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两年内将图书馆收藏的148件名家画作“狸猫换太子”。他亲自临摹赝品替换真迹,齐白石、张大千、八大山人、潘天寿和郑板桥等名家画作均落入了他的腰包,随后他转手再将真品拍卖,10年来萧元调包的画作总价值过亿。
昨日上午,该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萧元在庭上辩称,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画作遭调包,无论在他之前还是之后一直都在发生。他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发现,自己多年前用于调包的临摹作,又被别人当作真迹“二次调包”,换入馆中的是伪造更劣质的赝品。为了造假,他甚至会花两三万元专门购买明代的纸墨、印泥。
著名美术史学者监守自盗
现年58岁的萧元原任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除了这个身份,他还是作家和著名的美术史研究者,曾获“湖南省第九届青年文学奖”、“湖南省第一届当代文学评论奖”,代表作是《萧元文存》四卷。从1987年开始,萧元出版了包括《书法美学史》、《中国书法五千年》等五部美术史论著, 其中一些甚至被某些美术专业院校用作教科书。
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却沦为了调包倒卖名画的作案者。
2014年4月15日,警方接到广州美术学院报案,拉开了该校图书馆名画调包大案的帷幕。很快,担任图书馆馆长12年的萧元被警方锁定,并在他广州的住所内搜出还没有卖出的名画真迹18幅,仅这18幅画作估值就达7681.7万元。
2004年3月至2005年底,萧元利用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之便,多次出入图书馆藏画库,先后将馆藏的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家的143幅书画带走临摹,而后用赝品将真品调换。
2004年至2011年间,萧元将125幅名画真迹委托中国嘉德国际有限拍卖公司和浙江一通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拍卖成交金额累计3470.87万元。
发现画库早有赝品起贪心
萧元在法庭上对于犯罪事实没有意见,并当庭认罪。萧元称,他2002年10月开始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2003年底,图书馆要把画作数字化处理,“就是(对画作)拍照,上传”,这个过程中他动了贪心。
由于本身就是美术史研究者,萧元对书画鉴定十分在行,他说:“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馆藏书画,结果一看之下,就发现里面有不少赝品。当时我没有作声,心里就想,既然以前有人能这么做(调包),我为什么不能?”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是外行,而美术学院里很少有人能鉴别这些画的真伪。”由此,萧元坚信自己的伪造能力很难被人识破。
专门购买明代纸墨以造假
至于挑选画作的条件,萧元称以“好临摹”为标准。他特意排除了学校重点收藏的“岭南画派”,“主要是大写意,包括齐白石、张大千以及潘天寿等名家作品。岭南画派很多院内专家都熟悉,不好换。”
趁着周六日图书馆没人的时候,萧元进入画库偷画。“我把字画带回家,花几天临摹,然后送去装裱,再把假画放回去。”
萧元表示,为了临摹的赝品能以假乱真,他会高价购买明代宣纸,砚墨、印泥也特意购买真迹作者年代的“古品”。萧元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侦查人员拿给他的赝品,却已不是他多年前用于调包的那份。他的赝品仿制逼真,被后来的人当作真迹再一次调包了。
萧元在法庭上承认,就算他交给拍卖公司卖掉的125幅作品中,也混入一些自己临摹的赝品,连拍卖公司的人也看不出真伪。
“明代的宣纸卖两三万元一张,同时期的墨和印泥也都可以买到。只要你有八大山人的水平,画出来的拍卖所就认为是真的。”
2014年5月6日,萧元落网。警方从其住所处搜出了18幅未卖出的字画,其中就有齐白石、八大山人、郑板桥的作品。萧元称,这18幅作品要么是拍卖公司拒绝接受,认为是赝品;要么是在拍卖中流拍的作品。
馆藏名画学生老师都能借
萧元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期间主持全面工作,而当时学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老师都可以借阅那些名画真迹,借阅时,只需凭借证件在管理员处进行登记。
“画库共有三道门、三个管理员,一个管理员掌握一把钥匙。学生、教师借画需要三个管理员共同到场。”萧元称,除了三个管理员,图书馆藏画库的钥匙他和副馆长还各有一套。
萧元说:“除了我,图书馆没有人懂画,他们最多只能点点数,哪怕借出去真画,还回来的是赝品,也根本看不出来。”
2005年底,广州美术学院所在的大学城已建设成型,图书馆所藏字画交由新建的美术馆收藏展览,于是从2006年起,萧元再也无法调包。从2004年“偷梁换柱”到2014年案发的十年间,萧元称自己一直认为赝品会始终安静地挂在馆里,“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据了解,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南迁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该校,校方表示正值放假期间,相关人员均未上班,无法告知该案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