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上海理工大学公共艺术系的张月老师长期教授古老的坦培拉绘画技法。坦培拉是Tempera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是一种用蛋黄、水和矿物质颜料混合作画的壁画技巧,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近日,张月的学生们致敬15世纪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坦培拉作品,在杜若云章画廊作为YCAG青年中国艺术家项目进行展览。大三学生胡继敏说,学习坦培拉是一次难得的修炼。
在中世纪,坦培拉成为西方圣像画的主要技法,但真正成熟是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许多教堂的宗教壁画都用坦培拉技法完成,乔托、波提切利都是坦培拉绘画大师。蛋黄的加入提供了稳定性和胶质感,让坦培拉画作经历时间考验,保持色彩和光泽不减。同时,坦培拉材质中的含水特性使笔触流畅、柔和、丰富,能实现十分细致的刻画。但坦培拉作画过程繁复,耗时长久。
胡继敏上个学期完成了张月老师的坦培拉课程。这是门只上四周的必修课,但要完成一幅作品却花了近四个月的课余时间。胡继敏选择了波提切利的画作《春》的局部,临摹了“三女神”在自然中的美好姿态。制作画底就花掉他近一个月时间。坦培拉是一种湿壁画技法,首先需要做一块“墙”:制作木板、涂底胶、裱布、涂白底、磨光等一道一道工序全部亲力亲为。“墙”做好了,一层一层在“墙”上作画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整个画作画了十几层,部分细节超过二十层,每一层蛋黄和水的比例都不相同。其间,要随时提防一切灰尘毛发和不经意的碰撞,这让胡继敏变得很烦躁。画到第七八层时,胡继敏“慢慢从容多了,开始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了解坦培拉之前,胡继敏喜欢随心所欲创作,对写实作品、古老宗教题材一概没兴趣。在一遍又一遍绘制过程中,他慢慢体会到当时的画家在创作中所饱含的深情,对历史、对艺术、对自然有了更深的体悟。
张月说,之所以开坦培拉课程,是因为人们常常在欣赏到西方古代壁画时,对这些作品了解粗浅,不清楚其中的绘画技法。“讲述绘画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体会西方圣像画画家的虔诚和辛劳。”
虽然坦培拉技法很小众,但也被一些当代画家所坚持。20世纪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就用坦培拉技法画美国乡村女人肖像,极具表现力。如今,许多中国画家也在使用坦培拉技法创作。张月说:“坦培拉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文物修复和文化研究。”几年前,西班牙东北部博尔哈镇,一位81岁老太太出于好意,修复19世纪著名画家埃利加斯·马丁内斯所绘的《戴荆冠耶稣》,结果因对坦培拉了解不够,导致耶稣瞬间变成“猴子”。
张月说,掌握坦培拉技法在文物修复技巧和艺术素养上都能帮助到学生们。一位学习坦培拉技法的学生因此对文物修复产生浓厚兴趣,已申请到意大利留学,学习文物修复,抢救正在消失的世界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