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书画同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嘉宾合影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直观的视觉艺术表现方式,而宣纸作为中国书画的传统媒介,不仅决定了它的基本风格和语言特征,其制造本身更成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可以说,宣纸既承载着中国文化,又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同时,与宣笔、徽墨、歙砚共称“文房四宝”的宣纸,也在灵山秀水间延续着千年的徽派文脉,为历代文人骚客追捧。
2016年4月20日,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宣纸博物馆承办的“书画同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作品展”在安徽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拉开帷幕。值此契机展示中国书画在宣纸上的笔墨绽放,并追根溯源,在宣纸故里展开以“大国工匠”为主题的中国宣纸文化研讨会。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负责人,参展艺术家石峰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大国主持并宣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发来的贺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宣纸博物馆馆长胡文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负责人石峰,泾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广东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随后,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安徽省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张松、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等嘉宾共同为展览剪彩。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宣纸博物馆馆长胡文军在致辞中强调,“书画同春”作品展意义非凡,它肩负着两个“第一”:首先,它是中国宣纸博物馆开馆以来第一个展览,而第一次书画展就达到了如此的规模和高水准,实属不易。其次,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在京外地区举办的首次展览,展出了吕章申馆长和石峰、刘罡、崔东旭、赵建军、马硕山等六位书画家的70多幅作品。这些作品是国博艺术家近年来在研究传统、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的、反映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精品力作。展览的举办,也是中国宣纸博物馆的荣幸所在。
开幕现场宾朋满座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陪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及同行艺术家观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负责人,参展艺术家石峰致辞时表示,国家博物馆成立后,与时俱进地确立了“历史与艺术”的发展定位,并于2013年成立了专门从事馆藏书画研究和书画创作的新部门,努力构建具有国博特色的艺术理论和创作体系。“中国宣纸博物馆是保护和弘扬宣纸文化的重要基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我们都是展示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宣纸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意义非凡。”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为展览“书画同春”题字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接受媒体采访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驻足作品前流连忘返
“大国工匠——中国宣纸文化研讨会” 共商传统技艺的当代发展
“书画同春”展览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宣纸博物馆举办了“大国工匠——中国宣纸文化研讨会”。唐辉、杨惠东、张桐瑀、石峰、刘罡、崔东旭、赵建军、马硕山等业界知名书画家、理论家,以及新闻媒体人士、宣纸股份公司领导等参加了研讨会,并围绕宣纸文化的重要意义、宣纸与书画创作的关系以及宣纸的传统技艺和当代发展等内容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国工匠——中国宣纸文化研讨会”
荣宝斋集团副总经理唐辉主持研讨会
天津美术网讯 荣宝斋集团副总经理唐辉作为主持在发言中回溯历史,“没有宣纸,就没有荣宝斋。”在他看来,“宣纸之于书画家是创作的根本,因而,今天论坛上艺术家与宣纸制造者的对话无疑是两个终端的对话。”同时,东西方绘画的区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纸这种媒介的采用,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体系,首先源于创作材料的不同,才最终导致了艺术风格及绘画技法的不同。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
中国美协理事,安徽中国画学会荣誉主席张松发言
中国美协理事,安徽中国画学会荣誉主席张松先生则从艺术家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宣纸的发展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承需要其载体本身质量过硬,否则将无法为后世所呈现。因而,宣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要对艺术负责,对创作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优质的宣纸与上乘的作品相结合,才能实现品质和传承。”“今天,我们谈到‘大国工匠',正是因为文化大国要靠文化支撑,而文化本身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工匠们的汗水与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中心负责人,参展艺术家石峰发言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展艺术家赵建军发言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杨惠东发言时则独辟蹊径,他提出宣纸品种应该多样化,不断创新和尝试,在恢复古法、仿古溯根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宣纸制造的更多可能性。
跻身我国八位“大国工匠”之一的周东红是宣纸人的骄傲,他兢兢业业做纸30余年,经他手捞的近千万张纸薄厚均匀,合格率百分之百。他在会上的发言简朴:“认真做好每一张宣纸,为中国文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展艺术家赵建军着重指出了宣纸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中国文化是诗性的文化,它含蓄而内敛,却同时包含多种可能性。而宣纸恰恰表达了这种‘诗性',赋予其巨大的张力和创作空间。”
《中国文化报》总编室主任黎宏河发言
《收藏》杂志副主编季英伦发言
《中国文化报》总编室主任黎宏河更加侧重新时代宣纸的发展和创新。“传承在前,发展在后。宣纸是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而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如何既尊重传统,又结合当下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他谈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造纸资源和原料本身已经发生改变,纸与墨,纸与当下颜料和装裱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应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将科技融入传统技艺,寻求当代宣纸的突破与创新。
季英伦作为《收藏》杂志的副主编则从收藏的角度提出了宣纸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当今市场老宣纸价格高涨,宣纸本身越放越好,逐年升值的属性也令它具有了收藏价值。如何规范宣纸的收藏体系和评判标准,拓展宣纸作为藏品的市场价值,也成为未来亟需考虑的问题。
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载红星宣纸的历史
红星宣纸:一张纸的厚度,承载千百年的历史情怀
走出中国宣纸博物馆,遥望制造工厂,简朴的牌子上写着“做好每一张纸 为中国文化和企业发展做贡献”的标语。突然越发觉得它朴素得令人感动,一代代宣纸人正是在这样静谧的泾县默默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热忱、真诚,和这里的山水一样,纯净而自然。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做好每一张纸,为中国文化和企业发展做贡献
中国宣纸博物馆解读“千年寿纸”
从纸浆的原料加工,到检纸、捞纸、晒纸、炕纸......宣纸的传统制造工艺包含100余道手工工序,千年来依靠师徒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它蕴含了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劳动智慧,也是世界手工纸艺中的一颗瑰宝。
碓房作业现场
千百年来,中国宣纸见证了中国书画文明的发展,并在当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建厂于1951的“红星宣纸”品牌走过了大半个世纪,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认为,加速企业转型发展,从传统制造业涉足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博物馆、文化园等场馆的建设,扩展品牌影响力是转型的重要出路。同时,由于宣纸制造具有资源稀缺、人工劳动的手工艺价值、宣纸本身又是文化艺术载体,肩负非遗地位和”越放越好用”的特性,宣纸本身也可以视为收藏佳选。
“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春声撼夕阳。”传统宣纸一脉若水,流传着千年不绝的古老技艺,传承着万古不朽的华夏文明,山泉河畔,中国宣纸正坚定而自信地迎接时代的挑战。(作者 良月)