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美术报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10-21 09:15
石 虎
去年10月11日,石虎经过10年的自身沉淀,将包含书法、水墨人体、山水、重彩等1000多件精品力作集中亮相于中国美术馆。10年来,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艺术实践中,足迹遍布海内外,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中国画的深刻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予更多的创造性。在创作态度上,他完全以纯粹、纯净的心态创作,以与众不同的全新面貌展现于世人,同时也为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十年一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冯明珠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代四大家书画作品数量丰富、质量精良。从今年1月起,该院推出了“明四大家特展”,展览分四期,每期3个月,依序推出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作品特展。冯明珠1978年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毕业,同年就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工作生涯几乎奉献给台北故宫。自2012年9月13日起,被任命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作为院长,她在推动两岸相关学术机构的交流、增进两岸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有力推动了两岸文物的交流与合作。
孙晓云
书画界,无论是国展还是地方展,找“枪手”代笔问题一直严重存在,但没有有效措施防范和解决。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主持的首届“江苏书法奖”在复评、终评阶段采取了现场面考方式的改革与洗礼,不仅体现了书法作者的临场发挥,更是检验书法作者是否货真价实的试金石,它让那些凭借地位、关系、金钱入协的国家级、省市级书协会员望而却步,令“枪手”无用武之地。为了保证公平、公开、公正,“江苏书法奖”还首次特邀外省市评委参评,也是开了评审机制的先河。
全山石
留苏艺术家全山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是一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画家。几十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油画本体语言的基础研究和探索,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中国的时代生活连接在一起,与中国的文化精神连接在一起,孕育了厚重粗放、用笔果断、形色交融的油画语言。2014年9月,在耄耋高龄之际,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首展即推出了尼古拉菲钦等三大令人瞩目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展览,继续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江 伟
今年7月, 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100多位包括汉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在职基层中小学老师获得公益书法培训,更多的学生因此受益。促成“蒲公英计划”成功落地新疆的,正是提供全额资金支持的新疆奥生文化村董事长江伟,他低调谦虚,言谈中更多的是对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和一种责任担当。他坦言,5年前他就已下定决心,从商贸服务向文化领域转型,成立了新疆奥生文化村,在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一辈子就干文化的事,他从个人的道德感召出发,联合社会各界,为祖国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团结融合,坚守和操持,沉淀出了一片精神的沃土。
陈洪武
“翰墨薪传”工程是中国书协启动中小学师资培训项目,今年7月份全面启动,首批试点12个省区市。它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出资、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陈洪武具体牵头组织落实的中国书协又一项重要的公益活动,要通过“口传心授”和“手把手”的方式进行传授与学习书法,借助中国书协雄厚的专业书法家人才队伍,紧紧抓住书法进课堂链条中的环节,尽快提高一线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将汉字书写正确地传递给中小学生。各省市书协及地方党委、政府也鼎力支持此项工程。
陈向迅
2013年12月30日和2014年10月16日,陈向迅在中国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先后举办其30年来山水绘画创作的个人大型展览,回顾了其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水墨作品,以及近年创作的对当代山水表现形式和语言建构探索的大幅设色意笔作品,更以特殊处理的新媒体形式展示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成名作。30年来蓬勃创新,陈向迅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摸索学术路向,并且沉潜着力。显然,他是这个时代学术精神的代表,是当代水墨表现语言的实验和变革中成功的一位。
范景中
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多年来一直从事美术史、美术史学史以及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工作,着重于把美术史的研究与人文科学研究相结合,成果丰硕,在国内独具特色。其著作《中华竹韵》获得201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同时获得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本书将中华文化中关于“竹”的咏诵、“竹”的气韵整理出来,以示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核对整个民族的心灵抚育。其特别出色处,就在于将“有物有则”的中国文化精神彰显在“竹韵”的鉴赏和表现中了。
单霁翔
9月22日,在“国际文物修护学会2014香港会议”开幕典礼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博士获得文物保护专业内的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成为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华人。作为故宫的“看门人”,他秉承文化遗产应该在被观赏、被分享中被保护、诠释和延续的理念。比如2013年开始试行周一半天闭馆,到今年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让“连轴转”的紫禁城和文物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间;还把故宫的售票窗口从过去的16个增加到34个,95%观众3分钟内就可以买到票,参观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柳 青
9月25日,第12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幕。年轻雕塑家柳青创作的玻璃钢材质雕塑《成果》,作品精细刻画了一蔬果女摊主和各类蔬果的喜人场景。这件很接“地气”的雕塑作品,通过具有个人特色的话语方式来穿透生活的表象,从“还原”当下社会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到对社会人群境遇的思索,以及对雕塑语言表达方式的拓展,触及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存主题,获得了评委会专家的认可,成为本届雕塑展中唯一的金奖提名作品。
赵俊峰
