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社会百科全书——韦启美漫画艺术展》开幕式
天津美术网讯 画,作为一种轻松而幽默的艺术形式,它短小而犀利,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曾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已故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老教授韦启美先生也是一位漫画的多产作者。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4月9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社会百科全书——韦启美漫画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共展出韦启美先生从1950年代开始直到2007年50多年间创作的823件漫画手稿。韦启美先生的漫画手稿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日常生活、社会风气等等多个方面,可谓一部洋洋洒洒的“社会百科全书”。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
本次展览策展人、同时也是《韦启美的素描课》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坦言,面对韦先生数量众多的漫画手稿,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海洋,看不到边际,而每一朵浪花又让人流连忘返。策展团队寻找每一张作品当时发表的媒体信息,还原创作的背景和动机,为每一幅作品撰写了作品说明。余丁教授说,从2013年的素描,到这一次的漫画展览,在未来两年也许会呈现他的油画作品,将分专题对韦启美艺术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这是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急需的。
在美术馆楼梯通道上,独立呈现的韦启美漫画中的人物形象
在2013年9月举办“韦启美的素描课”展览的筹备过程中,策展团队从韦先生家属获悉他创作了大量漫画并保存完整,在翻阅整齐的漫画手稿时,余丁教授、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与韦先生的家属赵宜鸣、韦浒生当即商定,为韦先生再举办一个漫画专题展览。由于历史原因,韦启美先生在解放前与文革期间创作的漫画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存的800余件漫画手稿从1950年代到2007年,其中大多数创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韦先生的夫人赵宜明、儿子韦浒生等家属精心保存下来。
新闻发布会上,韦启美先生之子韦浒生回忆说读书看报是韦先生的生活习惯,他时时刻刻关心着社会发展,他不仅看国内的著作,也通过字典阅读国外的书籍,在他的漫画里吸取了中西方文化的经典。从小学二年级创作第一篇漫画,到在《安庆晚报》发表漫画作品,一直到21世纪他生命的最后10年,韦启美没有停止漫画的创作,漫画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侯一民回忆韦启美其人其艺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侯一民、戴泽、杜键、马常利、邵大箴、翁乃强等老先生也前来参加“社会百科全书——韦启美漫画艺术展”的开幕式,侯一民先生在开幕式上回忆了韦启美的艺术与为人,他说:“韦启美是一个智者,他在艺术上关注的点超过任何一个人,他不仅功力好,而且善于巧思。他在教学上,坚持只教一年级,把握住学生的第一口奶。我之前只知道韦启美画漫画,但没想到他画了这么多漫画。上世纪60年代,他受迫害,就是因为画漫画。中国的漫画曾经是领先的,我们今天的漫画哪去了?缺少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包含韦启美漫画在内,刊登众多漫画的《人民日报》
这次展览分部分呈现了韦启美先生的漫画手稿823件,仔细观看每一幅作品,你不仅会被他的巧思所倾倒,也会为他精彩的艺术表现力所折服。韦启美是一位与时俱进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艺术的探索上走在前面,也时刻关注着社会与人民。在展览结尾处,韦启美的一句话赫然在目——“在漆黑的溶洞里寻找洞口!”,正是他一生孜孜以求探寻艺术真理的感受的生动写照。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3日。
曹春生教授观看韦启美漫画手稿
观众观看韦启美漫画手稿
观众观看“漫画手稿墙”
“在漆黑的溶洞寻找洞口!”——韦启美
《幻想变成现实》(创作稿) 韦启美 1954年
《走惯了钢丝的人》(彩色原稿) 韦启美 纸本 墨水 毛笔 广告色
《“运来的是什么?”“木头”。 “运走的是什么?”“木头。”》 (彩色原稿)
韦启美 纸本 墨水 毛笔 广告色 1956年载于人民日报
《质量在那裡》 (彩色原稿) 韦启美 纸本 墨水 毛笔 广告色
《无题》(1) (彩色原稿) 韦启美 纸本 墨水 毛笔 广告色
《妈,我要吃饭!》 (彩色原稿) 韦启美 纸本 墨水 毛笔 广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