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式现场 摄影/侯剑华
天津美术网讯 5月23日上午9点18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美术文献展在辽宁美术馆开幕,海内外300余件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和书法作品汇聚一堂,震撼着观众的心。
这次展览由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中国鲁艺画院、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等主办,中国鲁艺画院承办。中国鲁艺画院院长角振通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东北蒙受了日本军国主义14年的铁蹄奴役。这14年,是日本侵华的罪恶史,也是东北人民的抗战史。此展选在5月23日举行,是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开幕时间选在9点18分,是为了记住“九一八”——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日子。
开幕式上,著名版画家王炜讲话。他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沈阳是爆发最早、历时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的地方,因此在沈阳拉开纪念抗战的序幕具有特殊意义。角振通也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经历了日军残酷统治、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的艰苦奋战、百万日侨大遣返、把日本战犯改造成和平使者等等历史,这些史实都记录在这次展览里。举办此展,我们希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居安思危、珍视和平。
开幕式:抗联精神永流传
93岁的李敏女士,是黑龙江省原省长、东北抗联老战士陈雷的夫人,她和她的夫君一样,也是一位抗联老战士。开幕式上,当她带领着一支十余人的“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走上舞台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支队伍穿着当年抗联战士的服装,精神抖擞。李敏更是腰不弯背不驼,瘦弱的身躯挺直着,手中高擎着“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的旗帜。他们唱了一曲又一曲,怀念战友、歌颂祖国、呼唤和平。
来自英国的索菲亚女士在开幕式上代表参展的国际艺术家发言。她说,她的父亲是二战快结束时入伍的,曾亲眼目睹战争的血腥与残酷。这次展览她带来了战争题材的版画作品,她的作品带有抽象的味道,却渗透着流血的触目惊心。她说,她试图表现战争的残忍,目的是为了衬托和平的可贵,珍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研讨会:“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次展览的研讨会设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学术主持李人毅说,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我们的文艺战士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让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文艺战士因此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如今这支生力军依然活跃在东北的土地上,“位卑未敢忘忧国”,今天的和平年代,他们遵循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扎根人民、服务大众,担当起新时期赋予文艺家的新使命,用手中的画笔再现历史,让人民群众牢记过去、珍惜和平。
当年因画《毛主席去安源》而一举成名的著名油画家刘春华,认为此展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历史厚度。他认为当下的很多艺术作品缺乏情感,“一件作品,画家的情感有多深,这件作品就有多好”。从情感的角度,他把当下画家分为三类:拿人当人画、拿人当画画、拿人当东西画——“情感投入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上的气象也完全不同:拿人当人画的作品有内涵、有力量,这次展览中就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
著名油画家广廷渤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参加了创作。为了拿出史料翔实的作品,他带着学生走访了抚顺战犯管理所、俄罗斯领事馆,查阅了大量资料。研讨会上他肯定地说,他们的作品,每一幅讲述一个事件,连缀起来便是可靠的美术文献。
展厅:笔墨激情说“抗战”
这次展览占据了辽宁美术馆的三个展厅,白山黑水间的那段抗战史被各种绘画语言深情讲述着。广廷渤的巨幅油画《永恒的记忆——赵一曼》前一直有观众凝视,画家选择了战友乡亲为抗联女战士赵一曼收尸的场景,每一笔都饱含悲怆,女英雄的美在日寇的刀枪下凋零,这凋零却在画家的笔下呈现出无比的灿烂。
展厅入口处有一幅出自油画家周利之手的李敏的巨幅肖像画。李敏站在自己的肖像前成为了展厅里最受欢迎的风景,一批又一批观众排着队与这位老人合影。工作人员担心老人年迈体弱,给她搬来了座椅。但是,老人坚决地拒绝了,她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俨然一位军人。
展出的一系列中国画巨制笔酣墨饱,呈压倒一切之势,画面上有抗日将领、抗联战士、中国劳工,也有林海雪原、血染的黑土,把一段段抗战历史定格、重现。
陈淑江的农民画《雀儿不高兴》,以几只麻雀狠啄穿日军服装的稻草人来抒发农民的抗日情绪,构思奇拙而奇巧,看了忍俊不禁又拍案叫绝。
展出的文献中,有一套抚顺战犯管理所提供的油画、版画复制品,这些作品的原件均出自当年的日本战犯之手。作品描绘的内容惨不忍睹,充满血腥与杀戮。策展人介绍说,当年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近千名战犯中,有很多喜爱美术的人,他们通过改造,反思战争,怀着忏悔的心完成了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一份侵略者的清单。
展品中,韩国、美国、俄罗斯、朝鲜、法国、印尼等国艺术家的作品,也很耐人寻味。
这是一次大型主题性创作展,赢得了书画界许多名家的支持,王琦、邵大箴、卢禹舜、于志学、贾平西、宋雨桂、吴团良等为展览题词。这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展,不少身着校服的学生流连展厅,阅读着那段虽然逝去却永远被铭记的历史……(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