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2015中间美术馆冬季研讨季”第四场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12月6日,“2015中间美术馆冬季研讨季”第四场研讨会“媒体人对话:媒体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地位”于中间美术馆成功举办。
此次讨论是“冬季研讨季”的最后一场场讨论,中间美术馆作为非营利艺术机构,一直致力于参与并推动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精彩的展览及丰富的学术及公共文化教育活动,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当代艺术。今年11月至12月,中间美术馆将推出4场有分量的讨论,旨在诠释出中国当下民营美术馆的态度和能量。四场分别为:(一)馆长对话:美术馆观念与当代绘画的推动、(二)批评家对话:从东西方看当代绘画语言的语境、(三)艺术家对话:绘画的边界、(四)媒体人对话:媒体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地位。
“2015中间美术馆冬季研讨季”第四场现场
三十年前,丹托提出艺术终结论;三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着。媒体人和批评家被视为推介优秀艺术、讲述当代艺术国际化语境、提供可被接受的评判标准的媒介。栗宪庭曾经说“重要的不是艺术”,重要的是艺术的评判标准。如今,面对多样的艺术风貌、为数众多的艺术活动、其背后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又是什么,那华丽的转身又将怎样上演?
循着这个议题,本次研讨会邀请了《艺术香港》主编陈亚梅、99艺术网主编丁晓洁、《东方艺术∙大家》主编郝科、《艺术汇》资深编辑王薇、李旭辉,艺术中国副总编许柏成、《库艺术》主编江涛以及央美艺讯网中文版主编朱莉8位嘉宾,在中间美术馆梁爽的主持下展开了讨论。
(一) 从朱金石的绘画开启主题
“2015中间美术馆冬季研讨季”活动共四场研讨会,本场作为最后一场研讨会,是“媒体人对话:媒体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地位”。这样安排的寓意是希望我们最后能回归到很理性的美术史的梳理与评说中去,以媒体的身份去促进艺术内部的良性循环。
中间美术馆学术部负责人梁爽
中间美术馆学术部负责人梁爽首先在开场抛出了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面对多样的艺术风貌、为数众多的活动和差异巨大的文化环境,艺术媒体应该采取什么立场、关注什么内容都是值得探究的。这些问题关系到艺术媒体如何讲述出国际化语境、推荐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更好的推动当代艺术发展。本次研讨会媒体行业的朋友齐聚一堂非常难得,也希望借此机会大家能谈谈媒体现在发展的模式,如何拥有自己的明确的定位和特点,避免“趋同化”。
王薇与李旭辉作为《艺术汇》的资深编辑,从展览内容出发对议题发表了看法。
《艺术汇》编辑王薇
王薇从编辑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她认为媒体人可以更多的感受到其他人看不到的艺术家真实的创作状态。在采访朱金石的过程中,她提到艺术家曾向她发送过自己艺术工作室的现场照片,这是很多观者所看不到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媒体人能够更深入的挖掘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背后的思考与意图。艺术毕竟是更依赖于视觉的,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无法被语言所阐释,作为文案工作者,王薇认为要从“学术性”的角度出发、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梳理,尽可能的接近他们艺术创作背后的意图,从而让文字成为观者和艺术之间的通道。
《艺术汇》编辑李旭辉
李旭辉首先谈到了朱金石的绘画,他认为朱金石是一个与现代商品社会“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家,是一个“逃离者”。朱金石的状态是“混沌”的,他的作品里的表意性很大程度来自于中国文字对世界的重新抽象,这是对他自身的一种“保护”。因此朱金石的作品需要人们去沉静地思考,需要用语言的音译慢慢回忆这个时代,回忆人生活存在的一个形式。
他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杂志面临的“可信度失衡”的现象。当代的艺术杂志作为一个融合了各种资讯的“码头”,不同种类的讯息结合在一起往往具有很强的矛盾性。媒体人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身份去配合艺术家,就让自身处在了一种矛盾的状态里。这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矛盾性,同时出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重文化,在一种人文和反人文的状态中矛盾着。
同时,谈到历史事件“八五新潮”,李旭辉认为现在再反复地、满怀憧憬地讨论“八五”是一件幼稚的事情。“八五新潮”是否还能给当下的文化带来真正的建构,是需要很多时间去推敲的。
《艺术香港》主编陈亚梅
《艺术香港》主编陈亚梅也认为“八五新潮”与当下时代发展的关系已经不大,现在要面对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中国艺术家的创作越来越回归传统,而八五时期的艺术家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尤其是作为“杂志”,再去梳理“八五新潮”已没有什么必要性。她认为,杂志的核心是“传播”而不是“文献”,杂志不能脱离这个时代。
陈亚梅谈到《艺术香港》作为一本艺术杂志,应该不仅仅面向“圈内人”,而是要让越来越多的“圈外人”了解艺术,参与、消费到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中来。
(二) 艺术媒体“现在时”
艺术中国副总编许柏成
艺术中国副总编许柏成先梳理了艺术媒体十年的发展历程。2005年开始艺术媒体从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官字头”,如美协的《美术》和中国文化报的《美术周刊》,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多专业的艺术媒体,如较早的雅昌艺术网、《hi艺术》等。现在又出现了“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的移动网络端,更加速了艺术媒体的发展。因此,艺术媒体之间的竞争,包括不同的移动端、互联网、纸媒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但许柏成认为即便是现在,艺术媒体仍然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只是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因为各种利益的关系,导致中国的艺术媒体往往缺少自己坚固的立场、不敢进行批判,没有在艺术生态里与其它角色形成良性的互动。