9月26日,第12届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西安美术学院的90后画坛小将赵俊峰,凭借作品《晨曦》获得了中国画铜奖提名。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本科生,首次参加美展便获提名,这也成为了西安美院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他的作品取景自然,画面透视感强,整体给人以青春灵动之感。在纸张的选择上,舍弃了传统的宣纸,转而使用皮纸进行创作。既遵循古法,又大胆创新的艺术创作不仅为作品增加了独有的特质和时代感,也成为其作品从众所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赵 奇
赵奇从上世纪80年代以成名作《可爱的中国》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算起,已经连续4届在全国美展中获得奖牌。在今年第12届美展中国画的评选中,他又凭借《在土地上》获得进京作品资格。在1996年,他还被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委员会评为中国文联的“世纪之星”,这是全国美术界唯一的一名。在近40年的创作实践中,他凭着对绘画艺术由衷的热爱之情,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化作艺术创造的动力,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感动、引人深思、催人泪下的艺术精品。
骆芃芃
今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在院长骆芃芃的策划下举办了5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展,其中中国首届巴林石篆刻艺术展、中国篆刻艺术院第三届院展暨国际邀请展再一次以全新的理念,将篆刻艺术的创作和展示推向了高峰。第5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篆刻展以先声夺人的阵势将汉字艺术演绎得美轮美奂,对汉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骆芃芃亲自设计并于今年落成的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数字化展厅,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展示篆刻艺术的高科技展厅。
徐 冰
徐冰可谓是当代最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直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将他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今年2月,徐冰创作的《凤凰》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约翰教堂开始了为期1年的展览;5月至8月,亚洲协会在香港又为他举办了第一场个展“徐冰:变形记”;5月至11月,其“背后的故事”研究展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行。而6月10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33届“城市之心”颁奖典礼上,徐冰凭借作品《凤凰》成为第一位获得全球艺术大奖的华人艺术家。
徐建融
“士人与文人”是徐建融长期研读经史得出的认识。士人的概念有多种,宋以后定义为以“天下为公”的经济为志向的读书人。文人的概念也有多种,宋以后定义为以“个体人欲”的诗文为性灵的读书人。明正嘉之前读书界的风气以行己有耻的士人为主导。隆万之后读书界的风气以恬不知耻的文人为主导。徐建融的论述阐述了两者不同的优长和缺陷,旨在厘清长期以来对士人和文人的混淆,呼吁读书界的风骨和担当。
常沙娜
今年7月1日,“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这是常沙娜第一次完整呈现60多年来工作的重要记录,多数为第一次呈现在国内观众面前。此次展览,不只展现60多年来她的重要设计临摹与花卉创作,也整合多位年轻设计师及设计工厂,实验性地以敦煌图案与当代设计做了新的组合。这个展览组合不仅具备国际性,更有新颖的创意理念。常沙娜一生有过很多重要的艺术设计,她的艺术生命,承袭自上一世纪老艺术家的养分与使命,而21世纪当下重要的美术教育领导人,多数来自于她的培育。
彭 锋
6月25日,主题为“相遇丝绸之路”的“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乌鲁木齐开幕。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由文化部主办的双年展,一把当代艺术之火在古老的天山脚下燃起,新疆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策展人彭锋希望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双年展,给新疆带来更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用当代艺术的文化开放性、创新性来打开新疆相对保守的文化状态,使之更具有包容性,接纳更多的新元素,能够聚焦于中亚当代艺术,推动乌鲁木齐在中亚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董国强
由董国强任董事长的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近几年的拍卖业绩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中国书法是北京匡时一直坚持打造的核心业务项目。自2007年起至今已举办过27场书法专场拍卖,涵盖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书法,力求从书法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系统梳理和发掘中国书法的价值脉络。2014年春,首次推出“畅怀—中国书法夜场”,汇集300年来名家墨宝,顺利斩获1.14亿元。王铎《自作诗三首》以1322.5万元夺得头筹;吴昌硕《篆书十六言联》拍出1207.5万元的佳绩;郑子瑜旧藏名人手札系列以758.43万元全数成交。
彭 伟
9月23日,“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来自重庆的80后青年艺术家彭伟,其参展作品《而立之年》把目光对准了身边的人,捕捉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刻画了一代青年的精神肖像,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作品技艺精湛纯熟、刻工精细,强调了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探索,着力表现新时代下版画的新面貌,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成为本次国展版画展区唯一的一幅金奖提名作品。
樊锦诗
今年8月1日,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运行,这是数字敦煌的创新成果。它将改变以往游客进窟参观的单一模式,形成观赏高清数字电影与莫高窟实地体验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它的背后,是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1年的努力和推动。2003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提交了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提案,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的珍贵资料,为保护、研究与利用敦煌石窟作出了杰出贡献。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易安
- >>相关新闻
- • 以艺术之名 向时计致敬
- • 萌萌哒:故宫推出《皇帝的一天》儿童iPad版应用
- • 美画家拥有罕见4色视觉:可见颜色为常人百倍
- • 我们究竟走了多远——反省中国当代艺术
- • 画家许翰政:从画者的角度思考绘画
- • 《百岁图》源于传统锦灰堆绘画 技艺至今为谜
- • 别让艺术沦为金钱的奴隶
- • 广东20世纪以来被遗忘的艺术弄潮儿:梁锡鸿与赵兽
- • 飞鸟与鱼的若即若离:艺术家手绘的玻璃装置艺术
- • 文艺不分家:那些文人和画家之间的传奇故事
- • 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颁奖 天津动漫摘四项大奖
- • 白鹅画会创始人陈秋草与业余美术教育
- • 西安美院庆祝建校65周年 刘大为刘文西等出席庆典
- • 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 • 日本近代公立艺术学校女裸体模特一号诞生记
- • 第二批国家重点美术馆评估工作即将启动
- • 首届北京“大艺博”思考:学生作品缘何被抢购
- • 民国美术史的再发现:孙佩苍及其收藏展举办
- • 记录三十年 开发区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展开展
- • 高淘汰率的背后:美术生离画家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