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李可染长子李玉双
1970年4月22日,深受工业污染之害的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社区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是世界地球日的雏形,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此时,一位中国的年轻画家对自然艺术的探索已经持续多年。
作为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画家李玉双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也与父亲一样对大自然有着近乎狂热的迷恋。60年来,他从未间断地坚持户外写生,而人类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也成为他创作中不断思考探究的哲学命题。
一位视自然为“圣经”的艺术家,一位为自然画像的哲人,更懂得自然于艺术、于生命的珍贵性。当熟悉的山河草木被污染、损毁甚至消失,没有比这更令人痛心的事了。进入21世纪,李玉双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描摹,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唤起人们对自然更深层的保护意识。
李玉双郊外写生
当我们谈论自然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在这个雾霾与沙尘交织的春天,世界地球日带给我们的,不再只是短暂的激情,而是对修复自然的持续渴求。
当我们谈论自然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生命的养分,人性的色彩,以及心灵的安居之所。作为自然艺术家,李玉双从未置身事外。跟随李玉双的笔触,我们走进了给自然画像的哲学家——李玉双的自然世界。
图片资料
在自然界,普通的蝉只要3年就可以出土鸣叫,而美洲稀有的周期蝉,则要在地下生长整整17年;普通的树木只要20年就可以作为木材使用,而珍惜的紫檀木则至少需要生长800年;至于天然宝石这样精美的造物,其结晶则需要数亿年的时间。自然界似乎是在用朴素的事实告诉我们,珍贵的事物总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慢慢演化形成。
同样的道理至于人类的大脑,则表现为思考普通问题通常只要几秒钟到几天,至多几个月便会有答案;而思考哲学类的大命题,其时间动辄就要以十年来计了。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很多“思考大问题的人”被尊为思想家,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探索似乎已经陷入了僵局,以至于探索哲学问题的人如今已越来越少。
李玉双就是这样一位选择了大命题的思考者。在他开始思考“自然和人类认知的关系”这种问题的年代,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文化的动荡时期,公开探讨这样的命题只会被无情地归于“异类”,于是李玉双选择了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持续探索,没想到正因他这种坚持业余研究的方式,成就了他对所感兴趣的领域长达50年的独立思考。
李可染 李玉双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并且因为父亲和周围长辈的关系而可以接触到一些珍贵稀有的科学读物。成年后,他从事了技术工程类的工作和教学,早年经历为他打下了深厚的科学知识底蕴。另一方面,因为喜爱自然而且生于绘画世家,他自童年就开始了在户外的写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不辍。
就这样,科学的理性思考以及艺术的感性画笔,成为了李玉双探索自然的两种主要的手段。为了探索视觉的奥秘,他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人类大脑构造和运行方式的研究。要知道,对于人脑构造的研究恰恰是今天人工智能领域的时髦命题,李玉双的研究比今天互联网公司里的工程师、架构师和科学家们早开始了30多年。
在八十年代,中国当代的文化刚刚开始萌芽之际,李玉双正在热情地独立思考着神经系统与视觉现象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一方面独立地进行着对命题的思考、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大量海外的科学期刊来与全球该领域的思想家们保持同步。很快,他在视觉编码的研究方面就有了突破。李玉双为大脑认知光、影、色彩这些物理信号的过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他的研究笔记对“光编码”这一过程作了完整的理论说明。
图片资料
不仅如此,作为一位业余画家,他很快开始通过写生来实践自己的理论,在风景绘画的过程中,他通过自我训练,开始有意地关闭和开启一些脑中对光影色彩的认知节点,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他绘制出了一大批色彩生动的风景画作品。不过,由于这种独有的视点形成的色点图像在形式上与法国印象派后期的画家有相似之处,还是被当时的艺术界评论人误读成了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当然,保持独立探索的李玉双自然不会被这种评价所影响,他仍旧坚持着自己的独立研究和创作。他这种基于理性和事实的思维方式,俨然就像一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天外来客”,难以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直到最近,随着艺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加之文化和思想的持续开放,李玉双当年这些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写生作品才重新引起艺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李玉双作品
持续独立的思考和业余创作的精神,让李玉双的作品完全没有受到任何艺术思潮的干扰,在自己的道路上创造出了独有的艺术价值。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为了发展经济而开始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李玉双则开始思考一个新的哲学命题,即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与中国传统上泛滥的抒情主义不同,信奉理性主义的他思索着如何通过行动来保证人类与自然的长久共存。他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希望人们看了画能更热爱自然,投身于自然,保护地球环境,而不去破坏它。能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平静达到天人合一,达到自然天人的合一,即吾之理念也。”
李玉双作品
李玉双作品
经过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已经能够意识到当年李玉双所思考的问题的弥足珍贵性──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伤害,一旦形成我们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后果。
李玉双不仅在当年洞察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这种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而且很早就给出了解决之道,虽然他的哲学并没有在当时为众人所知,但我们今天依旧可以通过他同期的作品来体味他对人类、自然和世界那份独有的人文主义关怀。
今天,八十岁高龄的李玉双,仍然坚持着对科学、哲学和艺术的独立思考。他仍然坚持亲自到自然中去绘制写生,而不借助照片、摄影等间接的手段。他仍然独立思考着关于人类、自然和宇宙的一些未来的命题,并且计划将他多年的思想结晶汇编成书籍公开发表,以便鼓励更多的年青人投身到科学或创造领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实现真正的创新突破,从而改变中国的未来。
写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