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插画家马岱姝在工作室进行创作。
马岱姝创作《树叶》所搜集的素材。
绘画长篇叙事《树叶》内页——“光的广场”。
天津美术网讯 对于插画家马岱姝而言,刚刚过去的2014年收获颇丰。她拿到了英国切尔滕纳姆插画奖的头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树叶》,之后又受邀为阎连科的新作《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操刀绘制插图。两本新书上市之后均反响不俗,这位旅居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插画家也由此走进了中国读者的视线。
和不少80后同龄人一样,马岱姝的绘画天分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所抑制。在出国求学之时,她最初选择的也不是绘画。直到工作了一年多之后,马岱姝毅然决定辞去工作,重新报考艺术硕士,由此走上了自己真正中意的人生道路。目前,她一边做书籍设计,一边筹划自己的新作。她说:“绘本,以及这些年出现的绘图小说(graphic novel),跳出了传统的漫画的形式,不断地挑战用图讲故事的传统规范,我也在其中探索创新的可能性。”
跳出机械寻找“人性”
马岱姝是成都人,从小喜爱绘画。三四岁开始,外公就骑自行车载着她,去少年宫学习绘画,一直学到初中。到了高中阶段,马岱姝被分入所谓“火箭班”,平时上课连着考试,根本就没有喘气的机会,马岱姝无法再去上绘画课,只能自己偷偷地在课本上画画,释放一点学业压力。
之后,马岱姝到瑞典和英国读书,学的是财经。本科毕业之后,在一家知名IT公司的欧洲总部,做商业分析师。这份在外人看来挺光鲜的白领工作,对马岱姝而言却是巨大的折磨。每天面对着各种财务报表,整天跟数字打交道,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一样按部就班地转动,却看不到投入和输出,完全找不到意义和方向。马岱姝开始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这样的逼问之下,马岱姝终于听到了内心本来的声音,虽然当时觉得前路不是很明确,但就很坚决地跟着那个声音走了。于是,工作一年之后,马岱姝辞职投考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
严格地说,马岱姝并没有受过科班的美术教育。但是英国的大学好像并不太重视技巧、功底这些,而是更看重人以及人的想法。马岱姝带着自己的作品,面试时和导师谈了自己的经历和对研究方向的看法,就被录取了。
当时,马岱姝和老师谈的研究方向,就是叙事型插画和它的社会功能。录取之后,她在伦敦一家为弱势群体设立的慈善艺术组织工作,采访,积累素材,后来创作了一系列的视觉故事。在作品中,她探讨如何用新的视觉形式来展现社会公益这个题材,以吸引年轻人的参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纯图绘本带来全新体验
硕士毕业之后,马岱姝在美术馆工作过,当过大学老师,也曾经和先生一起开设工作室。2011年,她开始构思《树叶》。当时是深秋,她走在路上,看见工人把满地树叶扫起来,装进小车里带走。她就开始想,这些一年一换的生命,会去向哪里呢?由此散发开来,有几个关于光和微小生命的故事在她脑海中反复出现,但都不完整。之后,马岱姝去了一趟尼泊尔旅游。在那个既陌生又有点熟悉的环境里,故事场景在脑海里一帧帧地出现,像放幻灯片一样。于是,马岱姝下定决心,再度辞去工作,专心于《树叶》的创作。
这一画就画了两年多时间。她每天画8个小时,从天亮画到天黑,完成了500多幅插图。马岱姝说,创作的时候,自己完全沉溺在故事里,除了先生之外,有时候几天都不跟别人说话。马岱姝说,书里面埋藏了很多自己的经历跟感受,还有更多对周遭生活的观察。因为构思的时候,故事就是以图像的方式呈现的;所以在创作的时候,马岱姝决定保持原始的纯粹,不加入任何文字。
《树叶》完成之后,首先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好评。2014年切尔滕纳姆插画奖的主题正好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马岱姝便挑选了其中的四页,投稿参加评选,获得了头名。之后,该书在国内出版。马岱姝说,自己也明白这种无文本的纯绘画长篇叙事,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阅读体验,担心读者一开始会不太适应,因为它是需要投入与参与的阅读。但出版后收到的反馈,是当人真正静下来去读的时候,会明白它的意思。也有读者来信,诉说他们各自不同的解读,这令马岱姝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由自己的一个故事,衍生出了无穷的新故事的可能。
据介绍,《树叶》也获得了外国出版商的青睐,美国和加拿大版会在今年6月出版,西班牙版权也已售出。目前,还有其他国家的版权正在商洽中。
绘本不像表面那般风花雪月
《树叶》出版之后,版权方九久读书人邀请马岱姝为阎连科的新作《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绘制插图。这本书是九久大作家写小时候系列之一,马岱姝一听说是给阎连科的书作画,非常开心,因为她对阎连科的作品非常感兴趣。马岱姝说,阎连科的作品给她的感觉是很实诚,但又很荒诞,有点“一本正经地讲着一件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感觉。尽管如此,她还是在看完书稿,确定风格搭配之后才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配合阎连科安静质朴的文字,马岱姝采用类似黑白版画的钢笔画,文图搭配相得益彰。
马岱姝说,阅读是自己除了绘画之外的另一大爱好。报考研究生时之所以选择插画,也是因为绘本用图画讲故事,正好结合了两件自己喜欢做的事。马岱姝透露说,目前自己正在筹备第二本书,大的故事框架已经成型,很有可能继续采用无文字的纯图案形式,但是在故事的视觉叙述和阅读体验上会尝试新的突破。
在采访中,马岱姝也提到了前辈插画家对她产生的影响。她记得一开始学插画,就去看十八世纪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的画展,他的讽刺插画和版画对马岱姝产生很大震撼。她也很喜欢威廉·布雷克的诗歌和插画。此外,当代艺术家,比如克里斯·范·奥斯伯格的黑白铅笔画、克里斯·威尔对故事蓝图的构建、陈志勇充满力量与情感的无字绘本,都向她展示了绘本这个媒介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影响了她的创作。
在几米红遍中国之后,国内也有不少新人投身于绘本创作之中。马岱姝说,尽管自己长期生活在国外,但在《树叶》的出版过程中,她认识了一些非常热爱绘本、投身绘本的艺术家,虽然目前这个领域还算新生,还会有很多艰难,但是她觉得很有希望,也是纸质书的未来之一。而对于有志绘本创作的年轻人,马岱姝说,绘本这一行其实很辛苦,而不全是风花雪月浪漫的表象。做绘本画家需要耕耘,需要理性,同时又要有很大的热情和不同寻常的想象力。(记者 卢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