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唉,几天没管,这些花都被暖气薰焉了……”刚进屋,贾广健就放下文件,忙不迭地小心侍弄着窗台上一排怒放的蝴蝶兰,它们给这间逼仄的工作室带来了些许春的气息。墙面上,几支没骨梅花清雅高洁,还带着墨香。
花鸟画家贾广健,身兼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等多重身份,自2014年4月起,在其“知天命”的年龄又添了一个新职务——天津画院院长。忙碌是一定的,但如何肩扛院长之责,能否兼顾艺术创作?1月15日,在充满书香气与春意的画室里,记者采访了作为院长的贾广健,请他直面这些提问,回顾和展望天津画院的过去与未来。
传承 坚守 展望
天津画院始建于1979年,是天津市唯一专门从事美术创作、研究、交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隶属于天津市委宣传部。到2014年,贾广健从上任院长何家英手中接棒天津画院院长时,画院已走过了35年岁月。
“传承、坚守、展望。”上任之初,贾广健通过对画院历史的学习研究,提出了这六字原则。在对画院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大道行远——天津画院建院35周年美术作品展”2014年11月在天津美术馆举办。该展览共展出画院顾问、专职画家、离退休画家、院外画家、特聘画家、签约画家90余人各个时期的作品300多件,这既是天津画院历年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有助于对画院人才的梳理,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碧水金荷(国画)65×72厘米 1998年 贾广健
“从展览可以看出,天津画院始终重视和鼓励美术创作和研究。”贾广健说,35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天津画院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陈因、秦征等画院奠基者,以及首任院长林浦先生,在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了不起的作用。画院产生了孙克纲、吴燃、张德育、邓家驹、何家英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画院形成了创作以精、治学以严的精神面貌。始终坚守传统,讲求文化意蕴的同时,关注现实人生,呈现出深厚的传统性、广泛的包容性、鲜明的地域性、淳朴的风土性、风格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形成朴实大方、自然本真、宁静雅致的津派绘画品格和面貌。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坚守。”贾广健说。
藏族姑娘(国画) 何家英
他表示,当下天津画院牢固树立“以学术立院为宗旨,以人才汇聚为基础,以创作研究为核心,以精品力作为追求,以积极健康的审美为导向,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为天津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责无旁贷。”贾广健说。
名画 名家 名园
2015年,天津画院即将迁入新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贾广健介绍,随着画院新址的建成,天津画院确立了“名画、名家、名园”的建院目标,不仅集艺术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教学、收藏等功能于一身,还要为天津的城市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天津画院新址设计图
“名画在前、名家在后,就是要让大家明白“画院以创作为中心”的宗旨。画家要力争创作出凝聚时代精神的、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精品力作、代表作。作品是画家立身的根本,其作品要为人民、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发挥出艺术作品的审美力量。”贾广健说。所谓“名家”,是因为作品艺术境界而得到广泛肯定,并非炒作或一味地迎合市场,因此画院画家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名家”应该是对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对人民对社会有影响、有贡献的人,是受到人民欢迎的艺术工作者。
“名园”则是根据天津画院目前所处的特殊环境而提出的。由于新院址紧邻一个巨大的城市公园,贾广健表示:“新址的建筑本身也是文化精神与时代文明的载体,应该体现出文化背景与精神内涵,成为传播高雅文化、为天津人民所向往的精神家园。”
吸纳 凝聚 发展
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建院以来,天津画院始终以一种包容、开放的理念推动画院的学术建设和人才建设。贾广健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画院就聘请了一批天津著名画家为院外画家,如孙其峰、王颂馀、溥佐、萧朗、赵松涛、王学仲、穆仲芹、梁崎、王麦秆、王之江、张世范等等。“天津画院用这种方式积聚了天津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扶持了青年美术家的自身发展,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举措。”贾广健说。
通过对天津画院历史的梳理和挖掘,贾广健和领导班子坚定了通过机制创新寻求画院发展的想法。据介绍,天津画院目前有编制35个,其中专业画家18位。“受条件限制,如果不想新思路,画院在创作和研究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想发展,就要创新。”贾广健说,目前,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画院正在筹备成立“青年美术创作中心”。长期在天津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以及国家画院花鸟画工作室等授课,贾广健了解青年人才的现状与需求。“由于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编制有限,很多美术学院的优秀人才毕业以后,没有依靠和发展的平台。我们就是要针对这种情况力争做成一个青年美术人才的孵化基地,吸收新鲜的血液为天津美术的发展积聚力量。目前相关章程、运作机制等还在制定当中。”
盘山胜境(国画) 1988年 孙克
“在用人机制上,我们也要打破壁垒,开阔眼界,以寻求发展。”不仅如此,贾广健表示,作为地方美术机构,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兼容性很重要。要用开放的姿态,打破区域、门派观念,与外部多沟通交流,才能不断地提升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2014年9月,天津画院发起并与天津博物馆联合承办了“中国梦·翰墨缘——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山东画院、甘肃画院美术作品展”。该展与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同期推出,因策展思路新颖、学术品位高,并实现了院际联合而收获了很多赞誉。
岭南风(国画)200×98厘米 1962年 张德育
从一个专注于创作的艺术家向画院负责人转型,是一个不断适应、蜕变的过程。他坦言,自己关于天津画院发展的思考,更多得益于在中国国家画院7年的经历。“无论是作为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的副院长,还是花鸟画工作室的导师,这些年画院的经历塑造了我,让我在管理、教学和创作方面都得到了历练。”贾广健说,画院院长的身份无形中也对自己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拿出更好的作品、交出更美的答卷。
贾广健表示,新的一年,天津画院还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组织画家不定期采风、写生,多出作品,出精品,并在年底举办创作成果展。“虽然社会上对画院依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会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品质,用实际成果说话。”(记者李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