的问题。”范迪安告诉南都记者。
据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介绍,早在2013年底,中国美术馆就接到文化部关于“中国梦”主题展览的通知,并为此专门成立策展团队。为了挖掘展览主题,中国美术馆早在今年3、4月份,举办了在京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关于“中国梦”的学术研讨会,并邀请中央党校的专家为其解析“中国梦”的内涵。
另一方面,由于展览奠基于中国美术馆的馆藏,策展团队对美术馆藏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遴选出300余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