《库艺术》主编江涛
《库艺术》主编江涛也谈到了媒体的话语权问题。他认为媒体话语权仍然是可以建立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媒体自身的经济要独立、避免太多的利益裹挟,这也是《库艺术》努力的方向。在如何建立话语系统方面,江涛介绍《库艺术》通过有选择的推送艺术家相关内容、以此建立艺术家“标杆”来完善自身的话语系统。
另一方面,在陈亚梅提到的“杂志的核心是传播而非文献”这一观点上,江涛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在现在,纸媒要求观者拥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其作为“媒体”的传播性远远不及网络媒体。因此纸媒应该发挥出有别于网络媒体的优势,即注重文章的“文献性”,用出版书籍的理念去出版杂志。
(三) 网媒对话
央美艺讯网中文版主编朱莉
央美艺讯网中文版主编朱莉认为现在的艺术媒体只是单纯的作为一种声音而存在,这种状态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艺术媒体繁荣的表象下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报道内容的趋同性非常高、缺少观点性文章、学术含量低等等,媒体的停留在了一种程式化的工作模式上。因此,探索“独立判断的精神”对于艺术媒体来说是非常任重道远的。但同时她也指出,当下媒体想要在各种利益的裹挟中保持独立的话语权是十分矛盾的。
另一个朱莉关注的问题与研讨会开场时王薇所提的问题相同,即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依赖视觉的艺术作品。她认为这涉及到媒体人的身份问题,一个媒体人是否具有更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更丰富的认知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报道质量的优劣。艺术评论不能脱离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和环境,否则就是在理论框架里面自说自话。但不可能每一个媒体从业者都能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艺术创作、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所以朱莉认为这也是一个矛盾点。
99艺术网主编丁晓洁
99艺术网主编丁晓洁提到艺术媒体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根据99艺术网在发展中所做出的尝试,她认为强调艺术媒体向外“对接大众”、“对接时尚”、“冲出艺术圈”其实并不可取。艺术媒体应该仔细思考自身作为媒体的属性以及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尤其是面对国内变化多端的艺术生态现状,艺术媒体应该“慢下来”,过滤掉急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必要的“泡沫”。只有这样,才能筛除固定的东西能让媒体深入并延续下去,否则媒体就只能围绕着市场“打转”。
此外,关于报道内容的趋同性,丁晓洁认为这是作为艺术媒体所面临的一种“无奈”。艺术媒体有别于大众媒体,在没有客观事件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客观真实”的描述。她指出文章内容具有趋同性并不是艺术媒体报道所面临的唯一问题,对艺术的“过度阐释”也是艺术媒体应该极力避免的。
(四) “把杂志看作纸上空间”
《东方艺术∙大家》主编郝科
《东方艺术∙大家》主编郝科也提到了如何发掘纸媒区别于网媒的优势。他认为做杂志首先要认可杂志这个“介质”,其作为纸媒是具有保留价值的。由此出发,郝科便开始探索如何把杂志当成一个纸上空间进行利用。名为“纸上展览”的项目于2013年初步成型,这个版块有别于通常媒体所做的报道与访谈等形式,而是每期以不同主题、选择相关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所组成的“展览”。
郝科谈到,对于“纸上展览”的探索还会一直继续下去。他希望明年能够提出年度性的主题,更好的串联杂志每一期的内容。同时文字性的内容会减少、为读者增加更多的图像阅读,他认为这并不是杂志深度的缺失,而是阅读方式的转换,也能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江涛提到《库艺术》也有画廊进行配合,把杂志专题中好的内容引入到实体的空间中进行展览,延展杂志作为“纸上空间”的影响力。
陈亚梅介绍《艺术香港》也非常重视“空间”概念,不过关注点更倾向于“艺术作品在空间中的作用”。她提到《艺术香港》会着重拍摄艺术作品对于空间的改变,选取不同的拍摄角度,让观者拥有更全方位的感受。
“媒体人对话“现场
(五) 媒体人眼中的“学术性”
在本次研讨会的尾声,朱莉提议各位媒体人用日常的语言描述自身所理解的“学术性”,阐述一下自己作为媒体人是怎么避免同质化、把握学术特色的。
许柏成认为首要的一点是媒体人要为自己的话语负责。
江涛认为“今天的学术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商业”。
朱莉觉得《现代传播》这本杂志很好的做到了江涛所提的内容,他们即是商业媒体,同时内容也很有品质,其背后应该是拥有雄厚资金支持的。
丁晓洁分享了她发现的一个新趋势,现在美术馆、画廊所招聘的媒体职业非常多。这是因为自从“微信公众号”等新的终端出现后,美术馆与画廊不再像以前一样依赖大的门户网站与平台,而是转而把研究性的内容放在自媒体上进行传播。这给艺术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冲击。她认为“学术性”的根本应该出自艺术家、策展人,而不是由媒体来创造的。
李旭辉认为学术性就是学会选择和拒绝。同时他提到,学术性也来自编辑个人的自信。如国外很多媒体的编辑都已经从业几十余年,培养出了一种“精气神”,在做媒体时不再重复“跑产量”,此时学术性自然而然便体现出来了。
本次精彩丛生的研讨会,各位媒体人围绕“媒体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地位”这一议题展开了热切的讨论。中国当代艺术滥觞之初,媒体对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数量增多而报道内容的趋同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逐渐成为“锦上添花”的角色。如何在大媒体时代确立自身的立场、把握话语权,融入艺术生态当中并促成良性的艺术循环,是现下艺术媒体人所面临的困境。在研讨会中,诸家艺术媒体都阐述了以自身介质为基础所探索的不同方向,通过各种方式推进艺术媒体以及当代艺术更好的发展。
至此,“2015中间美术馆冬季研讨季”第四场研讨会正式结束,“2015中间美术馆冬季研讨季”也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